今天想來分享一本書《小島經濟學》。
這本書是我看過的經濟學書籍中,最通俗易懂的一本。
也是這本書,讓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儲蓄的意義。
在分享存錢經驗和經歷的過程中,我收到過很多疑問——
大家都像你說的一樣不花錢,經濟怎麼辦?
都等著吃利息,勞動誰去?
這也不買那也不買,光有存款,活著有什麼意義?
這些疑問,書裡都給出了答案。
1)想要提高生產力,就要有剩餘資產(存款)。
網上有一句很出名的雞湯:每天忙著工作的人,是沒有時間思考怎麼賺錢的?
是思考怎麼賺錢,還是學習新的技能提高生產力,都需要有空閒的不工作的時間。
早前看過一本書說,很多厲害的人,每隔幾年就會拿出一段不工作的空閒時間來規劃和思考人生。
想要有這段不工作的空閒時間,就要有積蓄。
這也是儲蓄的意義之一,透過一時的忍耐,獲得剩餘資產(存款),讓我們可以有一段不工作的時間去提高生產力。
生產力的提高,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
所以說,存錢不但不會阻礙經濟發展,反而可以推動經濟發展。
相反,沒有積蓄的人,是很難有時間去提升自己的。
賺錢、花光,再賺錢、再花光,你就得一直賺錢一直工作。
就像《貧窮的本質》裡的窮人一樣,他們陷入貧窮的迴圈,並不是不夠勤奮不夠努力。
而是因為沒有盈餘的錢讓他們停下來思考一下怎麼改變現狀,怎麼提升自己?
沒有盈餘是可怕的。
企業沒有盈餘,就沒辦法更新裝置、研究新產品。
個人也是一樣的。
2)提高生產力後,更容易產生剩餘資產。
透過減少消費,延遲滿足,獲得時間和金錢的盈餘,從而有時間和金錢去提高生產力。
反過來,生產力提高之後,賺到手的錢就可以多過需要消費的錢,從而更容易存下錢。
隨著存款增加,我們將更有餘力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真正想實現的價值。
這是一種正向的流動。
很多人,包括我,除了養家餬口之外,也想做一些更有意思也更有意義的事情。
就我所知,很多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並不是只等著吃利息而完全不工作。
他們只是比我們更有能力專注於自己的夢想,而不僅僅是賺錢餬口。
3)有剩餘資產的人,在無形中幫助了更多人。
有剩餘資產,意味著有剩餘時間,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去提高生產力。
提高了生產力的人,透過身體力行或者文章、演講、短影片的方式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身邊其他人。
這是直接使很多人受益了。
有剩餘資產的人,只要不是把剩餘資產變成現金藏在床底,他的錢就是在流通的。
人們把盈餘的錢存在銀行裡,銀行才有錢貸給想要增加裝置或者研究新產品的企業和缺錢的個人。
人們把錢投入股票或債券市場,也是在給企業注資。
這些都是間接幫助到了他人。
所以說,存錢不僅有意義,也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很多人擔心存錢之後,大家就不消費了。
這怎麼可能做得到?
只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就足夠延伸出很多消費需求。
更何況,又有多少人願意止步於滿足基本需求呢。
存錢和消費從來就不是完全對立的。
我們只是把錢花在自己認為更有價值的事情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