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路透社報道說,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Bosch將進行大規模裁員,裁員規模約為1萬人。
Bosch是德國公司,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在德國大概僱傭了13萬人,可謂對德國的就業影響巨大。
Bosch Group,中文名叫博世集團,成立於1886年,是德國最重要的企業之一,旗下涉及包括汽車,消費品,能源建築等多個行業。
佔據其收入最重要的事汽車相關的,約佔集團營收的60%。然而,雖然說汽車佔據營收的60%,其利潤率卻一直下滑,目前已經是所有板塊裡面墊底。
Bosch面臨最大的挑戰是燃油車向電動車的過渡這個趨勢。
很多在燃油車時代非常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從發動機到變速箱,在電動車時代,都被三電系統取代了。
而Bosch在電動車時代,並沒有什麼技術積累,這也導致Bosch在市場上的份額越來越捉襟見肘。
可見,在技術革新面前,汽車公司和汽車零部件公司,也都是平等的。
老一代的技術平等的被新一代取代掉。
Bosch面臨了多重壓力。
一方面,電動車的轉型導致歐洲汽車廠商對傳統燃油車相關部件採購的降低。
另外一方面,俄烏戰爭以來,德國能源成本大幅度上升。德國製造商面臨著非常高昂的生產成本。其部件在國際上的競爭不斷下降。
所以,在各種嘗試努力都無法改變大趨勢的情況下,Bosch也開始了和其他汽車零部件廠商以及汽車生產商一樣的途徑:大規模裁員。
但是,我想,大機率來說,裁員也只能降低成本,而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燃油車被電動車取代的趨勢。
因此,生產燃油車的零部件,並且掌握核心技術的老牌汽車零部件廠商,面對一個完全不需要它們產品的市場,迴天大概是無力的。
那麼為什麼Bosch沒有用自己燃油車時代的優勢,提早佈局電動車時代呢?
大機率這就是一個老牌企業的通病吧。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趨勢發生的時候,老牌強勢的企業既有錢,又有市場,卻無法真的改變被取代的命運。
類似的例子也發生在柯達膠捲身上,畢竟,數字時代,大家再也不需要膠捲了。
柯達內部是最先做出數字照相機的企業之一,然而柯達卻把這個想法按死了。
我想Bosch大機率也是差不多的故事。即使內部有人做出了電動車相關的技術,公司內部的各種勢力也會千方百計的封殺,以免新技術影響到了燃油車部件的利潤。
所以燃油車公司做不出電動汽車,膠捲公司做不出數位相機,Bosch也做不出電動車部件,都是一個道理。
可以這樣說,Bosch走下坡路乃至一文不值,也許只是時間問題。裁員,無法解決這種趨勢,最多就是飲鴆止渴,讓財務報表更好看。
文末推薦我寫的飛總的職場寶典,揭露職場的規則和潛規則,解決碼農職場發展的核心問題。有興趣的可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