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AMD釋出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以後已經有一年半了。雖然中間有過7700以及7500F這樣的中低端產品上市。但是對很多人來說,有一個高效能核顯的APU才是他們想要的。但是桌面端的APU就好像石沉大海了一樣,一年多了一直沒更新,反倒是AMD處理器的迷你主機遍地開花。
但是對很多人來說,迷你主機的噪音是一大問題,而且擴充套件性比較差,這也是他們一直想要桌面APU的原因。終於在2024年的CES上,AMD帶來了最新的銳龍8000G APU,不僅CPU直接來到了Zen4,核顯更是直接從Vega升級到了RDNA3,堪稱史詩級升級。而AMD更是給自己打出了最強核顯的稱號,可見AMD信心滿滿。而且因為這次8000G架構和移動端銳龍7000是一樣的,所以桌面端的銳龍8000G也是集成了給AI加速的NPU在內的,未來升級win12不是問題。不過NPU僅限於高階型號才整合。
憑藉一些PY關係,我也是提前拿到了R5 8600G,雖然不是旗艦的8700G,但是也能看看,最新的APU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首先外包裝上,和普通的Zen4處理器沒什麼區別,7000系列這個包裝大家應該都已經很熟悉了。
附件如下,除了CPU外,也給了散熱器。
散熱器為鋁底,沒有塞銅,最高應付65W的處理器,已經預塗了水泥矽脂。
散熱器一角還有AMD的LOGO
CPU本體,頂蓋外的電容相比其他AM5處理器少了很多。
主機板繼續用上期裝機的吹雪B650-A,拿來配8600G剛好合適。
不得不說吹雪的造型確實好看多了,阿蘇斯審美一直很線上。
CPU供電為8+4PIN
5V的RGB介面在記憶體旁邊,方便走線。
第一條M.2插槽支援PCI-E5.0,升級無憂
M.2插槽一共三根,最下面的M.2還支援22110,可以上一些洋垃圾SSD。
每個散熱片上都有萊爾德導熱墊。
介面也很豐富,不過沒有光纖音訊口比較遺憾。
因為用360水冷不符合大部分人用這個CPU的情況,所以這次散熱選了一款風冷。九州風神的AK500S,純白的!
開啟後就是本體,附件盒緊貼散熱器。
散熱器本體還是相當漂亮的,在白色風冷顏值中屬於上等。
折邊FIN工藝的散熱鰭片很規整,做工不錯。熱管和散熱片採用的扣FIN工藝。
啊不是,大兄弟,都200塊錢了,咱怎麼還是熱管直觸啊?而且5根熱管的間距也控制的不好。
頂部的白色蓋子支援RGB以及數顯,所以中間額外走了兩根線,感情錢都花在這了。
風扇是九州自家的純白風扇,FDB軸承的。
數顯部分需要佔用一個內建的USB2.0插針
散熱器扣具以及CPU和主機板合體。
裝散熱器記得先把風扇拿掉才能擰螺絲。散熱器相容不錯,即便第一條記憶體槽也不會頂到。
記憶體是兩根七彩虹的CVN 16GB DDR5 6600,拿來配APU再合適不過了 。
上機平臺照,直接裸機測試!散熱器頂部數顯能顯示CPU當前溫度。
測試平臺整體如下,驅動和BIOS均為最新版。
CPU:AMD R5 8600G
主機板:ASUS吹雪B650-A GAMING WIFI
記憶體:七彩虹CVN 32GB DDR5 6600
散熱器:九州風神AK500S
電源:某星AI1300W
SSD:金士頓NV2 1T
CPU採用臺積電4nm工藝,比7000系列銳龍要先進一點。Phoenix核心表明了這就是銳龍7000系列移動CPU的桌面版本,完全一樣的核心。TDP為65W,不過實際能跑的更高。記憶體方面為了保證效能直接開啟DDR5 6600,FCLK固定為2200MHz。不得不說女朋友工藝的IODIE就是不行,臺漏電隨便2300以上,女朋友2100基本就到頂了。
當然,作為銳龍7000移動CPU的桌面端,移動端的一大優勢也被繼承了——獨立的NPU。由於Core Ultra無桌面端產品,所以銳龍8000G是目前第一款集成了NPU的桌面CPU。由於Windows12強制要求CPU有NPU才能安裝,或者對AI算力有不小的需求,整合NPU的銳龍8000G在未來面對Windows12的時候也不會顯得落後,可以正常升級。而且NPU目前也可以用於一些AI運算,比如AI摳圖,AI背景虛化等。
裝好驅動才發現,原來九州這玩意還能顯示CPU利用率。
老慣例先測拷機,室溫21℃,CPU單烤為85W左右,滿載溫度85℃。雖然功耗不高,但是溫度確實不低。散熱器風扇噪音很低,還能用主機板調速,靜音效果不錯
單烤GPU是55W,GPU頻率為2800MHz,CPU溫度只有60上下。
Aida64記憶體測試,DDR5 6600頻寬已經破百G,這套記憶體還有不小超頻空間,搭配最新的8000G應該上8000不是問題,就是記憶體模式需要開Gear4了。
CPU跑分如下,單核多核都比筆記本同核心的7640HS強,畢竟桌面端沒有了散熱和功耗的顧慮,可以全力發揮。
3Dmark CPU跑分如下,畢竟就6核心,最高5750的分數也算可以了。
PCMark10總分有6500,已經比移動端的7840HS筆記本還高了。
在使用微軟最新的olive加速AI畫圖的情況下,760M也有著不錯的AI出圖能力,即便是秋葉大佬的繪世啟動器也能支援,只需要稍微設定下就行,畫圖時GPU基本跑滿。
平均出一張圖只要11.4s,用的最佳化後的SD1.5。雖然關鍵字少了效果不如SDXL,但是用熟練了不比SDXL差多少。
想直接用SD也是可以的,直接繪世啟動器就行了,不用做特殊設定。不過directML的效率比較一般,可以看到GPU已經跑滿了。
出一張圖也要1分左右,比olive加速的SD1.5慢了6倍。
最後再來看看760M的表現吧。我想知道閹割到8組的RDNA3表現到底怎麼樣。搭配DDR5 6600的情況下,TS的GPU分數來到了2668分,這已經逼近筆記本780M的2800分了。沒有散熱顧慮以及更好的記憶體確實讓GPU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果記憶體上8000應該 還有10%左右提升。
賽博朋克2077 1080p低畫質,FSR平衡檔位,平均接近60fps,已經達到流暢及格線。如果是8700G的話,流暢肯定沒問題。
不過古墓麗影暗影表現就一般了。1080p中畫質,開啟FSR,平均只有42fps,想流暢的話,還是需要調低畫質才行。
最近大火的幻獸帕魯我也試了下,1080p中畫質,幀率在35~50之間,降低到低畫質的話,即便是核顯也能有流暢的遊玩體驗。
原神2K解析度中畫質,開啟FSR,在須彌城內跑圖,幀率在40~50之間,稍微降低解析度或者畫質,能獲得60幀的原神體驗,對核顯已經相當不錯了。
好了,本次體驗到這就結束了。下面是總結時間
很多人覺得,目前7000銳龍小主機這麼多,8000G已經沒啥意義了。但是我覺得未必,首先桌上型電腦有更好的擴充套件性和靜音效果,這是滿載吵的NUC給不了的。其次,沒了散熱和功耗限制的8000G,即便是8600G的760M,也能做到越級反殺小主機的780M,並且花費不多。在31號APU上市後,新更新的腎上腺素驅動還會同步支援8000G核顯的AFMF 插幀功能,到時候遊戲幀數還會提升接近一倍,看線上影片也有更好的體驗。如果是配主機板的話,A620是更好的選擇,價效比高,夠APU用。
當然缺點也不是沒有,三緩少註定未來升級獨顯會有一定的效能瓶頸,所以8600G更適合那些暫時沒錢買顯示卡,需要一個不錯核顯來過渡使用的使用者。
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