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報告顯示,2023年全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71億臺,同比下降5.0%,2023年全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為17.3%,首次奪得第一。而2023年第4季度,華為重回中國市場前五(13.9%),而小米跌出前五。今年一季度的手機出貨量排名先後為三星、蘋果、華為、OPPO與vivo,而去年同期曾經排在第四、第五位的聯想與小米繼續退出前五。小米手機的相對快速“隕落”,主要原因在哪裡?有分析稱2021年是小米手機市場份額上的巔峰,近年來小米的一系列所謂高階手機並沒有在功能上創造足夠的換機衝動。與此同時,小米之後還開出上萬家門店並鋪貨,造成的庫存一直消化到2023年。
市場份額自2022年1季度開始衰退
資料顯示,2021年是手機市場份額上的巔峰,小米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從2016年的8.9%一路攀升至2021年的15.8%,超過其最輝煌的2015年,當時小米份額為15%。但自2022年1季度開始,小米的出貨量和份額都開始回落。與此同時,小米手機業務營收也自2021年單季500億元左右的規模,下降至2022年每季400億元的規模。2022年第4季度和2023年第1季度小米手機業務營收繼續下滑至367億元和350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7%和23%。
把小米送上巔峰的是短暫離場。2021年華為推出的P50系列手機僅採用了4G晶片,相較於前一年釋出的P40系列5G手機降速;而在面向高階市場的Mate系列,華為甚至直接缺席,當年沒有推出手機,本應在當年釋出的Mate 50推遲一年到2022年下半年才釋出。包括vivo、OPPO、蘋果在內的手機廠商都想搶華為留下的高階市場。小米算是其中的相對成功者,相較於2020年4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在2021年4季度獲得了11%的增長。蘋果同期增長了3%,其餘手機廠商vivo和OPPO則分別丟失了9.1%和16.6%的份額。不僅沒讓vivo和OPPO分到華為留下的市場空間,反而削弱了其規模的手機品牌是華為在2020年11月剝離的榮耀。
行業分析:錯誤的高階化時機和節奏
2019年小米在華為開始受制裁之際提出了高階化策略,它做了兩個動作,一是實行「紅米+小米」的雙品牌戰略,其中紅米作為專注於極致價效比的品牌主攻電商,小米品牌轉型對標蘋果的高階品牌;二是小米自2019年啟動渠道改革,推出小米之家旗艦店、小米之家專賣店、小米之家授權店3種線下零售模式,其中旗艦店為小米自營,專賣店和授權店則採用加盟模式。緊接著2020年小米推出第一個高階產品——小米10系列。2021年小米又密集釋出了同樣定位高階的小米11和小米12兩個系列。2021年末的小米12系列釋出會上,雷軍稱小米“正式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
配合銷售這些高階機型,小米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大幅擴張線下門店,2020年9月末小米線下門店數量有2000多家,1年後的2021年9月末數量增長至1萬多家,平均每天超過20家新店開張。按照計劃,小米要繼續用兩三年時間把門店規模做到3萬家。然而這個高階化夢想很快就被兩個事實打回現實:一方面小米手機尋求高階化的時代已經不同於華為崛起的時候,全球手機換代需求在2021年之後大幅下滑。疫情讓很多人開始想要節省過日子,而小米的一系列所謂高階手機——小米10、11、12系列並沒有在功能上創造足夠的換機衝動。事實上,連蘋果這兩年推出的iPhone都沒什麼重大更新了。
另一方面,榮耀在剝離後飛速崛起。2020年4季度榮耀的市場份額還僅有4.6%,一年後榮耀的份額就變成了17%(這一數字也超過小米當時15.8%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253.4%——承接了華為留下的大部分市場空間。把小米送上業務巔峰的是華為,把小米拉下寶座的是華為剝離出來的榮耀。實際上,小米在2021年平均每季只賣出了600萬臺高階機,2022年1季度這一數字進一步減少到400萬臺,萎縮1/3。此後,小米開始不再在其財報中公佈高階機銷量。然而小米的樂觀不僅使其在2020年和2021年期間快速擴張了大量線下門店,還讓它生產了過量的手機並把它們大量鋪進線下門店。Wind資料顯示,小米的賬面存貨在2021年末首次突破500億元,2022年6月末再創新高達到578億元,佔總資產比重達到19.72%,為上市以來最高水平,對這些存貨的消化一直延續到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