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集團釋出公告宣佈,與百濟神州就石藥集團的新型甲硫氨酸腺苷轉移酶2A(MAT2A)抑制劑(SYH2039),以及後續開發的由該化合物組成或含有該化合物的任何藥品(相關產品)在全球的開發、製造及商業化訂立獨家授權協議。
根據該協議並按照其中的條款及條件,石藥集團同意授予百濟神州在全球開發、製造及商業化SYH2039及相關產品產品的獨家授權。石藥集團將收取總計1.50億美元的預付款,並有權收取最高1.35億美元的潛在開發里程碑付款及最高15.50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根據該產品的年度銷售淨額計算的分層銷售提成。(合作總金額高達18.3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34億元)。
01.
靶向MTAP缺失突變,潛在的best-in-class產品
SYH2039是石藥集團透過AI驅動的小分子藥物設計平臺獲得的臨床候選藥物,目前處於一期臨床階段。該平臺透過AI技術分析靶標蛋白與化合物分子的結合模式,對分子成藥性進行針對性最佳化設計,最終篩選得到的高活性、高選擇性的小分子MAT2A抑制劑。
SYH2039靶向的是具有MTAP缺失突變的實體瘤。MTAP是嘌呤和甲硫氨酸合成補救途徑中的一個關鍵酶,催化MTA生成ATP、dAMP和甲硫氨酸,參與細胞的能量合成與蛋白合成。MTAP在正常細胞和組織中表達豐富,但在多種惡性細胞系和腫瘤組織中都存在高頻缺失或降低的異常現象。
據估計,這種突變出現在於15%的各類癌症人群中,最常見的癌種包括膠質母細胞瘤、胰腺癌和等。
臨床前研究顯示,SYH2039可有效抑制非小細胞肺癌、膠質瘤、胃食管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等多種MTAP缺失型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優異的體內外活性,同時也具有良好的藥物動力學(PK)特性和安全性,有潛力成為一款best-in-class的抗腫瘤藥物。
此外,SYH2039既可單用,也可與包括PRMT5二代抑制劑在內的多種藥物聯用起到協同增效作用。PRMT5是“合成致死”領域的新靶點。研究發現,MTAP缺失會引起其反應底物甲硫腺苷(MTA)的積累,而MTA與PRMT5結合會形成PRMT5-MTA複合物,顯著抑制PRMT5的活性。這些研究表明在MTAP缺失型腫瘤中抑制PRMT5活性有望殺死癌細胞,成為一種治療癌症的新型策略。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球範圍內已有10多款PRMT5抑制劑進入到臨床試驗階段。
據悉,BGB-58067是百濟神州實體瘤在研的一款PRMT5抑制劑,旨在避免第一代抑制劑出現的靶內血液學毒性,並有望於2024年內進入臨床開發階段。該藥品具有強效性、選擇性和血腦屏障穿透能力,具有成為“同類最佳”的潛力。
百濟神州高階副總裁、全球研發負責人汪來博士表示:“SYH2039這款MAT2A抑制劑對我們的實體瘤管線是十分有價值的補充。我們期待挖掘這款產品的潛力,特別是與我們的自研PRMT5抑制劑BGB-58067聯用的前景。這些產品有望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02.
近期第二個重磅BD,AI製藥瘋狂吸金
此次SYH2039的授權,是石藥集團在近期達成的第二次重磅BD,不僅展示了其早期管線的重要潛力,也是石藥集團正在逐步建立起全球競爭優勢和創新能力的有力證明。
就在今年10月,石藥集團將其臨床前脂蛋白(a)(Lp(a))小分子抑制劑YS2302018以20億美元價格授權給阿斯利康,預付款為1億美元。
Lp(a)是由(LDL)顆粒與載脂蛋白(a)(Apo(a))相互作用形成的脂蛋白顆粒。流行病學研究顯示,Lp(a)是一種獨立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且有研究顯示,Lp(a)水平與冠心病存在及其嚴重程度間呈正相關。
Lp(a)為降脂領域重要靶點,也是MNC競相佈局的靶點。臨床前資料顯示,YS2302018抑制劑在體外及動物模型中均具有優異的藥物代謝動力學特徵及更佳療效,且無嚴重的安全風險,因此有潛力成為高Lp(a)人群控制心血管風險新療法。
而阿斯利康收購YS2302018的後將不止用於降低血脂,公司也表示該藥物可以與其管道中的其他藥物聯合使用,包括小分子 PCSK9 抑制劑 AZD0780。
值得注意的是,YS2302018依然是基於石藥集團的AI藥物設計平臺研發,該平臺利用AI技術分析目標蛋白與現有化合物分子的結合模式,對其成藥性進行針對性最佳化,最終篩選出高效且具有優良開發性的Lp(a)小分子抑制劑。
從兩次重磅BD可以看到,儘管交易專案僅位於臨床前和臨床1期,但交易金額卻均高達數十億美元,足以見得巨頭藥企對於這些藥物潛力的看好。此外,阿斯利康作為頭部MNC,百濟神州作為出海先鋒,得到他們的認可,也意味著這些藥物的全球開發潛力和價值毋庸置疑。
石藥集團是傳統制藥企業,面臨腫瘤大單品集採、神經系統老藥專利期逼近、港股流動性偏低等諸多挑戰。但作為傳統藥企的轉型一哥,石藥集團選擇佈局差異化和源頭創新之路,大力進軍AI製藥領域。近年來,石藥集團的研發投入一直都是國內藥企Top5。2023年,石藥集團的研發投入為48.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8.84%。
石藥集團曾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小分子藥物的研發重點是打造PROTAC、LYTAC以及基於AI技術的篩選平臺。
2023年8月,石藥集團更是一口氣合作了晶泰科技和英矽智慧兩家頭部AI製藥公司,被看作是入局AI製藥的重要舉措。石藥集團還曾預計,未來五年其AI製藥將加速發展,將有逾40個創新藥及新型製劑藥物,以及逾60個仿製藥上市。
AI製藥賦能之下的重磅合作,不僅為石藥集團帶來了豐厚的現金流,更是意味著石藥集團基於AI輔助設計的新型靶點研發能力得到了國內外認可。這是一個開始,期待未來石藥集團帶來的更多驚喜。
*封面來源:神筆PRO
專題推薦
宣告:動脈新醫藥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新醫藥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映象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