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空間站將迎來“重大”改變,將首次迎來中國新版本貨運飛船,也就是說,不是天舟貨運飛船。
當然,這也並不合適意味著中國就不會使用天舟貨運飛船了,天舟貨運飛船實力那麼強,要是不使用,那還真的可惜了。
這裡說得新版貨運飛船,這也將開啟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里程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詳細看看。
不是天舟!中國2025年將首飛新版貨運飛船
對於天舟貨運飛船來說,其實力相當強悍,並且是全球運載能力最強的貨運飛船。
不說遠了,就說2023年在中國空間站的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其總長度約為10.6米,總重量達到13.5噸。
而也就是因為這樣,它輸送了我國空間站任務之中執行兩次任務乘組的貨運物質,而從披露的情況來看。
在發射的時候,我國天舟八號貨運飛船裝載的航天員系統生活物資、空間站系統平臺消耗品及維修備件、應用實(試)驗樣品和裝置設施等貨物多達247件,運輸物資總重約6噸。
所以,這樣的運輸貨運物資能力,在全球範圍的貨運飛船之中,都是屬於頂級的。
而且,我國天舟貨運飛船不僅是世界現役貨物運輸能力最大、貨運效率最高、在軌支援能力最全的貨運飛船,它也不僅僅限於進行貨運物資的輸送,還具備在軌支援科學研究,並且佈局衛星等實力。
所以,不要小看中國的貨運飛船,它並不簡單。
雖然在最終的結局上,可能很多人也知道,那就是我國實力最強的天舟貨運飛船,是要進入大氣層燃燒,徹底銷燬,不會進行回收,覺得非常可惜。
但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我國在研究貨運飛船的時候,就完全沒有考慮這方面的問題。而且本身它就是以“廢棄物”的銷燬為主。
所以,不要感到驚訝。
然而,除了天舟貨運飛船之外,我國也就沒有新的貨運飛船。
這不,為了滿足不同時間段,不同的任務需求,我國在2024年的時候,就宣佈了研製兩款新的貨運飛船,也被稱之為“貨運太空梭”,分別為“輕舟”貨運飛船和“昊龍”貨運太空梭。
而在2025年之中,它將作為我國新一代的貨運飛船進行首飛,前往中國空間站。
但運輸的能力,這是不可否認的,肯定現階段是無法達到我國天舟貨運飛船的實力。
只能說,這新的兩款貨運飛船,主要是承載我國後續的“靈活性”貨運飛船任務,所以,這是有必要的。
而我國宣佈的率先進行飛行的貨運飛船,就是我國輕舟貨運飛船。
輕舟貨運飛船有多強?
輕舟貨運飛船是我國研究的一款採用一體化單艙構型飛船,它有一些標準的貨櫃,“輕舟”貨運飛船可以運送航天員生活的物資、科學實驗裝置、科學載荷等,它的整個空間是27立方米。
並且它還存在特殊性的冷鏈箱,可以實現有差別化的送貨方式,其運輸的能力在1.8噸到2噸多,這相比我國天舟貨運飛船輸送6噸物資來說,的確只有其三分之一,並不算多。
但是,它增強了我國空間站的上行貨物運輸成本,增強上行貨物運輸靈活性未來,航天員需要的大量的物資,蔬菜水果,可以透過這樣一艘船來為航天員提供服務。
所以,簡單來說,輕舟貨運飛船就是一艘可以快速實現物資運輸,可以根據航天任務需求,不定期進行輸送的能力。
這不,根據計劃安排,我國這一艘貨運飛船,將會在2025年9月執行首次飛行任務,採用的火箭配置,預計是力箭二號。
力箭二號的研究速度也非常快,並且一切進展都非常順利,它是一款中型液體運載火箭,通用芯級直徑3.35米,總長53米,其起飛重量625噸,起飛推力766噸。
具備太陽同步軌道、近地軌道、轉移軌道發射能力,具備大運力、高可靠、低成本等特點,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超過了10噸,完全是具備發射貨運飛船的實力。
也期待我國能夠在2025年之中,能夠首次完成輕舟貨運飛船的飛行,這樣也將再次突破中國航天的新起點,這是值得期待的。
所以,2025年,中國將首飛新版貨運飛船或者說首飛貨運太空梭,又將推動中國航天發展的新程序。
而且,這樣的貨運飛船非常有必要
除了上面說了它的靈活性,未來在中國空間站不斷擴大之下,其任務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強。
沒錯,中國空間站將升級,為進一步支援在軌科學實驗、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我國將適時發射擴充套件艙段,將空間站基本構型由“T”字構型升級為“十”字構型。
同時,在升級之後,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實驗需求也會增大,在天舟貨運飛船一次無法完全運輸所有的貨運物資之後,我國就可以採取這些新版的太空梭,再次運輸。
這樣也就間歇性的降低了其運輸成本,而且除了這一款輕舟貨運飛船之外,上面也說了,上面也給大家說了,還有一個“昊龍”貨運太空梭,它是具備可重複使用的。
所以,未來中國空間站將出現3款貨運飛船,而且就算是我國宣佈了邀請國外航天員加入中國空間站,國外專案入選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
更大的需求之下,我國依然可以做到在更大的任務需求之下,滿足任務要求,這可能也是未來我國提供更多航天任務要求之下的需求,也是值得支援的。
同時,在更多的任務需求之下,我國也將實現更多的航天成就,創造更多的實驗成果,這都是相互的。
所以,這樣的貨運飛船非常有必要,也是推動我國航天發展的重要一步,這就是基本情況。
期待2025年能夠圓滿的完成首飛,讓中國空間站再次新增一把不一樣的“色彩”,這就是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