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檔最大贏家不知道是誰,但是新年第一撲的電影,我們可都是心知肚明的。
話說它有多撲街呢,在2008年就能拿下3億多票房的大IP,賀歲檔的開山鼻祖執導,幾大頂流悉數迴歸,這麼拼了,上映一個月都沒有破億,每天十幾萬票房緩慢地龜爬。
最心酸的是它甚至撲得悄無聲息,毫無水花,網上連罵都懶得罵,果然真正的心死不是大吵大鬧,即便電影質量天雷滾滾,爛出了風格爛出了水平,爛出了不給它頒獎對不起其刁鑽的努力。
是的,我說的就是馮小剛老驥伏櫪的新作《非誠勿擾3》,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我真的去看了,陪朋友還願一個十五年的情懷,看完出來我倆都不太高興。
《非誠勿擾3》海報像日本小電影封面
都市情感片拍出了一股掩蓋不住的老人味,也是一種功力。
馮小剛果真是老黃曆了呀,看著他努力想要跟上年輕人的步伐,卻弄巧成拙出一副老人地鐵看手機的困惑感,真是越努力越辛酸。
市場也是一點兒臉面不留,看著隔壁大鵬的喜劇有望衝擊十億票房,馮氏喜劇完全沒得賺了。
馮小剛曾說:垃圾電影跟垃圾觀眾有關
這是大家覺醒了嗎,看清了封建大爹的真相?可是院線片還是清一色的老男人戲呀。
只能說是爹也在換代,一代舊爹老去,總有新爹崛起。
封建大爹
借屍還魂失敗案例
65歲的馮小剛真的努力了的證明之一,《非誠勿擾3》全程用的可都是風靡2023年一整年的多巴胺配色,這還不夠討好年輕人嗎?
可是葛大爺66歲,範偉61歲,李誠儒69歲,就連舒淇也49歲了,舒淇保養得好完全凍齡還不顯得違和,其他這群中老年人坐在粉粉嫩嫩高明度高飽和的多巴胺配色裡,簡直一個手足無措。
從頭到尾高飽和多巴胺
把多巴胺審美開發出一種地溝油質感,每個人的生活都毫不落地,也不知道他們靠什麼賺錢搞的裝修,還把房子裝在又有山又有海又有吊橋、還每天自定義天氣的世外桃源。
別問,問就是科幻,“2030年天下大同了,要啥沒有呀”,大導演拍未來感拍出了小娃過家家的任性。
馮小剛真的努力了的證明之二,眼看著chatGPT風靡世界,《非誠勿擾》也開始玩人工智慧機器人了。
但是玩的還是“定製專屬機器人”那一套,別說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反思了,連對機器人的想象依然停留在“充氣娃娃的面子、住家保姆的裡子”這種男頻文設定。
機器人保姆設定,虞書欣被罵
要知道世界影視作品對人工智慧的思考到了哪一步,兩相對比,小剛同志的不思進取簡直沒眼看。
還有那些土味情話——“你的心在左邊,我的心呢?在你那邊”。
那些京味兒抖機靈——“香水不能論斤噴,嫂子不能論對娶”。
那些小品式的哲理——“這麼多年你就沒想偷個腥?”“想吃熱騰騰的餃子就不能偷吃零嘴”......
還真的在翻來覆去包餃子,擱這兒提前過春晚呢。電影像聯歡晚會可不是什麼好話,說的是那種到處搜刮熱門段子、卻完全撓錯地方的尷尬。
每一部都要去四姐妹酒吧偷腥
馮小剛確實得服老,戴著老花鏡眼睛眯成縫討好年輕觀眾,抖的包袱一個都不響,體力也大不如前——
具體力證就是電影2個小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閃回。
而且還是那種Windows XP自帶的ppt大色塊淡出效果,那道彩虹色照著文藝復興的光。
我完全不用擔心十五年後忘記了前兩部的劇情,因為近十次每次近十分鐘的漫長回放不但讓我完全回憶起了劇情,而且有了現在的視角才發現原來前兩部的劇情已然相當有毒。
錯把性暴力當愛情
只怪當年大家都尚未覺醒,馮氏小品還很吃香。現在小剛同志明明可以搪過去賣個情懷殺,這下全想起來了,原來非誠勿擾系列一直是屌絲抱得美人歸、得到了身又得到了心的意淫。
就舒淇這樣的模樣和身材,每部電影都被葛優飾演的秦奮挑毛病,什麼眼距太寬像鯰魚、穿衣服首飾太多要去掉一件、長得不錯但脾氣不行......當年覺得是調情是幽默,現在一看,這不妥妥PUA嗎——
主打一個核心觀點,不管女人多麼美麗多麼獨立,始終需要男人的愛、男人拿主意、和男人的託底,不然她就會被人騙。
這觀念顯然過時了。
拿雌競做海報
這一部就更可怕了,先搞了個雞賊的大前提——舒淇為了環保事業出去撿垃圾去了,一撿就是十年,於是痴情的葛優就等了她十年。
有了這個前提護體,劇情開啟了馮小剛最興奮的腦洞——“二女侍一夫”,兩個都是舒淇,一個是AI版百依百順年輕了十歲的舒淇,一個是對著機器人爭風吃醋的真人舒淇。
不得不表揚一下舒淇的演技,加上被退回版機器人,一共三種角色,舒淇竟也演出了區分度,只是面對70歲的葛優演愛情,實在太為難人,我真心為大美女感到錢難賺屎難吃。
每一部都要點評舒淇外貌
2024年了,你依然會在大熒幕看到兩個舒淇茶裡茶氣互叫“姐姐”的雌競畫面,還會看到葛優復刻莎士比亞戲劇《訓悍記》一樣調教舒淇,甚至還有誇讚70歲男人寶刀未老的開車橋段......
這種帶著老人味的開車,可比性歹力還要有殺傷力啊。
不過你可以清晰看到70歲男人不離不棄、所謂“愛情”的真相,從頭到尾他除了等了十年啥也沒做,還指望著女人端茶倒水、按摩侍寢呢,這哪裡是愛情,分明是找個小保姆養老。
70歲男人雖一身傷病,但寶刀未老
還有馮小剛自以為幽默的“娘娘腔”情節一直延續到了第三部,建國換了三個演員,無一例外地充滿了低俗和惡意,倒也符合一種普型男最典型的妄想症:所有同性戀都愛我,都想要扳彎我。
“討厭,人家建國”
電影能爛成這樣還是很有難度的,這需要導演把自己的大腦埋在清朝幾十年不用幻化成木乃伊才想得出的腦洞,還需要全劇組都像皇帝的新衣一樣捧著他,不戳破時代的真相。
就這樣的大爛片還有影評找補說,電影最大的底就是你分不清最後留下來的到底是舒淇真人還是機器人,這具有多義性。
我心想,不管是誰,毫不關心。當機器人還被想象成保姆,還是女性形象;當女性還在打著愛情的旗幟下做著無償的家務、照料、甚至贍養老年人的勞動,這毫無疑問就是一部極其陳舊的電影。
槽多無口,甚至戲外比戲裡還要離譜。
《非誠勿擾3》預售出現了鎖座等違規操作,馮小剛在映後甚至直接說出“女權影響我創作了,導致一直在自我閹割”。
圖源:豆瓣
我尋思閹割完了還是透著濃濃的爹味,那原來的樣子得多燻啊。
也是,馮小剛同志可是曾經說出“女性智商有限”等言論的人。
圖源:中國新聞網
喝大了酒就命令女孩跳舞給老男人酒局助興。
圖源:抖音影片
曾經彩旗飄飄,徐帆卻說出“我家男人不吃虧”一舉開創大婆教。
徐帆上金星秀
上一部作品《北轍南轅》,馮小剛想跟風拍“girls help girls”,結果裝也裝不像,還在玩大颯蜜那一套。
《北轍南轅》大颯蜜
馮小剛還在臆想被女權迫害“總有刁民想害朕”呢,可惜電影票房撲成啥樣了,封建大爹根本沒人買賬。
舊爹倒下了
不影響新爹賺慘了
盤點去年的院線電影,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陳思誠化”。
一個冷知識,上一部陳思誠當導演的電影還是《唐人街探案3》,但是去年各種影片《消失的她》《孤注一擲》《我經過風暴》《瞞天過海》《拯救嫌疑人》等等處處都有陳導的影子。
院線之東南亞犯罪四部曲
當然有一部分是他本人當製片的作品,譬如唐探電視劇系列、誤殺12、消失的她、三大隊......
陳思誠當製片的特點就是存在感極強,譬如《消失的她》裡直接手把手教文詠珊演蛇蠍美人“越作越好”,你不說誰知道真正的導演其實是崔睿和劉翔兩人啊。
蛇蠍美人刻板印象
還有很多電影是學到了陳導的精髓,以至於完全看不到導演本人的作者性,而是變得面目模糊、呈某種相似性,俗稱“陳思誠化”。
何謂“陳思誠化”,那是一整套電影產品公式,包括以下特點:
犯罪題材,背景設定在東南亞,改編自好萊塢經典懸疑,擅長抓住社會熱點議題,痛擊下沉市場情緒,營銷鬼才......滿足三項以上即陳思誠化大電影。
陳思誠被稱之為“下沉時代最精明的產品經理”,以他帶領的這批電影與其說是作品,更像是流水線上的產品。
梅雪風評陳思誠
其採用一種屢試不爽的炮製思路,內容貌似觸及到社會議題,但重點不是為了嚴肅探討,而是為了在移動互聯各大熱搜和短影片裡,引發多文字交織的參與狂歡,打響熱度就有了市場。
而真的進到影院,就會發現社會熱點在以一種型別化、奇觀化的方式被呈現了出來,好像也說到了,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缺少真正地指摘現實,也就無從參與思辨。
最後只是一場情緒釋放和心靈馬殺雞。評分的時候還念及題材給了高分,但其實主創團隊在社會議題上並沒有深入思考,別說引領思潮了,有時甚至大大落後於目前的平均觀念水位。
就好比《消失的她》看似在講女性殺豬盤和girls help girls。
但其實只有男主角的人物是完整的,核心其實是不必殺死女人只需要讓她懷孕就可以吃絕戶,與女性主義完全南轅北轍。
《消失的她》無關女性
再或者《拯救嫌疑人》,看似是女性復仇的爽劇。
但電影中對女性的刻畫無比刻板,要麼就是最純潔的受害者(被富二代喂藥、被變態姦汙、被27刀慘殺),要麼就是為母則剛、所向披靡的母親。
影片疊buff一樣有著網路暴力、女性互助、強權壓迫等議題,但最終什麼都沒講,完全淪為販賣女性被強暴被虐殺的性暴力奇觀電影。
《拯救嫌疑人》圖片評論是:這身材殺了可惜
當然還是有一些電影沒那麼惡劣,只是單純把女性角色當成輔助性、工具化的符號。
譬如《三大隊》裡,女性要麼充當被無辜殺害的物件,成為男主苦苦踏上追兇旅程的起因;要麼化身為家庭的符號,成為男性角色完成核心事件的阻礙。
《三大隊》男人戲
這讓電影的院線市場造成一種奇特的反差,看似很多女性題材,卻找不到可以代入的女性角色,也找不到值得廣泛探討的女性議題,咂摸著沒勁,錢卻沒少花。
原來那些打著女性旗幟的標籤全是“詐騙營銷”。
這種被利用的感覺,在電影的前期宣發中尤為明顯。
《我經過風暴》片方首映還請到陳思誠,他在映後落淚發表長達4分鐘的感言,直贊前妻演技好、該得獎。
圖源:新浪微博
陳思誠確實是為了營銷什麼都幹得出的人,在《三大隊》的映後,他帶領觀眾一起喊在虎撲男口中盛行的口號“刀在手,殺陳狗”。
圖源:新浪微博
且不說他煽動的情緒核心其實相當厭女,而且陳思誠都跟佟麗婭離婚這麼多年了,不影響他一有機會就消費前妻。
曾經也是他在婚姻當中不斷pua佟麗婭,把菸頭燙傷女孩視作秀恩愛,還讓女方感到無比自卑,對他再三出軌一再寬容。
圖源:網路
就這樣陳思誠還覺得自己非常尊重女性,要在女性題材裡分杯羹,而且他還真的賺麻了,引得一群電影創作者競相模仿:從質疑陳思誠,很快就轉變成理解陳思誠、成為陳思誠。
不得不感嘆,像馮小剛這種“封建大爹”市場是不買賬了,但是像陳思誠這種具有迷惑性的新爹依然能賺得盆滿缽滿。
女性主義在電影市場,前進一步,後退半步,舉步維艱。
當然還是父權制
只是更巧妙了
今年春節檔期已經有7、8部電影官宣,但是放眼望去,清一色的男人戲,這也是近幾年每年春節檔、甚至每一次看向院線片時候的感覺,中生代男演員霸佔了銀幕。
春節檔又是熟悉的男人戲
賈玲執導的《熱辣滾燙》成為唯一一部女人戲殺進春節檔。
她確實值得,透過《你好李煥英》一鳴驚人,強勢進駐50億俱樂部,再進階好萊塢,走向國際,這個春節檔再次挑戰自我,非常令人期待。
不過也有一點遺憾的是,電影前期宣發的時候,過度聚焦於賈玲本人減重100斤上,還有那種胖女孩看到幸福的情侶產生身材焦慮的短影片宣傳。
這跟電影關於善良的人如何找尋自我的核心背道而馳。
圖源:新浪微博
這似乎也是院線電影宣發的縮影。
透過下沉的、短平快的情緒吸引觀眾,甚至不惜傷害電影的核心,講到女性成長離不開變美、戀愛和幸福,這本身就是父權制中心的順拐的路,與女性主義相悖。
短影片宣發還在強調減肥和幸福
這正是影視作品中女性主義的處境,改頭換面的爹不再那麼面目可憎,依然吃香;而女性覺醒的她卻要扮演親切宜人,還不一定能突出重圍。
為什麼馮小剛這類“封建大爹”不好使了,因為他們對女性規訓的方式是用傳統、用女德經、用威逼,之於女性沒有一點兒好處和甜頭,這樣的PUA太低階,在今天行不通了,這是時代的進步。
然而為什麼陳思誠這樣的我願稱之為“精緻賺錢資本爹”還能活得越來越好呢,這就像《芭比》電影裡那句話說的“我們當然還是父權制,只是更隱蔽了”。
《芭比》
這其實是父權制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的產物,不會赤裸裸地規訓女性,反而塑造最無可指摘的大女主、女性互助、女性可以做任何事等爽文敘事,用理論上的無所不能來掩蓋現實中結構的困境。
就像芭比樂園裡有總統芭比、科學家芭比、政客芭比、法官芭比,但總歸只存在在塑膠王國裡,於塑膠王國外的女性而言只是一劑精神勝利的鴉片。
無所不能的大女人符號
這就是陳思誠式的爹在做的事,娛樂化符號化女性議題,不觸及生活的真相,美美賺錢,坐收漁利。
最終的結果是最直觀的,依然是中生代男演員抗票房,依然是男性創作者佔據市場。
其實我能理解男性故事經久不衰,即便已經有了性別意識的女性(包括我)還是會消費並且享受那些少年爛漫、青年成長、中年危機、老驥伏櫪的男性主流英雄史詩。
因為我們的快感機制是社會化塑造的結果,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被灌輸的是以男性為敘述中心的人類通史,每個人都生髮有一種男性目光看待世界的視角,現在要去顛覆它是困難的,就像一種排毒的過程,儼然是一個漫長且並不愉快的程序。
苦膽英雄敘事
令人感到擔憂的是,統領票房的陳思誠式大電影呈現出一種全然的不假思索和不求甚解,不僅對女性議題淺嘗輒止,對別的故事也停留在娛樂、消費的層面,做一些大賣但速朽的流水線產品。
這便是傳播媒介從大銀幕到小熒屏,再到手機豎屏的結果,電影從宣發到內容都越來越短影片化、短劇化,三分鐘一個反轉,官能刺激拉滿,卻留不下什麼厚重的沉澱。
前幾年我們還在批判“熱搜劇”“熱搜式大電影”,現在已經加速到了“一部電影106分鐘44次反轉”的短劇式大電影了。
《瞞天過海》營銷
那怎麼辦呢,每當觸及到解決辦法總是被虛無的情緒包圍。
但我始終相信還是有一部分電影人不想當產品經理,就想做自己喜歡的電影的。
陳思誠可以是那種招聘的時候如果對方聊阿彼察邦就立馬拒絕的精明商人,但總有人認可藝術電影、嚴肅題材的價值,並從中汲取養料,反哺到作品裡,引薦給更廣泛的觀眾。
我記得在《涉過憤怒的海》中,本來曹保平對女主角的著墨不多,是女性編劇焦華靜不斷據理力爭,才做出了一個立體的女性角色娜娜,包括她看待世界的視角,還有關於弒父的直接表達。
《涉過憤怒的海》弒父場面
這些都是女性編劇不斷抗爭的結果。
我喜歡這樣的抗爭,我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欣喜。
所以我能給出的改變電影市場短劇化、對女性議題口號化的答案,其實顯而易見——
那就是允許更多的女性創作者掌權,允許全女班底的電影出現。
實現一種女性創作、女性宣發、女性消費的可能性,也許那個僵化的速朽的市場便有了生機呢。
打撈一些這兩年的女性創作
也許話語權對於很多男性來說司空見慣,多說多錯,最好少說多賺錢。
但話語權之於女性來說是不可浪費的機遇。
只要把話筒遞給她,女性一定會盡量地不辜負、盡力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們需要新的聲音,久違了,代表女性自己的不曾被允許發出的聲音。
受夠了那些「爹言爹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