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每當提到古埃及,似乎總繞不開金字塔、法老、木乃伊、埃及豔后等一系列充滿神秘、誘惑的詞語。
作為世界四大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經開始建立國家和構建政權。
隨著政權交替,時代變遷,生活在尼羅河畔的埃及人,留給後人的不止有一系列震驚世界的偉大發明,更率先創造了西亞北非地區的璀璨文化。
其中,色彩豔麗、奢華精美的首飾文化,更是滲透到古埃及文明與藝術的方方面面,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前王朝的巴達裡時期,古埃及就已出現各種簡易的首飾製品。
那時的古埃及人已經學會將象牙雕刻成環形飾物、用貝殼製作護身符、用卵石、獸骨、紅玉髓等材料,打磨成細珠穿成珠鏈點綴在頸前。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內,匠人們更是掌握了捶打、雕刻、著色、鍛造金箔等金屬加工工藝,並將它們用在製作耳飾、頭冠、手鐲、腰帶等不同的飾品上,造型精美絢麗,寓意神秘美好。
精湛的金屬加工工藝、繽紛絢麗的配色、富有神秘色彩的造型,使得這種風格傳承數千年依然魅力依舊,成為了新的潮流風向標。
漫長的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通常指的是從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尼羅河畔興起的文明,歷經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后王朝等31個朝代,最終於公元前30年被羅馬征服,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埃及的歷史雖然漫長,但真正輝煌的只有近3000年,其中,王朝更迭中間夾雜的3箇中間期,前後的珠寶風格更是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接下來,我們就沿著古埃及藝術史的脈絡,以這三個中間期為節點,去欣賞古埃及不同時期的珠寶吧~
前王朝時期(約公元前4000年)——第一中間期(約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65年)
古埃及珠寶史的第一個發展階段,從前王朝時期(約公元前4000年)開始,歷經早王朝時期(第一二王朝,約公元前2920年——前2649年)、古王國時期(第三——六王朝,約公元前2649年——前2152年),到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065年)結束。
前王朝時期,生活在尼羅河畔的氏族部落,為了爭奪土地、水源、食物等資源,透過征伐等手段,形成了數個城邦小國,隨後,這些小國不斷的兼併,最後,只剩下上、下埃及兩個國家。
約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的統治者納爾邁登基,在經過三天三夜對下埃及的激戰後,實現了上下埃及的統一,埃及第一王朝建立,開始了早王朝時期。
直到第一中間期前,在這漫長的2000多年時間裡,埃及的政權相對穩定,社會分工有序,逐漸發展成為文化與軍事強國。而在這種背景下,珠寶首飾不僅出現了萌芽,工藝、款式等方面也有了極大的發展。
- 設計元素帶有宗教和巫術色彩
眾所周知,古埃及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國家,崇拜的神大大小小有2000多個。
古埃及首飾上的圖案,除了具有裝飾效果外,還帶有濃厚的巫術或宗教色彩。
比如,貓是巴斯特女神的化身,有靈力,能通各種神靈鬼邪;聖甲蟲代表著太陽與創生;荷魯斯之眼能夠抵禦邪惡;蓮花代表重生;......
除此之外,各種神靈的形象、平結以及象形文字也常常出現在珠寶首飾中,埃及人希望這些神聖的符號可以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然,這些具有宗教色彩濃厚的首飾並非權貴者的特權。
在這裡,上到法老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無論男女老少、身份高低,身上都佩戴著大量的珠寶首飾。
- 亡者的陪葬品
在古埃及,珠寶首飾在陪葬文化習俗中不可或缺。
亡者不僅會裝扮的很隆重,還會戴與生前一樣的珠寶首飾,尤其是法老的墓葬,更是金碧輝煌,令人驚歎。
圖坦卡蒙是最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一,它的墓葬是埃及考古史上迄今發現的最豪華的法老陵墓,陪葬品總數超過5000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老的純金棺材和黃金面具。
- 寶石材料豐富程度令人驚歎
古埃及珠寶匠人使用的寶石材料豐富程度令人驚歎,包括石料、礦物、金屬、人造材料和產自動物的材料。
其中,大部分的材料都來源於埃及境內,但像青金石、銀等貴重材料大多從國外進口。
青金石主要從阿富汗東北部的巴達赫尚進口而來,由於來之不易,在所有貴重材料中僅次於金、銀。
前王朝時,青金石常被作為珠子和垂飾,後期用來鑲嵌護身符、聖甲蟲等,直到后王朝時期都很受歡迎。
(相關閱讀:)
與青金石同樣被視為珍貴材料的還有綠松石,被認為具有起死回生的神秘能力,早在八達裡文化時期就開始使用,深受古埃及皇室的喜愛。
釉彩合成物,又被稱為“釉陶”,是古埃及所有珠寶材料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因其被澆築或塑造成任何形狀,可以仿製大多數寶石的色彩,是古埃及珠寶匠人最喜歡的材料之一。
和釉彩合成物一樣,玻璃因其價格低廉,可以呈現不同的色彩,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在古埃及珠寶中也很常見。
最後,再來說說黃金。
古埃及人認為,大自然中的金礦與太陽是同質的,所以,早在公元前2687年前後,黃金在古埃及也被賦予了不朽、永恆和不可毀滅的意義。
但由於當時的提煉技術有限,黃金得來不易,所以,古埃及人用起來也是“精打細算”。
他們給銅、便宜金屬、或小型雕像鍍金,或利用黃金的延展性,將其製作成金箔,覆於其他材料上,由於黃金十分珍貴,這一時期的黃金只有法老和皇室專享,常見於宗教或儀式用的器具和陪葬物品。
- 珠寶顏色:潛在的象徵和護身符意義
古埃及人有著極高的審美,色彩的搭配不單單是為了達到美學的效果,更具有潛在的象徵和護身符意義。
熱情鮮豔的紅色,是血的顏色,象徵生命本身,有守護之意,例如紅玉髓;鮮嫩嬌翠的綠色是生機之色、復活之色,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例如:綠松石、孔雀石;深邃神秘的深藍色因與天空的顏色相似,被認為是與天太陽神連線的法器,例如:青金石;
這些色彩除了可以用相應顏色的寶石外,也都可以用玻璃或釉彩合成物仿製,匠人們依據佩戴者的身份與出席的場合,將不同色彩的材料切割成特定的形狀,呈現出一系列具有神秘色彩的古典美珠寶。
- 珠寶型別更為豐富
早期的珠寶型別較為簡單,珠子與垂飾佔多數,樣式以簡單的幾何體為主。
到了前王朝的涅伽達文化時期,出現了新的頭飾,尺寸較小的珠子風靡一時,隨著黃金的出現,匠人們運用高超的技藝,將黃金做成珠子鑲在王冠之上,款式更為多變奢華;
到了早王朝時期,由於王權的建立,政治與宗教體系得到發展,地位最高的神王/法老珠寶的標準式樣和製造技藝都有所進步,款式更為繁複精美。
古王國時期,最典型的古埃及珠寶款式之一——寬領圈“韋塞赫”出現。
在文章埃及豔后的魅力法寶,一般人駕馭不了的超超超豪華“Choker”中,J先生曾介紹過,這是一種由各種材質的串珠穿成的多排項鍊,不僅配色與材質講究,樣式也十分的誇張隆重,從頸部蔓延到肩膀處,幾乎覆蓋整個胸部,視覺衝擊力極強。
中王國(約公元前2065年——前1781年)——第二中間期(公元前2065——前1550年)
第一中間期是埃及的內戰與分裂時期,雖然這場持續了百年的內戰,使得珠寶領域基本停滯,但原有的製作工藝並沒有被戰爭所湮沒。
帶有動物和古埃及文字的鏤空手鐲 來自埃及的中王國時期,大約公元前2055-1650年 圖源:大英博物館
公元前2055年,古埃及進入中王國時期(第十一——十二王朝),隨著領土的擴張,政局的穩定,統治者開始大肆興建神廟與雕像,透過佩戴奢華的珠寶,以彰顯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地位。
而在這種背景下,珠寶飾物開始將護身符、社會地位的象徵以及裝飾功能相結合,迎來了埃及珠寶史發展的高峰期。
- 珠寶工藝發揚光大
戰爭過後,人們對於美有了更高的追求,於是,各種黃金加工技術被髮揚光大,真正的鏤空工藝開始出現,“錘衝凸紋”工藝也被應用到了珠寶製作中。
在珠寶鑲嵌時,匠人們還重點突出掐絲和造粒技術。
掐絲工藝是指將金、銀或其他金屬細絲,按照設計圖案花紋的彎曲轉折,掐成圖案,粘焊在金屬附著物或器物之上,並在其中點綴琺琅或各種寶石,直到新王國時期以後的圖坦卡蒙珠寶中,這種工藝仍被廣泛使用。
造粒是將極細小的金粒“焊接”到金屬表面的一種工藝,最早出現在第十二王朝。
精雕細琢的金銀,點綴玻璃、釉彩合成物、青金石、綠松石等不同的材質,向我們展示著古埃及在珠寶藝術上的輝煌,尤其是法老的御用珠寶首飾,更是展現出匠人們出神入化的技藝。
- 銀更為普及
黃金在埃及飾品中佔有很大的比重,銀在這一時期變得更加普及,紅玉髓、紫水晶、石榴石、青金石、綠松石等寶石仍是匠人們的心頭愛,被廣泛應用於珠寶製作中。
未經雕刻的牡蠣殼被視為保持身體健康的護身符,流行一時,刻有王室名字的牡蠣殼更是被用於軍隊的裝飾上。
- 新的珠寶款式層出不窮
體積較大、外表鍍金的細珠串鏈首次出現,古王國時期就已出現的寬領圈“韋塞赫”風靡起來。
貫穿於整個王朝時期的手鐲出現了新的樣式:帶有扣鉤的手鐲,這種手鐲通常成對製作,形狀巨大,由幾列珠串構成,被黃金墊片分割成不同的色塊,構成扣鉤的黃金板上也鑲嵌著寶石,款式繽紛璀璨。
公元前2000年,戒指在埃及流行起來,特別是可以作為行動式印章使用的聖甲蟲印章戒指,成為能夠證明人們身份與地位的物品,逐漸被掌權者和商人廣泛使用。
公元前1600年,耳環在埃及出現,這一時期的耳環形制較大,材質以金屬、彩陶為主,需要較大的耳洞才能佩戴,最初,只有女性佩戴,到了後期,逐漸被男性所接受。
新王國(約公元前1550年——前1075年)——第三中間期(公元前1550——前664年)
到了第二中間期(第十三——十七王朝),埃及戰亂不斷,珠寶再次經歷了一段粗製濫造的時期,直到公元前1540年,第十八王朝的底比斯國王重新統一王國,古埃及才邁進最為鼎盛的新王國時期。
這一時期,國家的版圖達到最大,法老的權力得到了極大的穩固與強化,珠寶的製作與工藝也恢復到了中王國時期的輝煌,不僅飾物的形式變化豐富,還出現了大量用彩色玻璃模仿彩色寶石的珠寶製品。
- 象徵功勳與榮譽的首飾出現
象徵功勳與榮譽的黃金手鐲和黃金蒼蠅開始出現。
比如:下面這條金蠅勳章項鍊,是阿赫摩斯一世獻給母后阿赫貨特普的,以彰顯其母后“”促進統一之女王”的地位。
小課堂:
在古埃及文化中,蒼蠅,是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徵,代表著最高級別的英勇無畏。
這種金蠅項鍊——或曰“金蠅勳章”——是授予功臣的,以表彰他們在戰鬥中發揮了蒼蠅“磨”人的“纏”宗精神:堅韌不拔,不離不棄,讓敵人轟不走、抖不落、完全無法驅除。
早期,這種功勳珠寶僅作為軍隊的飾物,後來其他王室成員和朝臣也開始佩戴。
- 前期流行的珠寶款式更為普及
新王國時期,珠寶的款式更為豐富,耳塞和釉質耳環變得普及,尤其是由三角形空心管並排組成的圓環形耳環最受歡迎。
指環的數量在這一時期也相當可觀,中王國時期就已流行的印章戒指的新款日趨成型——戒指的正面鑲嵌刻有名字的寶石,並用裝飾性花紋的黃金邊框包邊,有的戒指上還會鑲嵌神靈或圖騰神獸的雕像。
到了新王國後期,戒指常作為護身符使用,並作為神像裝飾元素的珠寶飾物。
古王國時期就已出現的寬領圈“韋塞赫”款式更為豐富多樣,裝飾用蓮花花瓣、雛菊、矢車菊、茉莉花等花卉元素的寬領圈流行起來。
后王朝時期(約公元前664——前332年)——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23——前30年)
隨著新王國時期的結束,埃及進入到了最後一個混沌的第三中間期,直到埃及化的努比亞人統治第二十五王朝,埃及各地的秩序才得以恢復。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被當做太陽神阿蒙之子迎入埃及,希臘文明開始在古埃及蔓延,但希臘文明並沒有取代埃及的傳統文明,兩者開始交匯融合。
隨著玻璃製造業的復甦,多彩珠鏈、護身符、手鐲、戒指的款式也豐富了起來。
蛇形首飾在希臘化時期極為流行,手鐲常成對出現,佩戴於腕部或作為臂環使用。
(相關閱讀:)
下面這對黃金手鐲,各由一根金絲環繞六圈而成,蛇的頭部與尾部刻畫細緻精美,尾端逐漸變細,蜿蜒曲折的造型,十分逼真。
J先生說:
雖然,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眾多精美絕倫的古埃及珠寶首飾早已不復存在,但那些遺留下來的雕像、浮雕上人物佩戴的首飾,卻再現了古埃及人在首飾上的造詣。
即使到了今天,這種神秘、繽紛的古埃及珠寶風格,仍為珠寶設計師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正所謂歷史已然過去,但經典的風格將會永存於世!
你還想看哪一時期的珠寶風格,歡迎留言分享~
參考資料:
1、珠寶簡史 史永 賀貝
2、珠寶聖經 克萊爾·菲利普斯
3、7000年珠寶史 休·泰特
注:本文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另類!有趣!從插畫師到做珠寶,看90後中國設計師,如何驚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