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春晚都準備看什麼呢?
聽說最近很多人都忙著在網際網路上準備精神年貨。
有人提前打包了搞笑影片,有up主剪輯了歷屆春晚精彩小品回放,時常正好能看到零點的鐘聲敲響,還有一些人,偷偷收藏了“辯論屆春晚”,準備春晚當天再一睹為快。
什麼是辯論屆春晚?也就是號稱“中文世界最強吵架對決”的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簡稱新國辯。
比如咱們熟悉的辯手詹青雲、黃執中、陳銘、馬薇薇…雖然都是從《奇葩說》裡出圈,實際上他們都是新國辯裡的明星辯手。
在這之前,新國辯已經舉辦了10個年頭。到了第11屆,首次被搬進b站全程直播,算是在年輕人之間強勢出圈了。
那還不是因為,終於能嗑著瓜子刷著彈幕看人吵架了(不是)。
辯論屆的“春晚”,終於出圈了
在新國辯的賽場上,你永遠會驚訝於:說服別人竟然還能用這種方法。
這裡有一針見血的犀利派,有感性動人的煽情派,還有結合時代背景的新觀點。認真學習,總有一款適合你(機智回懟老闆和甲方)。
做到犀利雖然很難,但是永遠是絕殺對手的最佳方案。
前兩年的一場比賽,在對“內卷是不是真問題”的討論中,正方辯手席瑞的發言意外地小範圍出圈,就是因為被很多人認為“終於把內卷說到點上了”。
他首先就點明瞭“內卷”的不可規避:“你想要創造價值,可是誰給你創造價值的資源和條件呢?是篩選,你要先拿到那張入場券。”
然後,他徹底顛覆了原有的辯題,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如果社會觀念和高考的制度不改變,你憑什麼讓一個人不要內卷呢?
人人都說內卷不好,內卷無意義,但是內卷只是表象,真正讓人陷入無意義消耗的,是更難以撼動的本質。
所以,學會了嗎?當有人發難於你的時候,最好的方法不是著急回答,而是反問回去。
如果你並不擅長與人強硬對峙,不妨試試另一種手段: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在一場關於“愛的超能力”的辯論中,辯題問到:“如果你有超能力,可以讓你愛的人也愛你,你要不要使用?”
這是一道在理性和感性之間掙扎的辯題。
反方辯友一再試圖喚起大家的理智和鬥志,不要沉溺於愛情,更不要迷戀過多的權利,否則會給你看清真相的機會。
甚至還提出了“當世界圍著你轉的時候,你就成了最孤獨的人”這種很深奧的論點。
眼看著觀眾們就要回歸理智,放下超能力的時候,正方四辯王璟峰直接就是一套不分敵我的組合拳,打通了現場所有人的情竇,被封為“痛擊對手、emo隊友、破防網友”的結辯大神。
“你說是欺騙,愛本就是欺騙;你說是剝奪,愛本身就是剝奪;你說是迷藥,可是墜入愛河和服下迷藥並無二致。”
剝奪、欺騙、迷藥…一通瑪麗蘇發言以後,觀眾是一聽一個不吱聲。
接著他又是一個貼心的超能力使用說明:你要精心地、帶著虧欠地去熬這碗迷藥,然後守護這個謊言直到死去。
最後,又將對手言之鑿鑿的理性徹底擊碎:你說你的愛很理智,我說你愛的好懦弱。
在這位四辯發言的過程中,聽眾的心情就猶如他身邊的隊友:開心,迷離,沉默。
往事猶如海浪一樣湧上心頭,當初,難道是我太懦弱了嗎?
純愛戰士們一個個應聲倒地,誰還會在意那個辯題是選A還是選B啊…
到了今年,圍觀吵架的風就吹到了大江南北,不僅僅是因為這屆新國辯首次在b站全程直播、有了彈幕的加持;
也不僅僅是因為快過年回家了,確實需要一些口才上的技術指導;
更是因為選手們真的有在結合自身的經歷和觀察提出更貼近當下年輕人的觀點。
“年輕人到底要逃離大城市還是逃回大城市”
“高考要不要以就業為第一考量?”
即使是老生常談的舊辯題,每個人也都有切身的角度和經驗,而不再是為了辯論而辯論的“強詞奪理”。
比如這兩年很多人都在討論的“年輕人到底要逃離大城市還是逃回大城市”的話題。
現在,有不少人認為困在大城市奮鬥是沒有意義的,人的幸福感還是要建立在有連結的人際關係上。
而反方的同學也指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很多回到鶴崗的人也發現,在那裡是要陪老闆喝酒的。
小城市並不意味著桃花源,那裡也有複雜的人情社會,可能遠比大城市的冷酷高效難以對付。
還有很多人都會關注的高考就業話題。
“高考要不要以就業為第一考量?”這個辯題,對於就業嚴峻、裁員頻發的當下來說,反方可以說是一開始就佔據了不利地形。
可她們也提出了一種觀點:以就業為第一考量,看似是鼓勵大家高效理性,其實是一種謊言。
所謂的上個好大學就有好工作,好就業就能安享晚年,他們似乎把每個階段的意義都推到了下一個階段去了。
而“不以就業為第一考量”,恰恰就是要讓擁有理想的年輕人獲得勇氣,卻抵抗現實的世界。
理想和現實,本來就是很難有答案的爭論。
過度依賴興趣和會讓生活失去控制,而對收益的過度考量也會讓世界變得冰冷。
到了自由辯論時間,雙方更是爭得不可開交,正方死咬著“理性、現實、對自己負責”不鬆口,反方也抓著“世界需要理想主義”不放手,辯論幾乎到了膠著狀態。
就在比賽進入自由辯論,雙方几乎快吵起來的時候,正方三辯彷彿蓄力多時,拿起話筒只說了一句話:“爺爺我想做宇航員。”
點破“理想與現實”存在割裂的同時,他也為辯論找到了一種新的解法——幽默。
名校辯論賽,人均喜劇人?
比賽中隨機發生的幽默瞬間,也是辯論賽讓人痴迷的重要原因。
有的時候辯論的邏輯讓人神魂顛倒,是綜藝效果,讓cpu已經快燒乾的網友,終於迎來了能聽懂的瞬間。
畢竟辯論不一定全聽懂,但樂子人人都能看懂嘛。
很多時候,辯論中的幽默瞬間是隨機出現的。
在討論“GPT式大語言模型發展該不該以‘對人類友善’為前提”時,馬來亞大學和上海大學的同學們主打了一個跨服溝通,馬冬梅式的一問一答。
上海大學三辯男生問:“你買過基金嗎?”
馬來亞二辯:“吃進身體的雞精嗎?”
看馬來同學沒聽懂,上海大學三辯又補充道:“股票。”
馬來亞二辯:“毒藥???”
三辯終於笑場了,請問對方辯友是靠幽默來打破對手的氣場的嗎?
還有另一些時候,幽默則成了比賽制勝的關鍵。
到了“樂子人是不是真的快樂”這一場比賽,當面對這樣一個看似戲謔卻又蘊含深意的辯題時,正方辯手們選擇的對策是——把現場變成樂子人的盛宴。
正方代表中國政法大學,直接化身樂子人本人,用極具信念感的沉浸式“表演”,貢獻了一場精彩的樂子人辯論。
開場自我介紹環節,政法大學就迅速進入了樂子人狀態,集體起立為對面的人大學子做了個自我介紹。
“人大博士真是好,冠軍肯定跑不了,中國政法怎麼辦,拉倒~”
咱們樂子人出來混,誰贏不重要,不管幹嘛都是圖一樂。
這時候,彈幕和現場都已經笑作一團了,身為主席的小姐姐依然是巋然不動。
不知道此刻她的內心是不是正在無數次咆哮:我是專業的,我不能笑。
就算是緊張刺激的比賽,樂子人也要堅定地讓氣氛樂起來。
當辯手們一本正經用邏輯講段子,節目效果噌噌翻倍:“男生之間的快樂是什麼?是咱倆誰是誰的爹,咱倆誰爹誰兒子,我們共軛父子。”
對方越是想把辯論拉回正常軌道,樂子人就越要插科打諢。場面越是歡樂,樂子人的勝算就越大。
比如直接建議對方跳過第一個問題直接回答第二個:“我很在意定義,所以我不是很想讓你回答。”
攤牌了,不裝了,我的辯論技巧都被我突突出來了,誰讓我是樂子人呢?
人大的同學終於祭出絕殺,試圖揭開對方樂子人的底牌,點破樂子人空虛的內心:“如果你是樂子人,你們的陳詞是不是隻能說‘典孝樂急蚌贏’呢?”
(解釋一下,“典孝樂急蚌贏”就是一些網際網路上拉黑對方前的前置語。)
結果中國政法大學的結辯選手好像是預判了對手的預判,直接來放了個大招,終結了這場關於樂子人的爭辯。
“‘典孝樂急蚌贏’,面對喋喋不休的說教時,樂子人會掏出他們的聖經告訴對方,你說的對,但是,原神是一款由米哈遊自主研發的全新開放世界冒險遊戲…”
世界是屬於樂子人的,最終政法大學真的用他們對一切荒誕的解構贏得了這場比賽。
最終,樂子人沒點腦細胞還看不懂關於樂子人的辯論
在對峙中尋求共識,在爭鋒中抵達理想
看到這裡的朋友們,有沒有覺得腦容量快不夠用了?然而,在新國辯的世界,更費腦細胞的還在後面。
每年的新國辯,還有一個最為精彩的環節,就是邀請明星辯手參與的哲理辯論。
所謂的哲理辯論,往往會跳脫出傳統辯論的模式,給予選手更多的發言時間,去探討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
然而,越深刻的哲思往往卻脫胎于越簡單的命題。
比如,今年的哲理辯也沒有跳出“愛與自我”的拷問,組委會為兩場大神辯論帶來的題目是:“‘真愛’是不是謊言”和“人是不是終將孤獨”。
乍看之下,幾個最簡單的中國字罷了,但是你卻很難在第一時間給出答案。
而聽了大神們的觀點分享,更有種“知識腦中過,片葉不留痕”的感覺。
其中黃執中對於“人終將不孤獨”的闡述,更是上了熱搜,讓網友們直呼震撼(順便也挽回了一些他在《再見愛人》觀察室裡的直男形象)。
他把我們在這世間所有的分享和表達,都比作是投向這個世界的漂流瓶。
這個漂流瓶什麼時候被人撿到,我們並不知道。但是我們相信,它終將會被另一個人撿到,人也終將不會孤獨。
就在彈幕中感嘆道:“這也太牛了,這還怎麼打”的時候。他的對手肖磊,辯論圈裡公認的大神,緩緩起身,貢獻了同樣精彩的結辯陳詞。
肖磊說:蝙蝠俠總是穿著那件西裝,因為這樣就可以跟大家報告,大家就會聽他的佈道。
“有夢想就不會迷茫,有勇氣就不會害怕,有努力就不會失敗有連線就不會孤獨。這當然也是一種理想主義。”
“但是,還有一種理想主義”,一邊說著,他一邊脫掉了西裝,露出了穿在裡面的小丑頭像的T恤(要知道黃執中曾經多次表達蝙蝠俠是自己的偶像,並且永遠會穿一件蝙蝠俠的T恤在外套裡)。
這時候,全場已經掌聲雷動了。
肖磊接著說:還有一種理想主義,就是要把常人的衣服脫掉,要從神壇上走下來,到那紅塵中,到那庸常瑣碎中,到人性深淵中。
這場大神之間的辯論,重要的並不是內容,而是對壘的過程。
很多人感嘆於黃執中一出場就有一種戰無不勝的氛圍。如何打敗這樣一尊神呢?肖磊找到了解法,那就是成為蝙蝠俠頭疼的對手、也是隱藏在很多人心中無法直視的角色——小丑。
真的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比賽全程,不僅是辯論的內容能帶來思考,辯手們你來我往的交鋒破局更為精彩。
作為辯論屆的門外漢,挖醬每次聽完就像那牆頭草。
正方聽完:有道理!
反方說完:你也很對!
評委說完:你們正反兩方都說的是啥啊?
這恰恰也是作為普通觀眾觀看辯論的意義。
辯論不是為了用舌燦蓮花讓對手跪地求饒,而是在思辨中尋找讓這個世界更好的可能。
現如今,連上網隨時就能發現劍拔弩張的網友互罵,似乎絕無被對方說服的可能。
但是辯論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認真講道理,是有可能在差異中找到共識的。
在人均站隊、立場先行的當下,我們真的渴望,有一種交流,是真正放下偏見和固執的,是足夠坦誠和包容的,是擁有深度和多元的。
只有這樣,人才能真正做到,終將不會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