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終結者
編者按:想當年買第一塊表——天梭唯思達的時候,事前確實做了不少功課的。一方面是我喜歡把錢花在刀刃上,所以愛做功課是我的天性,另外是鐘錶確實有各種講究,直接把我驚到了——什麼三角避震vs因加百祿、精工某機芯等於 ETA 哪個型號、30米防水到底夠不夠用……感覺找一塊各方面都達到要求的表還真的挺頭疼。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看到的某些說法只能算以訛傳訛,讓本菜鳥浪費了更多時間來糾結不需要擔心的問題。
我只是打個槍,誰知道腰帶也有講究
上次和出身於勞力士、百年靈官方售後,現在獨立開設腕錶維修工作室的戴師傅交流時,又重溫了一把當菜鳥的感覺,比如“噴砂比日內瓦紋成本高”就出乎我的意料。
戴永康戴師傅
乾脆,今天我整理了鐘錶愛好者之間的10種“流言”,請戴師傅來一一分析他的看法,把這些比較基礎、具有普適性的問題梳理一遍,希望新老玩家都有收穫,做到真正老少咸宜。
其中有沒有你原來深信不疑,其實真相併非如此的?歡迎留言。
01
走快說明受磁,走慢才正常?
走快、走慢,可能背後是同樣的原因,比如都可能是擺幅降低、嚴重的震動(撞擊)導致遊絲變形、快慢卡位移、擺輪受損所造成的。
受磁確實一定會導致走快,不會變慢。因為磁性會讓遊絲“粘連”,施展不開,等於縮短了遊絲的工作長度,加快了擺輪的擺動頻率。但不能反過來說“走快一定是受磁”,真的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所以“快”和“慢”可能都象徵某種狀況,兩者之間沒有“哪個更好的”區別。
寧走慢,不走快
走快可能是受磁,也可能和走慢一樣是其他原因,這不能說明什麼。
02
防磁能力很重要?
我個人認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那麼重要。
手錶受磁了,隨便找個修表師傅退個磁就行了,幾秒鐘的事情,一般也不用花錢。再不行自己淘寶上買個簡單的國產消磁儀就行了,20塊錢就能搞定。
為了防磁能力,還要上例如 矽遊絲等等,多掏大幾千甚至上萬的人民幣,我覺得沒必要。 然而對於一些特殊行業的人來說,這就很重要了, 例如飛行員、潛水員等等。
防磁能力很重要
消磁成本低,操作又簡單,不值得為它而追求矽遊絲什麼的。
03
防水做到100米不難?
一般來說確實不難, 30米至100米都屬於日常使用範疇的防水要 求。有一些腕錶做成超薄,這類表通常只是適用日常生活或工作,並不考慮親水使用環境,因此無需將防水做的很高。
但比如說 Navitimer,防水50米原因是它的結構比較獨特 。外圈的旋轉滑墊和裡面的防水圈是在一起疊置的。如果需要更好的防水深度,那麼外圈的旋轉就會顯得十分費力;而為了讓外圈旋轉有適度的順滑手感,就不能給到防水圈過多的壓力,防水自然就只能保持在30米-50米的區間了。
Navitimer 的表圈和內部盤面是聯動的
不過,Navitimer 是一款非常專業的飛行員腕錶,30-50米的防水區間足夠使用了。並且 Navitimer 已經暢銷了長達60年以上,早已證明它是廣受好評的經典。我覺得任何想要 Navitimer 防水深度達到100米的玩家,都是吹毛求疵的強迫症患者。當然,有時候我也這麼想。
所以做100米難不難,這要看情況。
但200米才能放心下水,100米的話謹慎為好。在這點上,100米錶款的使用者也最容易不聽勸。另外請務必牢記,潛水錶務必每年做一次防水測試,每兩年換一次防水圈(開始老化了)。或者兩年之後就不要把它當做潛水錶使用了。
防水圈
防水做到100米不難
100米是不難的,除非結構特殊、有獨特的因素需要綜合考慮。
04
動儲越長越好?
要是動儲越長越好,那還不如直接上手石英錶就可以了,動儲以“年”為單位豈不更長?
增加動儲,要麼增加發條長度,要麼增加發條個數。
增加發條長度:確實能夠延長腕錶動力儲存。但是發條在滿弦情況下釋放能量的前半段和後半段,所輸出的力矩是不同的,為了保持輸出力矩的平穩性,發條的厚度,長度,且在錶殼裡有限的空間裡達到儘量的平衡,這是很難的。目前看來各大品牌紛紛推出了長達70小時的發條動儲。說明這項技術和設計已經比較成熟。所以我認為目前情況下,70小時的動力儲存是比較合理的,且能夠讓表主週五晚上放下手錶,直到週一早上還能正常運轉,這個實用的理由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發條
當然實際效果來看,70小時動力儲存到了後半段釋放階段,其實精準度和前半段比較下來,還是要差一些的。 如果是採用增加發條盒個數來達到70小時以上的能量儲存,我認為從動力學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更為合理。只是更多的發條盒當然會佔用更多的機芯空間。這也讓手錶的功能變得更簡單了。
堆發條盒方面,宇舶就很典型,MP-11 的7個發條盒看上去就很有氣勢
因此總體上來說,這兩種方式延長髮條動儲的方式各有所長。我個人認為70-80小時是最佳的腕錶動儲時長,更多的動儲時長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動儲越長越好
業界主流水平的70小時就夠了,動力後半程的精度、成本等各種要素綜合下的最優解。
05
表鏡起霧,自己處理也可以?
必須儘快送修,有霧氣說明錶殼內的空氣太潮溼了,會腐蝕內部零件。 機芯寶石眼裡的潤滑油、擒縱系統的潤滑油、摩擦件之間的潤滑油,在加註的時候都會做不同程度的防擴散處理,以便保持潤滑油工作長達數年。當水汽入侵之後,附著在零件表面,即使後來水分又被蒸發或去除了,但是防擴散已經被破壞,會導致潤滑油逐漸擴散和逃逸,這樣機芯零件磨損加劇,得不償失。
我聽說過一些土辦法,比如用大米、食品乾燥劑吸取手錶裡的水汽、用吹風機來烘乾。自己操作的話,能進行防擴散處理嗎?況且,使用土辦法一定能將水汽去除乾淨嗎?過去的27年,老戴一直在品牌的官方售後工作,所以從未實驗和推薦這些土辦法。
手錶進水汽的最佳做法是:儘快找專業師傅處理,越快越好!順豐空運,次日到達!
自己可以處理表鏡起霧
別。有沒有效不說,至少專業售後才能恢復潤滑油的防擴散處理。
06
碳纖維錶殼很瓷實?
碳纖維本身是非常柔軟的,我們談及的碳纖維錶殼,其實是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複合材料,它的強度是現有工程材料中最強的,所以說它“很瓷實”,是對的。它的防刮花、硬度、耐腐蝕等等方面表現極佳。當然若是和陶瓷來比較,還是略差。但它還具有輕巧和極佳的韌性特點,因此通常被用於運動手錶。例如百年靈的 ENDURANCE 運動腕錶。
碳纖維殼很瓷實
沒得說。
07
鈦殼防刮花防過敏?
鈦合金,簡單說就是鈦和其他金屬混合的複合材料。 和不同的金屬結合,就會具有不同的特點。 例如耐高溫的鈦合金,可以用於發動機;耐腐蝕的鈦合金,可以用於燃料儲存室。
具體到腕錶,就會有些鈦合金錶殼很堅硬,不易刮花,比如5級鈦合金;有些鈦合金非常輕,適合用於運動款腕錶,就像2級鈦合金。不同的鈦合金其實是有側重的。
鈦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確實較好,自然是能夠防過敏的。因此在碳纖維材料之前,運動表通常都會使用鈦合金材料。百年靈有一款腕錶是316L不鏽鋼材質的,但是唯獨底蓋使用鈦合金,原因就是為了防過敏。
鈦殼耐刮防過敏
確實。但不同種類的鈦殼側重點不一樣,追求某些極致效能的話注意甄別。
08
德表和瑞表,製作難度不同?
兩者沒有可比性的。
有人說“3/4夾板裝配起來更難,因為打孔位置偏一點就裝不 上”……不存在的,現在的製表工業早已實現電子化、數控化、精密程度讓人驚掉下巴。多夾板和3/4夾板只是設計理念的“差別”而已,絕對不是“差距”。
德系代表——朗格
還有黃金套筒、鵝頸微調,更多的是象徵意義,當然成本也確實會更高。這也是為什麼有這些設計元素的腕錶,通常都看起來比較名貴的原因。但多夾板也有更多的倒角需要處理,彼此彼此。
德表難做or瑞表難做
對現代製造業來說,各有特色。
09
無卡度、有卡度,各有千秋?
有卡度調整方便,但被碰撞、衝擊後容易位移。無卡度就截然相反。 我這裡只從技術角度來考量,我認為無卡度更高階。主要就是更準確,且更穩定。當然看起來也更高階。
有卡度和無卡度各有千秋
個人覺得無卡度更高階,好看又穩定。
10
單向上鍊沒有制動角,比雙向更好?
毫無疑問,雙向上鍊更好。因為上鍊效率高,更容易滿足腕錶的能量儲存要求。 但是具體要看機芯設計的,像恆動機芯那樣,將雙向上弦系統由四個輪子來完成轉換,既高效又少故障。那是我認為最好的上鍊系統。
單向上鍊好
???綜合考慮還是雙向的效率更高。
戴永康
紮根魔都的鐘表維修師,希望儘快解鎖滑翔傘飛行執照、來一趟新疆深度旅行
表態互動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點選下圖進入精彩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