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只能從好奇和開放的思想中產生。”
——貝納·維內
A
R
T
P
L
A
T
F
R
O
M
編輯=劉海倫 攝影=歐陽陽陽 撰稿=於歌
貝納·維內(Bernar Venet)
是法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觀念藝術家之一。
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國,
是無數年輕藝術從業者心中的“藝術英雄”。
貝納·維內
《聚合:54.5°弧×14》耐候鋼
2024©貝納·維內工作室
在剛剛過去的2024夏季奧運會中,巴黎奧組委特別委託他創作了一件高 18 米的雕塑,並安置在奧林匹克水上運動中心和法蘭西體育場附近。而這次他來北京,是為了近期在鳳凰中心為慶祝中法建交60週年而舉辦的展覽,這個展陳面積逾 10000 平方米的展覽是他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回顧展。不過,對貝納·維內來說,他永遠不會允許自己的創作陷入僵局,即便其創作歷程已超過六十年,這次回顧展也不應被視為總結,而是一次階段性的全面呈現。回顧展也不是總結報告,只是一次階段性的全面呈現。畢竟,他早在 28 歲時就已經開始舉辦回顧展了。
出生於 1941 年的貝納 · 維內今年已經 83 歲了,但當你近距離與他接觸,就會立刻發現,年齡數字所代表的刻板印象與他全然無關。就像他在藝術探索中所秉持的原則一樣,他自身的生命狀態也在向所謂的“慣例”發出挑戰。他友好、專注、意志堅定、富有耐心;在交談中思維敏捷、判斷果決。最重要的是,他依然對新生事物敏感,並保持著持續變革的信念。
貝納 · 維內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村子,村裡大部分人都在附近的化工廠工作,過著從家到工廠之間兩點一線的乏味生活。“藝術”這個詞在他的家裡幾乎沒有被提及的機會。直到他11歲的某天,在某個大城市的書店裡,他迎面撞上了一本封面上寫著“雷諾阿”的書,他不禁好奇地提問 :“雷諾阿是什麼?”老闆解釋說 :“雷諾阿是一位大藝術家,他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很多美術館和畫廊都展出了他的作品,如果你想看,這裡還有很多和藝術家有關的書……”那一天,貝納·維內第一次意識到,世界上有一種人叫藝術家,可以以藝術為生。藝術史、美術館、展覽等這些他從未有機會脫口而出的詞彙,在他心中激盪起伏。從那天起,他開始萌生了要成為一個藝術家的想法。
由於哮喘的困擾,貝納 · 維內經常請假甚至休學,但這也給了他在家盡情塗畫的機會。他很快展現出藝術天賦,14 歲時便在學校舉辦了他的首次個人畫展。從知道雷諾阿開始,他又相繼發現了馬蒂斯、保羅 · 克利……每一個新發現都深深觸動著他,讓他在十幾歲時便開始思考“藝術為何”的問題。他意識到,自己不是隻想把東西畫得好、畫得像,他想成為一個嚴肅的藝術家,他感興趣的,是創造,是發明。
貝納 · 維內始終覺得藝術家就像科學家,總是在不斷地驗證著我們可以超越時至今日的所思所想。他認為在他過往的藝術生涯中,有三個關鍵的時刻 :第一個是 1963 年他創作出第一件沒有特定尺寸的雕塑作品《煤堆》時 ;第二個是 1966 年,當他開始創作基於數學圖表的新作品時 ;最後一個,他表示,絕對要投票給目前自己與生成藝術相關的全新實踐。當我們深入瞭解貝納 · 維內的思考與作品時,會發現一位極具前瞻性的藝術家,如何以 60 年前形成的思想雛形回應當今的時代潮流。
《三角形a√2的草圖》
紙上石墨和拼貼
52 × 62cm 1966 ©貝納·維內工作室
法國知名藝評人伯納德·塞松將貝納·維內的《煤堆》稱為20世紀雕塑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因為它打破了雕塑必須擁有特定形態和尺寸的傳統觀念。這件作品源自藝術家提出的一個概念或原則,它可以同時在不同地點展出,每次都會隨機變化,且藝術家本人不直接參與堆煤的過程,而是由他人代勞。如今回看《煤堆》這個作品,“生成藝術”的邏輯實際上已經暗含其中:藝術創作依賴於規則驅動;一旦規則設定,生成過程通常是自動的,藝術家並不直接干預每個細節;生成過程包含隨機元素,每次生成的作品都可能有所不同;並且藝術家只提供概念、演算法和初始條件,不執行生成過程,只不過在今天的“生成藝術”中,執行者是計算機,而在《煤堆》這件作品裡,執行者則是布展工人。
《煤堆》的成功為貝納·維內帶來了結識更多藝術家的機會,也間接促成了他紐約生涯的開端。1965 年,在藝術家阿爾曼 (Arman) 的幫助下,貝納·維內登上了前往紐約的飛機。那絕對是一次冒險,因為當時貝納·維內還不會說英文,兜裡只有150美金,沒有明確的目的地,甚至不知道將在哪裡度過第一夜。但是,貝納·維內擁有超級運氣,在抵達紐約三週後,他就開始成為安迪·沃霍爾、利希滕斯坦、克里斯托等知名藝術家的座上客。儘管語言不通,但真正的藝術家之間透過對作品打量的眼光就能建立起深度的交流。這次為期兩個月左右的行程讓貝納·維內確定了他對於定居紐約的渴望,60年代的紐約,每一天遇到的人和事都鼓舞人心,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家在這裡不是為了混日子,而是為了在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關於“平面網格中節點U和V之間的z形路徑Zuv ”》
布面丙烯、清漆
195×195cm 2001©貝納-維內工作室
1966 年定居紐約後的起步階段非常艱苦,沒有藏家,生活常常捉襟見肘。但也是在那段時間,貝納 · 維內開始了新的創作階段。同一年,除了河原溫(On Kawara)也開始運用激進的繪畫語言創作他的“日期繪畫”系列之外,還很少有藝術家像貝納 · 維內那樣進行創作,他被技術圖紙的客觀性所吸引,開始創作基於數學圖表的新作品。自此開始,“理性”、“非物質性”和“自指涉性”開始成為他藝術字典中的核心詞語。
貝納 · 維內追求以非常理性的方式工作。他舉例說,同樣是“星夜”主題,梵 · 高的創作無疑需要充分調動創作者的激情與感受,但他自己的工作方式則是請天體物理學家提供一些關於天體的資訊和資料作為創作素材。也就是說,相比起展示主觀的一面,貝納 · 維內更希望以科學的客觀性為主題推動新的藝術提議。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且僅有唯一的意義,那就是作品本身,不需要隱喻、聯想、長篇大論的闡釋,極致純粹的理性表達也有可能帶來不亞於宗教畫般的神聖感和衝擊感。
《迪菲奧金 3》
布面丙烯、清漆
230 x 230 cm
2022
©貝納·維內工作室
《迪菲奧銅 6》
布面丙烯
231 x 258cm
2022
©貝納·維內工作室
當貝納·維內把數學引入創作,是為了創作與繪畫傳統無關的畫作,既不是一幅具象畫也不是一幅抽象畫,他想要給出關於藝術新的定義。1967年的一天,當他給杜尚解釋自己是造型藝術家,但是正在創作非物質化的作品時,馬塞爾·杜尚拿起了他面前的報紙和鋼筆,寫下:“LA VENTE DE VENT EST LEVENT DE VENET”(直譯為 :賣風是維內的大事),杜尚只用了一秒種就構思出這個完整的句子,其中出現了四次維內(Venet)所包含的字母。並且巧妙地用了“賣風”這個表達來說明杜尚充分理解了他想要使作品呈現出非物質化特徵的意圖。這句話後來衍生成了貝納 · 維內重要展覽和作品的名稱。
這一時期的創作暫時沒有給貝納 · 維內帶來商業上的成功,但紐約那些最知名的畫廊,像是
德溫畫廊(Virginia Dwan Gallery)、
保拉·庫伯畫廊(Paula Cooper Gallery)、
里歐·卡斯特里畫廊(LeoCastelli Gallery), 都在一年之內相繼邀請他去做了展覽,之後他就開始被邀請參加了各種國際展覽,穿梭於日本、南美、加拿大、法國等地,這一切發生得很快,貝納·維內如他所願,在紐約走向了成功。
貝納 · 維內說盡管後來巨大的弧線、直線和角開始成為他創作中的核心視覺符號,但他所有的作品其實都依然帶有 1960 年代創作的特徵。比如,1996 年的《意外》,他推倒那些豎條,讓它們自然倒落。不可否認其中有行為表演的成分,但最終人們看到的是一件雕塑作品,在這個特定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捕捉到從“煤堆”到“生成藝術”的一以貫之的線索。再之後 2016 年作為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一部分的《倒塌 :弧》。貝納 · 維內用推土機把特製的巨大弧形鋼材推倒,它們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獨特的造型,這在雕塑史上也是全新的嘗試,貝納 · 維內認為這件作品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並且,再一次呼應了“生成藝術”的邏輯。
《弧》
紙上油畫棒、石墨和拼貼
162 x 109 cm 2016 ©貝納·維內工作室
貝納 · 維內不希望自己被侷限地定義在某種創作方向上,他強調自己不是雕塑家、畫家或某種專家……而是一個擁有成體系的“概念矩陣”的藝術家,他在無限接近理性的道路上頗具相容性,當聽到他還是個詩人時,不免有些擔心詩歌會洩露他情緒氾濫的一面。但當我們看到他2018出版的《詩學?詩學?1967-2017 年詩選》時,就會鬆一口氣,他沒有背叛自己,至少是自己的藝術主張。貝納 · 維內在尋找的是一種可隨機生成一切的確定性,他認為藝術創作作為一個系統,其豐富性在於同時接受和諧與衝突的原則。正是這兩個元素或給定之間的競爭創造了一個整體 ;因此,反組織性原則成為發展的一個因素,更是創作過程不可或缺的動力。
時間來到 2024 年,在鳳凰中心的回顧展現場 , 最讓貝納 · 維內興奮的話題卻是他的新計劃,他在巴黎新展上展示甚至出售的作品,是他自己也沒有見過並且也永遠不會見到的作品。透過演算法和計算機生成,作品將在藝術家完全不在場的情況下被生產和銷售。貝納 · 維內甚至連展覽開幕式都不會參加。他說 :“你看,這就是一個關於藝術的新定義,我以理性的方式推動著藝術朝向一個過去沒有去過的方向,對我來說只有這個觀念是重要的,而視覺化的結果,我並不在乎。”
在採訪結束時,他笑著說 :“幸好我也介紹了我的生成藝術,不然你就要認為我是一個沒有新點子的老藝術家了,那樣可就太糟糕了!”
《黑白碎石》《黑色碎石》(系列) 銀鹽印刷
47.5 x 36.5 cm 1963 ©貝納·維內工作室
貝納·維內:超越觀念與物質
主辦單位:鳳凰衛視
承辦單位:鳳凰中心 鳳凰藝術
協辦單位:貝納·維內工作室 德薩畫廊
支援單位:美高梅
學術支援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家:貝納·維內
策展人:喬納斯·斯坦普(Jonas Stampe)[空格]肖戈
特邀宣傳大使:黃渤
展覽總監:谷德雨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義之舉......
有人問:為什麼最近看不到男人裝推送了?
答:最近微信推送機制的更改,全亂了!
其實,我們真的更新了!
你得把我們加個“星標”,
就能確保看到我們的推送。
⬇️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