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幻想)自己是一位
月入 2w+ 的 CBD 白領,
所以她開始用起
售價 800+ 的
護髮素。
她說:
“這是長期主義的選擇。”
可是
再長期的護髮素
也有用完的那天。
Alan,(不是 Alan Walker)剛剛戴上
新的日本手工松石銀鐲
支付寶支取
5600 元。
他說:
“只買這一回,
這是能傳到下一代的東西。”
然而
他的手腕上現在是
一生之環 + Apple Watch Ultra 2 + 銀鐲
呃...
好吧。
“擁抱生活的每一份質感”
“時間幫我們選擇的經典”
“這件衣服貴,但能穿十年,這樣一算一天只需要...”
從一把梳子到一張沙發,
一旦溢價有點誇張,
只需要貼上「長期主義」的標籤,秒了。
甚至「長期主義」也能與「正確投資」劃上等號。
是不是感覺哪裡不太對勁?
我只能重新思考,
怎樣才算是買得正確?
本期「Yes,But」系列,
讓我們好好覆盤
那些消費時刻!
當然了,
絕對有符合「長期主義」的存在,
比如你從小蓋到大的那張毯子
用了五六年的頭像
還有你周圍的老朋友。
不過這和博主們說的長期主義
好像不是一回事?
達成長期主義,真的需要很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