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記錄自己和學生的生活,王博在抖音上收穫20萬粉絲。他是吉林省四平市伊通縣杏木村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而整個學校,只有他班級裡的三名學生。這幾個學生對王老師來說既是師生,也是兄弟姐妹,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幾個孩子走出農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READING」
鄉村時尚教父
「READING」
與王博老師碰面,是在唯一一條通往杏木小學的窄路上。路邊野花叢生,能讓你很容易到“路邊野花不要採”和“家花哪有野花香”。遠處是群山,頭上是藍天,只要你不看這條窄到兩輛車都過不去的窄路和兩邊無人居住的平房,杏木村算是個美麗的地方。
除了只經過、不停留的轎車,這村裡面只有拖拉機和貨車才會出現,所以當王老師駕駛著一輛大眾速騰迎面而來時,他多少有點“城鄉串聯者”的味道。一下車,更了不得,一身潮牌打扮,身材高瘦,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無論是穿著還是膚色,都很容易與村裡人區別開來,很像在《天龍八部》裡第一次看見段譽,要不是知道他是個老師,你很容易覺得他不是一盞省油的燈。現如今他的身份也比較多,不光是杏木村小學最年輕的教師,也是杏木村乃至大孤山鎮的時尚教父。
教師編,月薪三千
「READING」
王博,今年23歲,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石嶺鎮郭家村。從古至今,四平出現過很多名人,耳熟能詳的有康熙朝的重臣納蘭明珠、燻肉大餅那個李連貴,還有真正讓四平網路走紅的四平青年——二龍湖浩哥。有歷史有名人的東北小城不少,但現如今多少都帶著各自的落後與傷痕。90年代末期,下崗浪潮加上計劃生育,東北的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鄉村的大部分小學陸續開始合併、撤銷。在王博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已經要開始到四平市裡去住校了。
王博是家裡的獨子,從小住校的他,相比走讀生,父母陪在身邊的時間要短很多,這算是王博小時候的一個遺憾,但是這也無形中培養了王博一個人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儘管如此,王博還是羨慕那些能在家門口上學的學生,這也為他日後回到農村任教留下了伏筆。到了王博16歲時,他已經決定要回到鄉村,於是報考了吉林師範大學的免費師範生專案,最終他憑藉出色的成績被吉林師範大學小學教育專業錄取,童年的課桌變成了成年後的講桌,不偏不倚,擺在了王博的面前。月薪只有3000塊,比他留在城市裡任教要少得多。
十一長假之前,王老師說10月末要去中央電視臺錄製一檔節目,如果可以的話,他要帶著三個孩子一起去首都看看。
三個學生,三年
「READING」
三年前,王博在大學寢室舉著啤酒對宿舍的兄弟說:“祝我們實習順利,前程似錦。”說完,他喝下了一口“勇闖天涯”。這也是他抖音賬號第一個影片。此時的他還不知道,未來幾年裡,他將從這個平臺獲得多大的關注。
半年後,他入職伊通縣大孤山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該校下轄的杏木村小學,接過一位老教師的班,成了二年級的班主任。這個時候,全校有三個年級,十幾名學生,他的班級裡,有三個學生,一個女生,兩個男生。
這三個學生,對王博來說像是個實打實的“三體”問題,儘管他之前猜測到了這事兒一定不簡單,但是真正開展工作的時候,現實與想象中的差別是巨大的。除了三個孩子,村與校的環境更像是一個萬花筒,折射出這個城市來的老師諸多的不適應,住,他在市區租了房子。吃,伊通的烤鴿子全國聞名。但是如廁問題他至今沒法適應,夏天滿牆的蚊蟲,冬天刺骨的冷,有時候趕上有老鼠,他甚至讓男同學陪著他去上廁所。
好在王博從小就是個善於解決問題的人,他克服環境因素,也針對三個學生制訂自己的教育方式,接受能力快的同學,可以先預習新內容。接受能力慢一點兒的,他就多輔導,目前王博負責三位同學的語文數學和勞動課。
三年的時間,王博已經捋順了自己的工作,如今班級裡的三個學生,全員領導,都是幹部,王老師認為這樣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們的責任心,因為經常在抖音平臺拍孩子們的日常,如今有的孩子家長也開始分享孩子生活中的一面,也收穫了不少關注。
在生活裡的王老師很隨和,他說這幾個學生不只是學生,也是兄弟姐妹,只有在課堂上的王老師才是嚴肅的,他像是一位小心翼翼的考古人員,專心地為幾件文物掃去上面的灰塵。上課鈴一響,學生朝著黑板,王博看著學生,眼光毫不費力地掃過三個學生。
王博並不長的教學生涯,如今嶄露頭角,有了目標,像是他們師生四人課餘的籃球時間,上了場,就沒有什麼輸贏,學生們的此時快樂和未知未來,在王博雲淡風輕的眼神中化作信心,畢竟他想的,比學生家長想的還要多。
杏木村第一網紅
「READING」
因為記錄自己和學生的生活,王博在抖音上收穫了20萬粉絲。王博在社交平臺的名字就叫“00後班主任”,在個人簡介處,寫著“2001年的東北鄉村教師,三個孩子的班主任,孩子們的童年記錄員”。三句話詮釋了王博的工作。“時代的記錄者,宣傳正能量”這是王博對自己行為的評價。
起初,王博只是記錄自己工作的狀態,從一條“孩子們吃櫻桃”的影片開始,孩子們的家長希望王老師多多記錄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希望老師把這些發到班級群裡,王老師覺得班級群裡還是以跟家長溝通孩子們的學習為主,索性直接發到社交媒體上,一是能讓更多人關心鄉村教育,二是給孩子們的成長做個見證,就這樣一拍就是三年,很多粉絲愛看這種“養成系”的影片,也對三個孩子甚至是三個孩子的家長熟悉了起來。
拍學生吃午飯,是王老師抖音裡的王牌節目,三個孩子一片祥和,有時候某個同學會提前吃光了午飯,到了中午沒飯吃,班長,唯一的女同學會把自己的午飯分給同學一半。有時候王老師也會自己泡一碗麵跟孩子們一起吃。雖然食物簡單,但是吃得都挺香,這樣的片段看多了,我們更能理解王老師留在鄉村的理由,這幾個孩子有了依靠,他也有了靈感繆斯。
王老師的影片資料非常好,大多數都是支援、鼓勵和老粉絲的調侃,他偶爾也在晚上開啟直播,帶帶跟孩子相關的貨,榜上“大哥”的“燈牌”都是12級、13級,說明他們已經在直播間陪伴了王博很久。
玩兒個“Ball”啊
「READING」
與王博老師和三名學生相處的半天時間裡,孩子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去操場打籃球,準確地說是打“足球”,之前的“老演員”籃球,因為破損得只剩下一個球囊,玩不了了。孩子們好像並不介意拿著足球投籃,樂在其中。
王老師在球場上,掌握著老師與學生最本源的身體差距,他偶爾會一打三,幫助足球完成籃球的轉化,也為自己23歲的身體找回尚未走遠的靈動。但是王老師的球技也的確讓人眼前一黑,你也突然理解了他為什麼能和三個五年級的孩子打成一片,那個被當成籃球的足球,也揹負上了走不進球門也投不進藍筐的命運。
這是孩子們在農村生活的一個縮影——將就。對於從小在城市長大的王博老師來說,很多時候面對這種將就他都是沉默不語,但是行動卻勝過了千言萬語。這正是他要努力改變的地方。王博老師說,這幾個孩子的家境並不困難,但是家庭環境並不好,三個中的兩個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其中一個還是單親家庭,王博只能從自身來給他們更多的關愛,這一點不只落在行動上,也實打實地落在了王博的工資上,王博現在月薪3000元左右,每個月都要在三個孩子身上花不少錢,有時拮据,就跟父母求助。“教師是一個良心活兒,作為他們的班主任,我必須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給予溫暖的陪伴。”王博說。
王老師還在班級裡設立了獎賞機制,如果三個孩子同時達到了他設定的要求,他就會帶著孩子們去見見世面,雖然只是去城裡,也讓三個孩子高興得夠嗆,叫張旭的小男孩看著城裡的煙囪,說煙囪是製造雲的,幼稚的小男孩也能說出些詩意盎然的話,這就是走出大山的意義吧。
王老師認為,讀書是農村學子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讀書會增長眼界,消除孩子心中的大山。如果不讀書,很多情況下就是出去打工、學手藝,幫家裡乾乾農活等,他還是希望孩子們能透過讀書改變命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十一長假之前,王老師說十月末要去中央電視臺錄製一檔節目,如果可以的話,他要帶著三個孩子一起去首都看看。這個事兒的關隘,不在錢上,不在學生家長,而是出在了班長身上,因為她是個小姑娘,起居王老師沒法照顧她,“看看我物件到時候有沒有時間吧”,關於王老師的女朋友,他只提了這一句,不過如果王老師是段譽的話,那她一定是一位美麗如王語嫣的姑娘。
編輯 = 劉海倫
攝影 = 琉小淘
文 = 李超
熱文回眸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義之舉......
有人問:為什麼最近看不到男人裝推送了?
答:最近微信推送機制的更改,全亂了!
其實,我們真的更新了!
你得把我們加個“星標”,
就能確保看到我們的推送。
⬇️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