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上個週末,日本選手前田穂南在第43屆大阪馬拉松以2:18:59(平均配速317)重新整理了亞洲女子紀錄,成為新一代的亞洲女子一姐。
前田穂南在比賽時的跑姿看起來相當舒適,賞心悅目,無論是步頻步幅特徵和跑姿規範性、協調性、優美性看起來都非常優異。
不少跑者對她的跑姿產生好奇,今天我們來做一細緻分析以及大眾跑者如何學習她的跑姿。
前田穂南
步頻192次、步幅1.594米
前田穂南身高1米66,體重46公斤,BMI只有16.7,體脂率較低,在日本女性選手中前田穂南的身高算是比較高挑的,佔據大長腿優勢。
我們剪輯了一段她在27KM後獨自領跑的影片,並對影片進行了0.5X的慢速處理,用以計算出她的步頻、以及步幅數值。
從1:28:40-1:28:49,十秒內她的左右腳落地共32次數,可以計算出她在一分鐘內共落地192次數,也就是她的步頻為192次/每分鐘。
她在25-26KM的配速為3分16秒,結合他的步頻資料192次/每分鐘,可以得出她的平均步幅為1.594米。
步頻192次/每分鐘,步幅1.594米是什麼概念?
如果你沒什麼概念,我們以國人舉例,我們之前分析過一篇國內頂尖跑者的步頻分析,選手的全馬完賽時間涵蓋2小時07分30秒至2小時19分15秒,平均步幅為1.64-1.66米,相差很小,但在步頻上卻體現了顯著差異,越是高水平的選手步頻越高。
2023年男子馬拉松百強榜27位選手資料分析
2023年3月27日,何傑以2小時07分30秒打破塵封多年的中國馬拉松國家紀錄,他的步頻是204,步幅1.63米。
中國馬拉松男子現役常青樹董國建在2022年10月9日芝加哥馬拉松跑出2小時08分53秒,他的步頻是201,步幅1.64米。
可以說,前田穂南每分鐘192次的步頻是非常優秀的,她的步頻已經接近我國男子第一檔(全馬完賽2小時07分30秒-2小時13分)的水平了。
一般來說,亞洲選手普遍的步幅小、步頻高,特別是中日運動員中採用快步頻的選手比較多,快步頻的主要優勢是身體重心起伏較小,比較省力,前日本馬拉松一姐新谷仁美就是典型的快步頻選手,日本名將川內優輝也是典型的快步頻選手。
前田穂南的跑姿
堪稱教科書典範
在比賽中,前田穂南跑姿是非常漂亮標準的,從具體技術細節來看,她的上肢表現為肩部很放鬆,擺臂短促有力,擺臂幅度方向也非常規範,前不露肘後不露手;
軀幹姿態也保持得很好,挺胸收腹,伴隨強而有力的擺臂體現為軀幹自然輕微的左右旋轉;
下肢動作表現為積極抬腿送髖,著地緩衝很快,沒有明顯的剎車制動,著地過程中扒蹬動作比較典型,在蹬伸後小腿提拉摺疊明顯,正是因為其小腿摺疊充分,縮短了大腿擺動半徑,加快了大腿以髖關節為中心的擺動角速度。
她在跑動時身體的頭、肩、髖在一條直線上,隨著下肢的擺動呈一條流線型,重心起浮小,幾乎保持在在同一水平面,所以她的垂直振幅小,意味著跑步經濟性強,跑起來更加省力;
前田穂南是很明顯的後腳跟落地,小腿於地面呈現90°,摺疊優秀,透過秒錶計算,前田穂南在空中騰空時間142毫秒,步幅1.594米,加上積極主動的滾動技術,觸地時間控制在170毫秒以內,這樣跑起來使得跑步經濟性強,也就達成了她破紀錄的高配速。
後腳跟落地
小腿垂直地面約90°
從整體跑姿動作來看,前田穂南體現了協調、舒展、有力、放鬆這些特點,是非常高標準的跑姿了。
大眾跑者該如何借鑑學習?
從對前田穂南的跑姿分析看,她的觸地時間短,步頻高,摺疊優秀,這樣的條件可以是她的雙腿得以高效、快速的運轉,她的跑姿非常的優秀,不僅能夠提高跑步經濟性也可以減少跑步受傷風險。
我們打個比方,身體就像一個機器,如果你的各個零件足夠優秀,達到精準的匹配,那麼你就可以實現功能的高效運轉,事半功倍,合理跑姿也是一樣如此。
那麼跑者該如何將他的跑姿利用到自己平時的訓練中呢?
我們做一分析。
從科學角度而言,正確跑姿的底層邏輯就是要符合運動生物力學的基本原理,也即四個條件。
1、減少騰空高度;
2、減少剎車制動;
3、減少異常受力;
4、利用肌肉彈性。
一、減少騰空高度
方法:1、適當加快步頻 2、保持身體適度前傾
步頻乘以步幅就等於速度,在配速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跑者可以選擇慢步頻大步幅,也可以選擇快步頻小步幅。
推薦大眾跑者在慢速情況下,選擇相對快的步頻和相對小的步幅,研究發現,快步頻可以明顯減少騰空高度。
為什麼步頻快重心起伏小,步頻慢重心起伏大呢?
因為當步頻慢時,步幅就會大,為了完成跨大步的飛行動作,人體自然而然就會跳起更高,從而獲得更長的騰空時間。
如果採用快步頻時,這時候步幅減小,跑者不需要用力蹬地往上跳就能跨出一步,儘管騰空時間變短了,但騰空高度也減少了,而對於跑步來說,儘可能減少騰空高度就能獲得生物力學上的優勢。
另外一個策略就跑步時保持身體適度前傾,身體適度前傾一方面可以減少迎風面,達到減少風阻的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在蹬地過程中產生更大的水平前進推動力,減少垂直方向作用力,因為在蹬伸過程中,腳會對地面產生一個斜向後下方的作用力,因此地面會給予人體一個斜向前上方的作用力。
需要注意的是,身體前傾角度並非越大越好,前傾角度越大,對於軀幹的控制力要求就越高,所以跑步時只要身體適度前傾就可以了,這個角度大約為10-15度左右。
二、減少剎車制動
在跑步著地的瞬間,由於腳的位置一般都位於重心前方,剎車總是難免的,如何減少剎車制動就成為提高跑步效率的關鍵。
讓著地點靠近重心,著地時避免腳往前伸時是減少剎車制動的關鍵跑步技術,這就需要跑者在著地時有意識的收腿。
其目的就是讓著地點靠近重心,這時膝關節保持彎曲,膝關節彎曲角度越大,則說明著地點越靠近重心,剎車制動相對越小。
跑步著地時主動收腿動作可以透過屈膝幅度加以體現,著地時膝關節彎曲越明顯,小腿越接近垂直,說明剎車越小,我們上面分析前田穂南在奔跑時她的小腿就是非常垂直地面於90度的。
馬拉松之王基普喬格也是一樣,跑姿中著地時小腿幾乎是跟地面垂直,收腿下壓很積極。
基普喬格落地前下肢動作形態
而如果著地時膝關節伸得越直,則小腿與地面夾角越小,則說明剎車越明顯,久而久之膝關節受到較大沖擊,長時間就會出現傷痛。
三、減少異常受力
跑步時髖、膝、踝三大關節必須要保持排列整齊,專業術語稱之為力線排列良好,而如果出現了力線排列不佳,那麼下肢各個關節就會異常受力,出現受傷情況。
如何糾正?
我們可以透過強化核心力量、臀部、小腿、足踝等部位的肌肉力量,讓下肢髖膝踝關節力線排列更加整齊,達到減少受傷風險的目的。
四、利用肌肉彈性
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像皮筋一樣都具有彈性,把肌肉肌腱拉長後可以儲存彈性勢能,當肌肉再次縮短時則可以利用彈性勢能,從而產生更大的收縮力量。
如果觸地時間較短,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肌肉彈性勢能獲得動力,從而減少肌肉主動用力,因此,縮短觸地時間就成為利用肌肉彈性勢能的關鍵。
研究發現,步頻相對越快則觸地時間越短,所以加快步頻不僅可以減少騰空高度,還有助於縮短觸地時間,從而更好地發揮肌肉快速拉長再快速縮短過程中所形成的彈性勢能。
總結
跑姿萬變不離其中,但必須符合運動生物力學基本原理,這些原理包括減少騰空高度,減少剎車制動,減少異常受力,利用肌肉彈性等等。
什麼樣的跑姿可以提高效能,最大化避免受傷,你心中有數了嗎?
對應以上跑姿標準和改進方法,逐個擊破你的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