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馬拉松結束了,但它仍被跑友廣泛熱議。這場比賽最大的特色就是參與的人數,本次賽事一共吸引了74000人參與,這也是目前國內參與人數最多的馬拉松比賽,面對如此龐大的人群,無論是寄存物品、上廁所還是入場,這場賽事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此外,港馬賽道真的很“虐”,它素有“亞洲魔鬼賽道”之稱,不僅坡多,彎道也極多。今年港馬全馬專案起跑地點位於尖沙咀彌敦道,賽程中間需穿越昂船洲大橋、青馬大橋和汀九橋三座大橋,以及南灣隧道、長青隧道和西區隧道三條隧道,才能抵達賽事終點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其中青馬大橋主跨長達1377米,連引道全長2160米,並且起伏較大,三條隧道里程最短的是近1200米的南灣隧道,最長的要屬西區隧道,全長2公里左右。 比賽於 凌晨5點40分起跑,當時香港今天氣溫20℃左右,氣溫和溼度都相對較高。
因此,賽道虐、氣溫高、人多擁擠等不利條件導致港馬大量選手受傷,甚至出現了死亡案例。香港田徑總會表示842名選手受傷,大部分是擦傷、扭傷,39人需要送院,其中1人離世,1人情況危殆,這一悲痛的訊息令廣大跑者揪心不已。
#運動猝死主因是心源性猝死
因劇烈運動導致的猝死被稱為“運動性猝死“。 運動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佔81%),大部分是由於潛在的心臟疾病導致的。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代民表示,運動狀態下的猝死多半是由於血管的一些斑塊發生了破裂,導致了心梗等突發情況的發生,而長期處於疲勞的狀態,無疑是增加了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
其實疲勞在某種程度上與身體炎症並無太大區別,免疫力下降使得整個身體機能大亮紅燈,在這時勉強自己去運動,就像高燒狀態下被拉去跑馬拉松一樣,是極度危險的事情。
這樣說大家一定就明白了,跑步從來不是猝死的元兇,自身的狀態才是。
#疾病基礎
猝死風險90%
除了由於過勞後突然劇烈運動引起的猝死,還有一種隱藏在多數人最不以為然的部分,那就是疾病基礎。
高齡人群中有不在少數的人認為自己堅持跑步已經很久,身體必然是比一般人健康的,因此日常中只要沒有太大不適感就會忽視定期體檢。
然而其實心血管疾病並沒有非常明顯的不適症狀,但是一旦病發就是致命的。
專家表示,長期吸菸,情緒暴躁,血脂異常的人都是潛在的冠心病患者。
對潛在病症並無察覺仍然去跑步的話,會使得氧耗過高,供氧出現明顯不足,進而誘發惡性心律失常,心肌失血等情況導致猝死。
#預防跑步猝死
你需要做到的是
在上面我們一起了解了跑步猝死的真正元兇,這時候也許會有一些跑友感到迷茫,會想那我的身體健康都亮紅燈了,想要做一些改善措施又有什麼錯呢?
“過勞不能劇烈運動,毫無感覺的潛在疾病,那些我又不知道啊!”
不,在一次次跑步猝死新聞之後,為了預防出現跑步猝死應該做些什麼,你該知道了。
瞭解自己的極限
運動極限是由心肺功能來決定的,為了更好的瞭解心肺功能,最好的途徑就是去做一個運動心肺功能測試。
我們都知道,體檢中的肺功能測試和心電圖檢查是分開做的,但如果要有效地避免猝死的發生是需要心肺在動態下一起檢查才可以的。
因此運動心肺功能測試是瞭解自己的心肺功能極限在哪裡,是否有潛在疾病的最佳選擇。
讓身體準備好再去跑步
1.不要輕視熱身運動的重要性,跑步前認真的做準備活動可以克服內臟器官的惰性,調動心肺功能;
2.跑步過程要循序漸進,合理分配體力,以避免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發生;
3.能和跑友一起跑,就絕不一個人去人跡稀少的地帶跑步。
#太危險了
這幾類人就別跑了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充分了解到了跑步和猝死的關係,以及如何避免猝死的發生,但是下面這幾類人就是真的不建議跑步了!大家可以自測一下自己是否有這些情況,如果有就要注意了!
1. 時不時出現胸腔疼痛症狀的人;
2. 內臟疾病急性發作階段患者,膽結石患者,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3. 病理性心臟肥大者;
4. 服用降壓藥後血壓仍處於標準值以上的高血壓病患者;
5. 神經性心絞痛者;
6. 高度心律不齊者;
7. 手術癒合後三個月內的人。
相信看到這裡的跑者對“猝死與跑步的關係大不大”,“自己是否適合跑步”已經有了答案。
其實只要我們在生活和跑步之間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就完全不用因為頻出的新聞焦慮,或者因為他人的話語懷疑自己熱愛的事情。
但是無論如何要記得,不要因為疫情或者其他原因停跑一段時間就急於恢復高強度的復跑,也不要在工作已然很疲憊的一天之後還要堅持長時間的跑步訓練。
就像游泳前需要先用水打溼胸口一樣,開始跑步前也是需要給心臟反應時間的。
所以瞭解我們的身體和狀態,才是健康跑步的前提。
點選下方關注智慧跑步公眾號
往期文章回顧
2、
3、
4、
5、
6、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若侵刪
將文章轉發給更多跑友,便是對“智慧跑步”最大支援
每一個“在看”,都是對我們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