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球迷也很奇怪,國乒在海南進行集訓備戰團體世乒賽,為什麼每天下午都要組織混雙迴圈比賽呢?在球迷的認知裡,既然孫穎莎跟王楚欽已經是國乒重點打造的混雙組合了,為什麼還要讓其他國乒選手在一起搭檔迴圈比賽呢?實際上就是為了增加孫穎莎跟王楚欽組合的比賽動力。
還有半年時間就要召開奧運會了,在這個時間節點想要突然更換混雙組合的可能性很小。國乒教練組培養孫穎莎組合已經很長時間了,除非這對組合沒有達到參加奧運會混雙比賽的條件,要不然不會輕易更換這對組合的。
孫穎莎跟王楚欽組合最近一段時間確實受到了外協組合的挑戰,特別是在前三板發接發環節一度遭遇到了瓶頸。所以每一對混雙組合都是要隨時隨地接受競爭對手的衝擊,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沒有短板的程度。
每一對混雙組合肯定有自己的優勢,孫穎莎跟王楚欽戰術變化靈活,比賽的應變能力比較強。但是在發接發環節孫穎莎需要強化接發球能力,要在發球輪做好限制對方男選手的準備。一般男選手都能夠接發球直接擰拉,孫穎莎要麼直接開長球形成上旋球對攻。
要麼就發短球,但是千萬不要發半出臺球,這樣對手的搶攻就會特別舒服。張本美和/戶上隼輔組合之所以擊敗孫王組合,就是在關鍵分上透過接發球搶攻得分。球迷也發現孫穎莎應該多準備幾套發球方式,不應該只用一套發球方式去限制對手。
孫穎莎也是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發球輪也有變化了,而且接發球很少擺短主要以劈長為主。之前孫穎莎只要接發球擺短就容易冒高,不管是單打比賽還是雙打比賽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幸虧王楚欽的接發球優勢很明顯,替搭檔承擔了很多進攻上的壓力。
現在的王楚欽已經很成熟了,在混雙比賽當中的自我認知也提高了。所以王楚欽不光是在混雙比賽成績越來越好,在單打比賽的成績也有目共睹。很多時候選手的認知提高了,在成績上自然也會提升,這都是相輔相成的。
現在王楚欽是混雙組合的核心,他積極主動的進攻確實帶動了孫穎莎。接下來這半年的時間,這對組合要應對外協組合的連續挑戰,其實競爭對手也都在研究這對組合。所以接下來的各類混雙比賽對王楚欽和孫穎莎組合來說,將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既然外部壓力少不了進行內部的混雙迴圈賽就很有必要了,國乒這就是投入資源給王楚欽跟孫穎莎當陪練。因為只有這種內部的高強度混雙訓練,才能讓王楚欽和孫穎莎感受到其他國乒混雙組合的實力。
讓這對組合知道其他混雙組合的實力並不弱於他們,而且其他混雙組合也是模擬外協組合,多在內部的模擬賽當中給孫穎莎跟王楚欽製造比賽壓力。其實這也是教練組吸取了上個奧運會週期混雙比賽的備戰經驗,才做出的決定。
因為上個奧運會週期劉詩雯長達一年時間進行休整,以至於搭檔許昕只能跟孫穎莎配合參加混雙比賽。這個奧運會週期只有多讓孫穎莎跟王楚欽參加混雙比賽,還能夠在比賽當中起到以賽代練的作用。
上個奧運會週期在混雙備戰的過程當中許昕跟劉詩雯是很輕鬆的,因為這對混雙組合在奧運會開賽前保持了較高的外戰勝率。只是沒想到水谷隼在奧運會混雙決賽突然變換了發球方式,在0比2落後的情況下將比分反超。
所以奧運會開賽前,國乒混雙組合所取得的成績不能作為外戰的絕對參考依據。競爭對手很有可能在奧運會開賽前都是有所保留的,他們要將真正的技戰術實力在奧運會的比賽中展現出來,奧運會開賽前的各類混雙比賽只不過是試探性的比賽。
所以讓一對混雙組合參加奧運會是否能夠奪冠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只有保證這對混雙組合有絕對碾壓對手的實力,才能夠確保奪冠。這個奧運會週期跟上個奧運會週期一樣,混雙組合都非常受重視,畢竟混雙是奧運會第一個奪冠專案。
國乒只有打好了混雙比賽,才會在接下來的單打比賽跟團體賽穩定軍心鼓舞士氣。孫穎莎跟王楚欽也十分看重這個冠軍,因為他們的單打水平都很強,就算不參加混雙比賽也完全能夠拿到奧運會的參賽名額。
參加混雙比賽其他組合也能夠替代,不過既然教練組選擇信任孫穎莎跟王楚欽,這對組合就要堅持打完這屆奧運會的混雙比賽。應該說他們身上的擔子還是很重的,當然教練組也是擔心這對組合會出現意外,才在集訓比賽當中每天都安排混雙模擬比賽。
這不光是為這屆奧運會做準備,同時也為下屆奧運會尋找混雙搭檔。因為很多年輕的選手也參與到混雙比賽當中來,能夠讓他們雙打的才華展現出來,對教練組來說這是一箭雙鵰的好事,當然要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