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國足的“射正亡”?國門一把手是顏駿凌的時候,大家都說他是“射正亡”。等輪到王大雷成為國足主力門將時,“射正亡”的稱號又紛紛戴到他的頭頂。有好事者統計,王大雷的射正丟球率是46%,顏駿凌為27%。那麼,王大雷就似乎更加名正言順了。
這個資料統計為:王大雷近6場為國足出戰的比賽共被射門78次,被射正32次,共丟15球。而顏駿凌近6場為國足出戰的比賽共被射門92次,被射正26次,共丟7球。
看這個統計,王大雷的丟球率幾乎接近50%,等於差不多對手射正2次就可以打進1球。相比之下顏駿凌要好不少,是對手射正3.5次才被破門一次。如果只看這個資料,王大雷妥妥才是國足的“射正亡”無疑。
如果光看這個資料,我們將再次陷入一個“不上場之人自然正確”的誤區——上場踢球的都有毛病,不上場的完美無瑕。好像大家都忘了,當初為何一片呼喚撤掉顏駿凌一號門將位置的聲音。也忘了顏駿凌當門將時,跟王大雷當主力時國足所踢比賽的強度和性質之間的區別。
王大雷是什麼時候擔任國足主力門將的?是伊萬科維奇上任之後,國足踢了4場36強賽,分別是1勝1平對陣新加坡,以及平泰國和輸韓國。
也就是說,這個資料統計所採納王大雷所踢的6場國足比賽,應該就是18強賽前3輪,以及36強賽最後3輪。這6個對手分別為:新加坡、泰國、韓國、日本、沙特、澳大利亞。除了新加坡是亞洲三流,泰國是亞洲二流,其他4隊基本都是亞洲一流。
再看顏駿凌所踢的6場國足比賽,都是些什麼比賽呢!請看(下圖),這是揚科維奇執教時期國足所踢的7場比賽。我們可以看到,除了2場36強比賽分別對陣泰國和韓國,還有3場亞洲盃小組賽,以及2場友誼賽。也就是說,所要統計顏駿凌所踢的6場比賽,就應該是在這7場比賽中。
那到底是哪6場呢?我們發現熱身賽有一場是國足6比2大勝對手的,這場好像是封閉比賽資料不好拿,所以我們排除了這場,剩下的剛好就有6場比賽。從上圖我們看到,這6個對手分別有韓國、泰國、卡達、黎巴嫩、塔吉克和香港。包括了亞洲盃3個對手和2個36強賽對手,以及一個熱身賽對手。
於是我們得到資料如下:
王大雷踢主力時國足對手:泰國、韓國、日本、沙特、澳大利亞、新加坡。顏駿凌踢主力時國足對手:泰國、韓國、卡達、黎巴嫩、塔吉克和香港。
很顯然,王大雷期間的國足對手更強,而且比賽強度更大,性質更重要。比如踢亞洲盃或36強賽,日本隊基本派二隊甚至三隊,踢18強賽絕對是一隊。18強賽的水平和強度比36強賽更高,同樣也比亞洲盃更高。例如踢亞洲盃和36強賽時,國足就算輸球也是小負,到了18強賽時,前三輪已經狂丟12球,這就是差距。
由此可見,拿顏駿凌的亞洲盃和36強賽資料來跟王大雷的18強賽資料作對比,對於王大雷多少有些不公平。對手不一樣,比賽強度和比賽性質的不一樣,決定了對手出力程度不一樣。
如果有人看了這個射正丟球率,由此得知顏駿凌比王大雷更強的判斷,更讓人啼笑皆非。只能說兩人各有特點也各有優劣,到底誰才是“射正亡”?拿這些資料來比較多少有點秦瓊戰關公的味道。
其實大家還忘了一點,丟球率不僅跟門將有關,還跟球隊的整體防守有關。實事求是地講,揚科維奇的國足在防守方面的確要比伊萬科維奇的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