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已圓滿落幕。回顧整個賽事的籌備和舉辦情況,可謂亮點頗多、餘味悠長。在參賽車手們啟程離開太原、依依惜別之際,我們不妨一起去總結回顧一下賽事期間的亮點。
賽事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俄羅斯國家隊成大贏家
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於10月31日-11月2日舉辦,本屆賽事共有來自10個國家的20支車隊合計180名選手、教練參賽。他們分別自來於中國(8支)、澳大利亞(1支)、印度尼西亞(1支)、馬來西亞(1支)、俄羅斯(1支)、白俄羅斯(1支)、哥倫比亞(1支)、蒙古(2支)、菲律賓(2支)、泰國(2支)。這20支車隊中,共有5支洲際車隊、4支國家隊和11支俱樂部車隊。整體而言,本屆賽事的參賽車隊無論是國際化程度還是車隊的級別、參賽選手的競技水平相較於往屆都有明顯提升。
經過三天的比拼,本屆賽事的黃衫由來自泰國陸佳洲際車隊的VAN ENGELEN Adne範·恩吉爾倫·阿德內加冕,衝刺積分第一名為俄羅斯國家隊的RIKUNOV Petr裡庫諾夫·彼得,個人爬坡積分第一名是來自蒙古國家隊的SAINBAYAR Jambaljamts桑巴亞爾·賈姆巴勒賈姆茨,大中華個人總成績第一名是來自百銳騰車隊的運動員洪坤弘。本屆賽事的團體總成績第一名是俄羅斯國家隊,大中華團體第一名是百銳騰車隊。
本屆比賽不僅吸引了大量腳踏車愛好者現場觀賽,而且在新浪、搜狐、愛奇藝、百度、優酷、抖音、快手等多家主流網路影片平臺全程直播。同時,賽事組委會還為山西日報、太原廣播電視臺、山河影片、太原音樂廣播、太原交通廣播、太原經濟廣播、龍城體育、文明山西周刊、山西市場網等媒體的抖音和影片號提供直播拉流,全網共計十餘家媒體和賬號進行了賽事直播,形成立體化的直播矩陣,成功實現宣傳錦繡太原、推廣腳踏車運動的初衷。此外,組委會還安排了專業攝影機構進行圖片直播,車手、媒體等均可在第一時間拿到賽事照片並在社交平臺上進行釋出,對比賽賽況特別是瑰麗多樣的賽道進行了立體多元化的宣傳。
賽道自然、人文景點密佈,車手盛讚猶如在畫中騎行
在賽事頒獎儀式上,本屆賽事的黃衫獲得者範·恩吉爾倫·阿德內盛讚本屆賽事的專業運營能力,特別是賽道規劃令其印象深刻。他稱讚這是其騎行過的風景最美賽道之一,特別喜歡東西山旅遊公路這段賽道,有一種人在畫中騎行的感覺。同時,他對在雙塔公園南門車迷們熱情歡呼的場景非常感動,希望明年繼續來太原參加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
在整個賽事期間,各國車手都曾多次稱讚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的賽道設計。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的賽道沿途的自然環境、空氣質量俱佳,歷史人文景點和旅遊景區密佈,線路設計兼具競技性與觀賞性,承載了歷史的沉澱與現代的活力,實現了體育運動與旅遊景觀的完美結合,充分展示了太原市悠久的建城史、旖旎的自然風光、綜改轉型城市特色。賽道沿途的每個景點都堪稱是一張閃亮的明信片,給很多測試賽道的國外車手留下了深刻印象。車手們紛紛為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的賽道點贊。
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共設定三個賽段:第一賽段為婁煩賽段,全程86公里,起點為高君宇紀念館,終點設在澗河北街 /澗河溼地公園 ,途徑汾河溼地,湖光山色,自然美景盡收眼底。
第二賽段為西山賽段,全程112公里,起點設在太原古縣城東門,終點設在玉泉山森林公園。西山賽段沿途自然人文風光秀美壯麗,歷史人文古蹟星羅棋佈,車手們猶如在歷史的長廊中穿行,最終登上山巔,欣賞城市全景。
第三賽段為東山賽段,全程110公里,起點設在迎澤大街太原站西側,終點設在雙塔公園南門。這段旅程不僅是速度與耐力的比拼,更是古都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碰撞。
三個賽道兼具競技性與觀賞性,涵蓋了平坦路段、彎道和爬坡路段,為車手們帶來了豐富的騎行體驗。賽道上晉祠博物館、汾河溼地、太原古縣城、雙塔公園等景區景點星羅棋佈,迎澤大街、濱河東路、太原東西山旅遊公路等順暢通達,展現了太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1500名市民參與大眾巡遊騎行活動,掀起全民健身熱潮
本屆賽事期間還聯動舉行了大眾巡遊騎行活動,巡遊賽道全長50公里,起點同樣是迎澤大街太原火車站西側,1500名騎行愛好者跟隨專業車手出發,終點設在長風商務區廣場。巡遊騎行活動以專業的賽道和服務保障,讓廣大騎行愛好者親身感受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的魅力,激發我市全民健身運動的熱潮。
縱觀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這三天比賽,全程亮點不斷,這些亮點給所有人留下了寶貴的記憶。
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自2019年開始舉辦,以舉辦規格高、參賽車隊多、影響輻射廣的特點贏得社會各界矚目,是太原市全方位展現競技體育綜合競爭力、引領全民健身新風尚、激發體育產業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今後,我們將繼續牢固樹立品牌強體理念,努力構建“專案多元、水平一流、貼近大眾、服務群眾”的太原品牌賽事體系,透過賽事不斷擴大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體育強市建設做作出更大貢獻。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亮點回顧:國際化程度提升,車手盛讚賽道美如畫
為期三天的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已圓滿落幕。回顧整個賽事的籌備和舉辦情況,可謂亮點頗多、餘味悠長。在參賽車手們啟程離開太原、依依惜別之際,我們不妨一起去總結回顧一下賽事期間的亮點。
賽事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俄羅斯國家隊成大贏家
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於10月31日-11月2日舉辦,本屆賽事共有來自10個國家的20支車隊合計180名選手、教練參賽。他們分別自來於中國(8支)、澳大利亞(1支)、印度尼西亞(1支)、馬來西亞(1支)、俄羅斯(1支)、白俄羅斯(1支)、哥倫比亞(1支)、蒙古(2支)、菲律賓(2支)、泰國(2支)。這20支車隊中,共有5支洲際車隊、4支國家隊和11支俱樂部車隊。整體而言,本屆賽事的參賽車隊無論是國際化程度還是車隊的級別、參賽選手的競技水平相較於往屆都有明顯提升。
經過三天的比拼,本屆賽事的黃衫由來自泰國陸佳洲際車隊的VAN ENGELEN Adne範·恩吉爾倫·阿德內加冕,衝刺積分第一名為俄羅斯國家隊的RIKUNOV Petr裡庫諾夫·彼得,個人爬坡積分第一名是來自蒙古國家隊的SAINBAYAR Jambaljamts桑巴亞爾·賈姆巴勒賈姆茨,大中華個人總成績第一名是來自百銳騰車隊的運動員洪坤弘。本屆賽事的團體總成績第一名是俄羅斯國家隊,大中華團體第一名是百銳騰車隊。
本屆比賽不僅吸引了大量腳踏車愛好者現場觀賽,而且在新浪、搜狐、愛奇藝、百度、優酷、抖音、快手等多家主流網路影片平臺全程直播。同時,賽事組委會還為山西日報、太原廣播電視臺、山河影片、太原音樂廣播、太原交通廣播、太原經濟廣播、龍城體育、文明山西周刊、山西市場網等媒體的抖音和影片號提供直播拉流,全網共計十餘家媒體和賬號進行了賽事直播,形成立體化的直播矩陣,成功實現宣傳錦繡太原、推廣腳踏車運動的初衷。此外,組委會還安排了專業攝影機構進行圖片直播,車手、媒體等均可在第一時間拿到賽事照片並在社交平臺上進行釋出,對比賽賽況特別是瑰麗多樣的賽道進行了立體多元化的宣傳。
賽道自然、人文景點密佈,車手盛讚猶如在畫中騎行
在賽事頒獎儀式上,本屆賽事的黃衫獲得者範·恩吉爾倫·阿德內盛讚本屆賽事的專業運營能力,特別是賽道規劃令其印象深刻。他稱讚這是其騎行過的風景最美賽道之一,特別喜歡東西山旅遊公路這段賽道,有一種人在畫中騎行的感覺。同時,他對在雙塔公園南門車迷們熱情歡呼的場景非常感動,希望明年繼續來太原參加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
在整個賽事期間,各國車手都曾多次稱讚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的賽道設計。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的賽道沿途的自然環境、空氣質量俱佳,歷史人文景點和旅遊景區密佈,線路設計兼具競技性與觀賞性,承載了歷史的沉澱與現代的活力,實現了體育運動與旅遊景觀的完美結合,充分展示了太原市悠久的建城史、旖旎的自然風光、綜改轉型城市特色。賽道沿途的每個景點都堪稱是一張閃亮的明信片,給很多測試賽道的國外車手留下了深刻印象。車手們紛紛為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的賽道點贊。
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共設定三個賽段:第一賽段為婁煩賽段,全程86公里,起點為高君宇紀念館,終點設在澗河北街 /澗河溼地公園 ,途徑汾河溼地,湖光山色,自然美景盡收眼底。
第二賽段為西山賽段,全程112公里,起點設在太原古縣城東門,終點設在玉泉山森林公園。西山賽段沿途自然人文風光秀美壯麗,歷史人文古蹟星羅棋佈,車手們猶如在歷史的長廊中穿行,最終登上山巔,欣賞城市全景。
第三賽段為東山賽段,全程110公里,起點設在迎澤大街太原站西側,終點設在雙塔公園南門。這段旅程不僅是速度與耐力的比拼,更是古都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碰撞。
三個賽道兼具競技性與觀賞性,涵蓋了平坦路段、彎道和爬坡路段,為車手們帶來了豐富的騎行體驗。賽道上晉祠博物館、汾河溼地、太原古縣城、雙塔公園等景區景點星羅棋佈,迎澤大街、濱河東路、太原東西山旅遊公路等順暢通達,展現了太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1500名市民參與大眾巡遊騎行活動,掀起全民健身熱潮
本屆賽事期間還聯動舉行了大眾巡遊騎行活動,巡遊賽道全長50公里,起點同樣是迎澤大街太原火車站西側,1500名騎行愛好者跟隨專業車手出發,終點設在長風商務區廣場。巡遊騎行活動以專業的賽道和服務保障,讓廣大騎行愛好者親身感受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的魅力,激發我市全民健身運動的熱潮。
縱觀2024第四屆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這三天比賽,全程亮點不斷,這些亮點給所有人留下了寶貴的記憶。
環太原公路腳踏車賽自2019年開始舉辦,以舉辦規格高、參賽車隊多、影響輻射廣的特點贏得社會各界矚目,是太原市全方位展現競技體育綜合競爭力、引領全民健身新風尚、激發體育產業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今後,我們將繼續牢固樹立品牌強體理念,努力構建“專案多元、水平一流、貼近大眾、服務群眾”的太原品牌賽事體系,透過賽事不斷擴大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體育強市建設做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