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記得十幾年前,奧運會是各國爭搶的香餑餑,誰能拿下主辦權,那可是倍兒有面兒的事情,國家實力、國際影響力,這些都能一舉體現。然而,現在的奧運會,居然成了燙手山芋。特別是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和2028年的洛杉磯奧運會,這倆主辦城市,竟然是“沒人搶”才被選上的。更離譜的是,洛杉磯那邊最近連大火都燒到奧運場館了,美國專家乾脆甩手:不然讓巴黎接著辦?這話聽得巴黎估計也想翻白眼。
事情要從2017年9月14日說起,這一天,國際奧組委一反常態,直接選定了2024年和2028年兩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法國巴黎和美國洛杉磯。按理說,奧運會主辦城市的競爭應該是激烈的,但當時的情況卻很尷尬:五個候選城市裡,除了巴黎和洛杉磯,其他三個——德國漢堡、義大利羅馬和匈牙利布達佩斯——全都退出了。為什麼退出?說白了,就是怕虧錢。最終,巴黎和洛杉磯這兩個“剩下的選手”被“勸”著接下了這份任務。
其實,這個燙手的奧運會鍋,並不是隨便說說。1976年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和2004年的希臘雅典奧運會,就是前車之鑑。蒙特利爾當時的市長信誓旦旦說,辦奧運會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結果最後賬一算,欠了10多億美元。為了還債,當地人硬是交了30年的“奧運特別稅”。而雅典奧運會更慘,虧損幾十億美元,一度被認為是希臘債務危機的導火索。
再看看近些年的奧運會,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原本預算是23.7億英鎊,結果最後開支高達240億英鎊。這麼一算,誰還敢輕易接手?更別提現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好,很多國家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奧運會這種高投入、低迴報的事,大家避之不及。
不過,洛杉磯這次的窘境,讓問題更加突出。2025年,洛杉磯的大火燒了好些天,連奧運場館都差點燒沒了。當地政府應對不力,民眾損失慘重。就這城市治理水平,還能搞好奧運會這麼大的事兒嗎?美國的體育歷史學專家倒是很“聰明”,直接建議:“要不讓巴黎再辦一屆?
”這話聽得巴黎估計直搖頭:“我們2024年的都還沒辦呢,憑啥讓我再接你這個鍋?
說到底,奧運會之所以成為燙手山芋,還是因為辦賽成本越來越高,而回報卻不如預期。過去,全球經濟蓬勃發展,技術和交通也不如現在發達。那時候,奧運會確實能帶動經濟,提升城市知名度。但現在,全球經濟普遍疲軟,網路和交通又這麼發達,奧運會的吸引力自然沒那麼大了。
不過,有一個國家倒是挺積極,那就是印度。2021年7月21日,奧組委宣佈2032年奧運會將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舉辦,但印度已經開始為2036年的奧運會做準備了。2024年11月,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正式申辦2036年奧運會。2024年10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更是公開表示:“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申辦。”
印度的熱情讓人佩服,但他們能不能辦好,卻是個大問題。2010年印度舉辦英聯邦運動會時,衛生條件就讓人頭疼。運動員們帶著自己的瓶裝水,可游泳池的水還是把不少人“放倒”了,8%的英格蘭運動員感染了腸道疾病。2025年1月的印度羽毛球公開賽,我國多名選手因傷病退賽,這也讓人懷疑印度的辦賽能力。如果未來真的讓印度辦奧運會,運動員們恐怕得做好心理準備了。
事情發展到今天,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已經進入倒計時,但巴黎方面也面臨不少壓力。至於2028年的洛杉磯,儘管美國政府一再強調會全力以赴,但洛杉磯的大火和治理問題已經讓外界產生了不少質疑。另一方面,印度的申辦熱情確實高漲,莫迪政府多次表態要爭取2036年的奧運會主辦權,但這也讓人擔憂印度的基礎設施和衛生條件是否能達標。
國際奧組委目前還沒有明確表態,但未來如果真的沒有城市願意接手奧運會,或許印度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從奧運會的風光無限到現在的尷尬局面,確實讓人感慨。以前,辦奧運會是國家實力的象徵,各國爭得頭破血流。如今,經濟壓力、環境問題,讓奧運會成了沒人願意接的麻煩事。洛杉磯甩鍋給巴黎,巴黎不樂意接,印度卻積極得很。可問題是,光有熱情也沒用,錢從哪兒來?
場館怎麼建?衛生條件能不能達標?這些都是硬傷。如果奧運會繼續這樣下去,未來會不會真的沒有城市敢辦了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對於這件事網友們是怎麼看的。
【網友熱議】
這件事在網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網友小張說:“洛杉磯這是想當甩手掌櫃啊,大火都沒滅好,還想著把麻煩推給巴黎?巴黎憑啥幫你擦屁股?”
網友李姐評論:“辦奧運會要花那麼多錢,不虧才怪!要不以後咱就搞個‘雲奧運會’,大家影片連線比得了。”
網友王大爺則調侃:“印度真是信心十足啊,衛生條件能不能先搞好?別到時候運動員來了還得自帶水和飯。”
網友阿蘭表示:“奧運會變成燙手山芋,說明大家都不傻了,賠本賺吆喝的事兒,還是少幹為好。”
也有網友提出質疑:“如果以後沒有國家願意接手奧運會,這個全球盛事會不會徹底消失?”
這些評論讓人哭笑不得,但也反映了大家對奧運會現狀的擔憂。真要辦不下去了,奧組委該怎麼辦?
到頭來,奧運會的尷尬局面,說白了還是錢的問題。大家都想要榮譽,但沒人願意當“冤大頭”。洛杉磯的甩鍋,印度的熱情,巴黎的無奈,背後反映的都是一個現實:奧運會這盤生意,已經越來越難做了。如果國際奧組委不想辦法改變現狀,未來奧運會會不會真的變成歷史遺蹟?
奧運會本來是全球體育盛事的象徵,但如今卻成了各國避之不及的麻煩事。辦奧運會到底是為了展示國家實力,還是為了背一身債?如果連發達國家都不想接手,那發展中國家能不能真的辦得好?國際奧組委什麼時候能改變規則,讓奧運會重新回到“香餑餑”的位置?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你覺得,未來奧運會會變成什麼樣?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