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徐指導,更符合現在身份定位的,理應是崇明島寶總,因為他早就轉型成了商人。
當然寶總有個基地要養,培養人再賣掉是他的商業模式。而當你把他研究透了,基本上就能明白,為什麼老一代中國足球人的“堅守”,並沒有達到好的效果——因為不合時宜。
從當年的體育館路少體校挖掘出高洪波開始到崇明這幾批,這麼多年,不管是在青訓層面,還是在一線隊執教,徐根寶都可以用頗有建樹來形容。
作為教練,他是成功的;但是當你把他上升到“青訓教父”這一高度,他說自己的事業不算成功就並非是妄自菲薄,因為在中國足壇,其實沒有人能真正配得上這樣的頭銜。
說誰誰誰是青訓教父,那麼他是否應該培養出,多個站上世界頂尖舞臺的球員吧?
中國隊只踢了一次世界盃,那一次中國隊的23人名單,包括在那屆世預賽發揮了作用但沒去踢世界盃的球員裡,確實有多名此前寶總在國家二隊和申花隊帶出來弟子。
但不管像范志毅、江津這些人去國家二隊開始跟著徐根寶的,還是祁宏、吳承瑛在申花開始跟著徐根寶的,他們到徐根寶手下,都已經是18到20歲了。可以說徐根寶給了他們一片展現自己能力的舞臺,是一個對他們職業生涯起到關鍵作用的教練。但如果你用青訓教父的標準衡量,那這些球員18歲以後才到他手下的球員,在青訓層面,算是他培養的麼?
02世界盃那些球員,在青訓層面滿打滿算,只有杜威跟他有關係。因為杜威這批球員是有線02的,而有線02俱樂部確實是根寶建立的。當然,當年的徐根寶在申花、在松日、在大連一直在一線執教;有線02這批球員基本上也是他幾個助手在帶。
而他真正告別一線,紮根青訓,就是02年申花下課以後。對於崇明基地,對於這些球員,他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哪怕是年過70之後,有時候急了,還換個鞋,上場地親自示範怎麼剷球。
在上屆世預賽到揚科維奇時期,再到伊萬執教國足打沙特期間,國家隊場上11個人經常有4、5個根寶基地出來的,那麼橫向在國內對比,過去這些年的根寶基地當然是成功的。
而每當國家隊成績不好,我們經常看到類似於“只有一個根寶”、“有十個根寶基地,中國足球就有救了”之類的評論。
而根寶基地,確實是過去這些年中國青訓的標杆;但如果中國足球的目標是走向世界,那麼崇明基地做的還不夠,因此他的思路落伍了。
其實在20多年前,帶領中國隊打進世界盃之前,米盧就已經提出了快樂足球。而米盧用快樂足球告訴了我們的球員不管輸贏,都要全力以赴去享受足球帶來的成功與失敗,達到了讓那批國腳在關鍵比賽卸下壓力的作用。
但在中國足壇對於快樂足球最大的反對者就是徐根寶!
在2008年的時候,根寶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曾經公開說過:“如果領導叫我去開會討論,我首先會提出這兩個問題,職業化十幾年來,我們請了很多外教。但他們到底帶來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而根寶始終認為,外教提出的一些觀念,並不適合中國足球:“比如說快樂足球,如果球輸了,還能快樂嗎?還有走訓制這些,到了晚上都沒人管,這樣行嗎?”
即便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在嘗試改變,但他的青訓模式終究還是前門後門兩把鎖。有年輕教練本就工資不算高,在基地晚上鬥地主,打個兩塊四塊六塊的都會被訓斥;這樣的現狀其實足以說明,根寶幹了一輩子足球,但他並瞭解足球文化。
他的思路直接導致,根寶基地培養的球員,在他們人生重要的成長階段與世隔絕。
這種培養方式的好處在於,崇明基地出來的球員總體來說比較單純、聽話,執行力比較強。但是這種培養環境的另一面便是,崇明出來的球員普遍缺乏創造力,缺乏在場上獨立思考的決斷力。而等到這批球員徹底離開崇明島之後,這些長期壓抑的球員,會用一些匪夷所思的方式來放飛自我。
這樣的培養方式,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崇明島出來的球員能在國家隊獲得穩定位置的(哪怕是某一個階段),除了武磊是前場,其他基本都在中後場。
當然前場球員,能不能踢出來,有時候也要看“天賦”,根寶基地前些年招來了足夠多有天賦的球員。
胡靖航從小就是97年齡段,公認的四小天鵝之一。當初外界對於胡靖航潛力和前景的看好程度,要高於林良銘。
劉若釩還沒在公眾面前亮相,就已經流傳著他比同時期的武磊更強的傳說。
在青年隊的時候,周俊辰當時所展現的、天賦能把謝文能甩的連尾燈都看不上。
在被各種因素所困擾的97國奧,不管是希丁克還是郝偉,雖然球隊班底有比較大的變化,但他們的戰術核心,都是出自崇明島的陳彬彬。
但是胡靖航、陳彬彬、劉若釩、周俊辰們,為何到現在都沒有展現天賦?崇明一期昔日的天才少年王雲龍、王佳玉,為何都早已遠離公眾的視線呢?這裡面當然有這些球員個人的因素,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崇明基地出來的前場球員,普遍都不以對抗見長,甚至一度被外界調侃成“撲克牌”的身材。身體硬體的“不足”,是培養過程中的營養沒跟上導致的,還是選材就出了問題呢?
當然在培養過程中,根寶其實也有過思路的轉變。比如說在培養武磊的時候,武磊剛打中乙、中甲的時候,基本都要求他,迅速把球傳出去。而武磊有球能力不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從小沒打好基礎的同時,金元足球時期同隊又有大牌外援處理球,徹底把他搞成了搶點型前鋒。
等到培養劉若釩、周俊辰的時候,徐根寶抓他們腳下,就抓的比較細了。
但是前場球員,沒有好的對抗做支撐,那去跟外援們搶位置真的太難了。
作為一個“舊時代”的足球人,實際上根寶基地的青訓模式,還是傳統的體校精英模式。只不過前些年,當大家都不重視青訓的時候,崇明基地挑起了大梁,他用這種與世隔絕的長期集訓模式,給中國足球的人才培養兜底。
但是現如今,當中國青訓/上海青訓進入到百花齊放的階段時,崇明基地這種與世隔絕的封閉環境,這種無法做到與時俱進的思路也決定了,現如今不管是上海的,還是上海周邊的好苗子,家長都不願意往崇明島送了,這就導致從99/00這一批之後,根寶基地的生源開始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這幾年為國字號輸送人才的數量,相較於之前是有明顯下滑的。蒯紀聞這批06年齡段的好苗子,是成耀東把這批人網羅導上港,上港花錢找崇明基地代練。僅憑根寶的力量,近些年已無力招來蒯紀聞這種水平的球員了。
招不到好苗子,也很難留住優秀的年輕教練,基地裡挑大樑的還是一些老同志,這就是根寶基地尷尬的現狀。即便80多歲了還在堅持,但未來扛起為上海,為中國足球培養人才的重任,恐怕將不再是根寶基地。今年的全運會很可能是根寶基地的球員為主體,最後一次代表上海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