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訊息是,這群冰島人拿高薪乾的活現在終於又豐富了點。最近1939工作室終於在國內的幾個平臺建立了賬號並且開始更新,看上去是打算正式在中國玩家社群裡整活了。
當Ívar作為聯合創始人離開《EVE Online》時,所有人都沒想到,這個參與過無數星艦誕生的遊戲人,最終會推出一款全新的卡牌遊戲。
2015年,帶著申請到的7萬美元“創新資助”,他創立了一家名叫1939 Games的新公司。和幾乎與科幻劃等號的前公司CCP不同,在這家新工作室裡很難看到太多特效酷炫的開發場面。
最多不過9人的團隊裡,幾張破紙片來回更改上面的數字和機制就能成為他們好幾天的開發內容。就在這種簡陋的環境裡,這群冰島人最終用一款CCG卡牌遊戲,填補了市面上完全空白的二戰卡牌題材。
在吸引到一大群忠實玩家的同時,也成為了中國玩家嘴裡又愛又恨的“冰島老登”。
1
作為一款以二戰為背景的外國遊戲,《KARDS》在國內的熱度卻一度比海外更高。
不僅在天梯前100裡總能看到好幾十箇中文ID,貼吧裡三分鐘一貼的討論活躍度,也要遠超Reddit這樣的海外社群——這樣的玩家氛圍並非一蹴而就。
但其實早在2020年,《KARDS》就已經免費上線了Steam。四年時間裡,它的線上資料依然堅挺、玩家的熱情依舊,這些都離不開《KARDS》自身的玩法品質。
作為一款CCG遊戲,《KARDS》有著一副易上手的紮實框架,那些在大量其他同類遊戲中得到驗證和打磨的玩法,在這款遊戲中都能看到相似的影子。
敵我雙方分庭而據的主介面,每回合上漲的費用,卡牌上的血量、費用、戰力等等,都是再經典不過的CCG遊戲元素。如果接觸過同類遊戲,只要5分鐘就能無縫上手《KARDS》。
在此基礎上,《KARDS》也根據題材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遊戲中除了雙方放置自己卡牌的位置,還設定有“戰線”的概念。率先移動到棋盤中央——即“前線”的一方能將其佔據,擊潰前線是的所有敵兵則可以奪回前線。
除了打出卡牌需要費用,移動和進攻同樣需要消耗費用。坦克和步兵等近戰單位想要進攻,需要先移動到前線上才能夠得著。於是在實際對局中,關於前線的爭奪和拉扯,就成了《KARDS》有了多於其他遊戲的另一個維度上的資源博弈。
是在後方大規模屯兵積蓄力量,一局開拔前線拿下勝利;還是利用步兵的機動性來回騷擾前線,賺取資源滾動雪球。伏擊、閃擊和空戰等各種打法和詞條,圍繞著這個核心機制衍生出的更多戰術,也成為了這款遊戲的最大特色。
雖然規則簡單,但透過這條“前線”的加入,遊戲很快就讓玩家獲得瞭如戰場規劃一樣的拉扯感。在《KARDS》裡,1939 Games的冰島老哥們很擅長透過這類簡單的加減法,讓玩家收穫新體驗。
比如在集卡組卡的CCG玩法的基礎上,遊戲裡還有著戰役模式和競技場模式這兩種玩法,這些都讓《KARDS》成為了一個全面的卡牌遊戲——也是唯一能營造好“戰爭氛圍”的卡牌遊戲。
2
從前面的幾張截圖裡,不少人估計已經發現了《KARDS》的卡圖都自帶戰損濾鏡,復古得不像一款本世代的遊戲——這正是遊戲的另一大特色,對二戰氛圍感的還原。
遊戲中的卡牌,全都透著一股二戰時期的海報風格。雖然我們現在看起來都是一股舊舊的統一感,但對於當時的各國來說其中仍然存在著明顯的風格差異。
在《KARDS》裡,冰島製作組們並不是簡單地為圖片套個模版完事兒,它們也會根據不同陣營和卡牌對圖片進行不同的處理。就算只在蘇聯這一個陣營的卡牌中,也能明顯看到極簡和寫實這兩種,曾在不同時期前後存在於蘇聯審美中的美術風格。
事實上,為了更好地還原“二戰味兒”,《KARDS》的確把不少真實存在於二戰歷史中的圖片做成了卡圖。比如二戰時各國的徵兵海報、70年代玩具士兵的宣傳畫或是兒童教育雜誌等,有的經過了藝術加工,有的乾脆直接做成卡圖,最終都成為了組成遊戲二戰氛圍的一部分。
其中最著名的徵兵海報,當屬美國的“山姆大叔”和英國的“Keep Calm”了:
除此之外,對局進行時的主介面是個放滿了二戰道具的棋盤,耳邊響起的音樂,也不僅僅只是同樣的詞曲,還能從中聽到滿是戰時廣播磨損音質的“全損音樂”。據1939工作室介紹,“讓玩家有一種身臨二戰現場打牌的感覺”就是他們在這些方面下功夫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二戰”的還原沒有僅僅停留在這些視聽元素上。
點開每張卡牌,除了卡牌的屬性和機制,還能看到基於這張卡牌的背景介紹。不止是借用了一個事件或武器的名字,而是讓它能以一段史實的另一種形式被人記住。哪種坦克被用在了哪幾場反抗納粹的戰役中,德國又參與了哪幾場侵略戰爭。
除此之外,玩法上對歷史的還原也是《KARDS》的有趣之處。
根據每個國家的特色,遊戲裡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的卡組特色,比如英法的擅長防禦,或是德國的閃擊戰術等。玩家可以將原本不是同一陣營的國家組合到一起,完成關公配秦瓊的奇妙組合,也能就以一個國家的核心特色進行構築。
我自己玩得最多的美國,卡組中有一套軸是以“跳費”為核心。簡單點來說就是“苟著攀科技”,前期自己不主動進攻,用一些功能卡讓科技迅速提升,然後再以“曼哈頓計劃”這樣的高費科技碾壓過去,一舉終結比賽——就和二戰中的美國一樣。
3
從視聽到玩法處處都有二戰的代入感,成就了《KARDS》的一大特色——只不過1939 Games的冰島老哥們,依然還是成了中國玩家又愛又恨的“冰島老登”。
“冰島人對於二戰的獨特理解”,是幾乎每過幾天就能在貼吧等地方看到的日常吐槽貼。
1939工作室的冰島老哥們,對於很多卡牌的平衡都有著自己的“獨到理解”。很多時候的平衡補丁不是在削強不弱,而是靈光一閃地對一些沒什麼人有意見的卡牌突然動刀。同時工作室的規模就擺在那兒,遊戲的幾個月一次的更新頻率,也很難比得上動輒幾十上百人的大團隊。
對於這個1939工作室的更新風格,玩家們一直以來的牢騷就不少。在某次更新中,開發組把“這就是我們拿高薪乾的活”作為更新的結尾後,這句話迅速就成了玩家間的一句梗,用來調侃這群冰島人的不靠譜。
不過1939工作室完全沒介意,在之後的不少更新裡都會提一嘴“我們拿高薪乾的活”,拿來自黑和玩家打成一片——這種和諧的社群氛圍,正是玩家們吐槽歸吐槽、但依然喜歡《KARDS》的一大原因。
雖然如今《KARDS》已經能在Steam上輕鬆玩到,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KARDS》的中國玩家都處在沒人搭理的“放養狀態”。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玩家硬是靠著口口相傳,讓遊戲以貼吧和二戰群為根據地,慢慢發展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KARDS》玩家社群。
在官方沒有參與的情況下,如今在B站和抖音等平臺上已經能看到非常多二創影片。其中有的是攻略,有的是卡牌背景介紹,還有的是對遊戲的吐槽,還有不少成為了播放量上百萬的出圈作品。
遊戲的最新拓展包《血與鐵》剛剛上線沒幾天,其中除了“衝擊”這個不會受到反擊傷害的新機制外,還以裝甲戰為主題帶來了不少重型坦克單位。其中“德英車卡組”這個卡組,在這次更新中獲得了補強,很快就有了UP主做出了相關攻略影片。
評論區裡,擅長整活的玩家們也跟著熱騰騰的影片,拿出了同樣熱乎的新梗:“冰島領導人再次對德英兩國的小車友誼做出了重要肯定”。
儘管二戰和卡牌都不算什麼大眾題材,但在《KARDS》玩家的圈子裡,在攻略、整活和教學這些基礎型別之外,就已經誕生了很多垂直而且還很有深度的衍生內容。
比如“《KARDS》卡牌背後的故事”,以卡牌原型為索引,詳實介紹相關歷史故事的考據影片:
或是“《KARDS》梗指南”,這種幫剛入坑玩家快速熟悉遊戲梗的“網上衝浪輔助影片”:
如此豐富的二創型別,是很多熱門遊戲都沒有的,讓我這個剛入坑一個月的新玩家,也不由感嘆這群玩家對《KARDS》的熱情。
對於國內這群被放養多年的玩家來說,一開始大家都還挺不習慣的。
因為這不僅意味著1939工作室和中國玩家建立了更深的連線,而國內這些豐富的二創內容,也一定會更容易被開發組看到——中國玩家的吐槽和意見,也能方便地傳到冰島去。
隨著新拓展包“血與鐵”的上線,“冰島老登”的B站賬號也釋出了一個“中文推薦影片”。說它是推薦影片,其實都有些勉強,因為除了拓展包的名字,兩位開發者並沒披露任何關於新版本的資訊。
相反,這更像是一次這家小工作室對於中文使用者的“答謝”。能讓兩個冰島人逐字逐句地用中文向玩家介紹遊戲,也足以看出1939 Games對國內玩家的重視——雖然“讓我們說中文”充盈著沙威瑪味兒,但二人最後的“謝謝”卻字正腔圓,滿是感情。
無他,這也大概也是他們一直以來,最想對始終投入著包容、熱愛和善意吐槽的中國玩家們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