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象娛樂
文丨半盞茶
脫口秀演員楊波的“出軌事件”還在繼續發酵。
事情的起因是,2月1日晚,微博名為“多吃漢堡1234”的使用者發文,指控楊波出軌,聲稱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三”。
面對這一指控,2月2日上午,楊波在微博公開發文回應。隨後,#楊波回應#的話題很快衝上熱搜榜首位,截至目前,該話題累計閱讀量已經達到3.5億。
“小作文”中,楊波先是回應自己是否出軌,他寫道:“我在有女朋友的情況下還頭腦一熱,赴約和陌生女性單獨在海邊散步,甚至當天發生了接吻行為。”對此,他在“小作文”中向公眾道歉。
出軌回應後,楊波接著在文中掛出女生所在的學校、院系、姓名等個人資訊,並對其釋出的指控內容一一作出回應。在他的描述中,楊波否認了“多吃漢堡1234”指控的部分內容,並聲稱該女生“知三當三”、“逼我同意跟她搞破鞋”。
除了回應出軌相關的內容,楊波接著寫道:“據說某同學之前因為精神問題在學校裡做了什麼事情,她還經常在微博上發表一些反社會言論(現在她已經刪除了或者把之前微博登出了),一直被某學校附近的派出所監視。”
“還聽說某同學會被保研,我不知道某大學在決定保研名額的時候會不會考慮學生的人品道德……”疑似在缺少相關根據的情況下,指稱該女生“精神有問題”,並對其“保研”提出質疑,引導導師謹慎接收該女生。
很快,這一事件在微博迅速發酵,一輪輪熱搜將涉事雙方推向大眾視野。
輿論關注的點不只在於誰是這場風波的過錯方,還在於像這樣的負面事件,當事人個人資訊直接被曝光是否道德、甚至違法?名人與素人資訊被曝光所帶來的影響是否對等?以及,經過如此大面積的傳播,涉事女生的隱私該由誰來保護?甚至有網友認為,楊波公開當事人資訊,也有引導粉絲網暴的嫌疑。
尤其是在這樣偏私人的話題性事件中,儘管涉事雙方都給出了所謂的“證據”,但對“吃瓜群眾”來說,依然很難靠這些內容去拼湊一個“真相”,雙方孰是孰非很難去界定。
更何況,退一步講,無論當事人過錯與否,其個人資訊受保護的權利不會改變。而作為全領域公共資訊平臺,微博固然給了每一個人平等發聲的機會,但在資訊產出和傳播過程中,平臺同樣扮演著監管者的角色,面對個人隱私性資訊在持續的熱搜中加快傳播,平臺或許該更早做出反應。
在此之前,類似的名人出軌、離婚等事件也時有發生,輿論的一次次審視下,各種各樣的“吃瓜梗”一波接著一波。但大多時候,輿論爭議的點在於事件本身,而此次的“出軌風波”,關注點則逐漸走向事件之外,楊波“小作文”中可能存在的洩露個人資訊的問題,暗含著一場網路暴力的可能性,經過一輪輪熱搜發酵,這種可能性被持續放大。
楊波回應之後,雙方新一輪的“口水戰”還在繼續。
“她受不了輿論了”、“我見識到網路的厲害了”等字眼出現在楊波的微博中。
而在“多吃漢堡1234”的回應裡,她聲稱“對於人身攻擊,洩露個人資訊和網暴,我已經報警。”
顯然,輿論風暴席捲之下,很難說誰是贏家。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波波話題又一次聚攏了龐大的流量。身處網際網路時代,資訊量暴漲,注意力越來越稀缺,藉助話題吸引流量本身無可厚非,但各類資訊良莠不齊,對於話題的篩選也需要更加謹慎。
此前,中央網信辦就曾在全國範圍內啟動“清朗·網路戾氣整治”專項行動,其中,“以揭露、批評等名義惡意‘開盒’、‘掛人’,公開他人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家庭住址、工作單位、個人照片、社交賬號等個人隱私資訊,煽動網民攻擊謾罵”的行為,就是重點關注的突出問題之一。
聚焦到此次事件中,隨著人們接觸資訊的方式越來越集中,熱搜也逐漸成為主導大眾議程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這個過程中,熱搜排位可以被設定、熱議話題可以被人為地影響,都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微博作為承接大眾輿論發酵的社交媒介,是否該將這樣的話題推向熱搜,加快一些被洩露的隱私性資訊傳播,值得重新去探討。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相關話題發酵勢頭不減,#楊波出軌風波#、#有女朋友還和別人接吻#、#楊波 大學當了四年海王#等更多相關話題,還在持續衝上微博熱搜。而每一次閱讀,涉事女生的個人資訊就被多曝光一次,那麼她的隱私,該由誰來保護?
鏡象娛樂(ID:jingxiangyuler)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署名,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 影片號 已入駐平臺 ━━
合作、投稿、應聘可新增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