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其父親牛犇的影響,王侃從小喜歡錶演,自幼最大的夢想就是和他父親一樣,成為一名大眾喜愛和認可的好演員。
為了實現演藝夢想,他在25歲的時候報考上海戲劇學院,沒想到卻遺憾落榜。
名落孫山後,王侃不甘心就此放棄演員夢想,和他父親提出了繼續當演員的想法,對此他父親表示:“你要走這條路,你就要有自己的本事,我不會去找任何關係。”
“你的形象說好不好,說差不差,要接到好戲起碼等到40歲以後。”
儘管沒能得到父親的支援,但王侃並沒有氣餒,而是堅定的踏上了追尋夢想的旅途,還特意跑去了日本留學進修。
事實上,正如王侃的父親預料的一樣,在步入40歲後,他才憑藉精湛的演技開始被觀眾所熟知,慢慢走紅了起來。
而從心懷演員夢的“星二代”到一步步成為觀眾喜愛的實力派演員,成為觀眾和粉絲口中的“大佐專業戶”,可以說,王侃能走紅和獲得如今的一切,全都靠他自己的努力......
一、
王侃出生於1960年,是上海人,他在一個藝術家庭中長大,父親是著名錶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牛犇。
牛犇原名張學景,1935年出生於天津,1946年,他因為出演抗日影片《聖城記》而出道,隨後在導演謝添的建議下給自己起了牛犇這個藝名。
入行後,牛犇先後參演了《清宮秘史》、《龍鬚溝》、《405謀殺案》、《牧馬人》、《泉水叮咚》、《日出》、《讓世界充滿愛》、《火葬》等經典作品。
演技精湛的他,不僅深受觀眾的喜愛,還先後獲得過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百花獎最佳男配角、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等影視獎項!
牛犇的妻子名叫王惠玲,是一名老師,兩人是在乒乓球桌邊上認識的,情投意合的兩人,相遇沒多久就走到了一起。
兩人結婚後,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其中大兒子跟隨牛犇姓張,名叫張維,小兒子跟隨牛犇的妻子姓,也就是今天說的王侃。
受到父親牛犇的影響,王侃從小就對錶演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非常喜歡錶演和電影藝術。
從小到大,每當看到街邊上有戲班子演出,又或者是看到喜歡的電影時,他都無比痴迷的靜靜觀看,嚮往著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
對於王侃的夢想,他的父親牛犇選擇了順其自然,既不支援也不反對,讓他追隨自己的本心去發展。
而抱著對錶演藝術的熱忱,在6歲的時候,王侃就和表演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二、
1965年,在王侃6歲這一年,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正在籌備《這是我應該做的》這部影片。
該片由張天賜執導,楊在葆、李玲君、周康瑜、徐才根、史淑桂等人主演,講述的是楊在葆扮演的三輪車工人“丁根寶”為人樂於助人,幫助“劉小妹”尋親成功的故事。
當時影片需要尋找一個小男孩參演,導演本想讓牛犇的大兒子張維出演,結果張維對錶演興致不高,性格內斂,不喜歡在人前表現自己,最終這個機會落到了王侃的身上。
而王侃也沒有讓導演失望,憑藉著對錶演的熱愛,以及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小小年紀的他在片中表現得特別好,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只可惜,在他觸電銀幕後沒多久,他就遇上了特殊時期,演藝事業還沒開始便陷入了停滯狀態。
1966年5月,十年特殊時期開始,文藝事業遭到劇烈衝擊,在特殊背景下,王侃不得不暫時把演員夢壓在了心底。
在這期間,他的父親牛犇因為過往經歷遭到了批鬥,他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身邊的人指指點點。
在整個特殊時期內,王侃一家人吃了不少苦頭,哪怕是多年後回憶起這段經歷時,他依舊心有餘悸。
值得一說的是,儘管特殊時期期間王侃的演員夢很難實現,可他並沒有放棄過成為演員的念頭,而是在想方設法的實現夢想。
三、
中學畢業後,因為受到特殊時期的影響,王侃並沒有繼續考大學,而是考進了上海皮革工藝學校。
在王侃的努力下,他後來順利從藝校畢業,進入了上海電聲廠工作,工作中兢兢業業的他,一度成為了該廠的團總支書記。
特殊時期結束後,始終放不下心中演員夢的王侃,開始重新追逐自己的演藝夢想,他進入了上海電視臺業餘演員劇團,成為了職業演員。
在上海電視臺業餘演員劇團發展期間,他經常跟著劇團的同事們到處演出,在全國巡演。
儘管那時候他並沒有什麼名氣,但一想到可以在舞臺上扮演自己喜歡的各類角色,王侃就感到無比興奮,樂此不疲的活躍在舞臺上。
1985年,王侃的父親王犇執導了根據胡萬春的長篇小說《蛙女》改編的《蛙女》這部劇,在為劇中的“史小文”一角選角時,牛犇遲遲找不到合適的人。
該劇的副導演王定華認真研究後覺得王侃非常適合,便建議牛犇選擇王侃,結果因為害怕被人說他是在捧自己的兒子,牛犇拒絕了。
後來領導得知此事,立馬嚴肅批評了牛犇,說他不應該畏手畏腳,只要演員合適,是他的兒子也沒關係,牛犇這才大膽啟用了兒子王侃來拍攝。
而王侃也沒有讓他失望,後來在拍攝的過程中,王侃表現得非常好,將角色完美刻畫了出來,該劇熱播後收穫了不少好評。
憑藉《蛙女》這部劇再次登上熒幕後,王侃為了能在演藝道路上走得更遠,他經過認真考慮,決定進入專業的院校進修自己。
四、
1985年,王侃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在考試的過程中,憑藉著多年的表演經驗,以及不錯的表演天賦,一路過五關斬六將,闖到了最後。
然而,在最終體檢的時候,他被查出患上了肺結核,體檢不過關,最終沒能考上上戲。
落榜後,身邊很多人都勸王侃另謀出路,可王侃卻依舊想留在演藝圈發展,為了證明自己的決心,他還特意跑去和他父親牛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看到王侃很想留在演藝圈發展,牛犇也不反對,但他告誡王侃,想要留在演藝圈一切都得靠自己,他不會去幫他,不會給他開後門。
換做一般人,看到父親不願意幫助自己去發展事業,心裡肯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怨氣,王侃卻絲毫沒有,他暗下決心,一定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向父親證明自己!
為了提升自己,王侃去了日本留學,先是在日本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日語,後來又在東京音樂學院主修日本民族音樂史。
在日本完成學業後,王侃並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夥開了一家服裝貿易公司和一家專營東南亞料理的餐廳。
其中,他開的東南亞料理餐廳經營得非常成功,每天生意爆滿,在東京的中國人幾乎無人不曉。
在日本期間,王侃收穫了他的愛情,和她的妻子走到了一起,對方是上海人,也在日本留學。
1992年,王侃和妻子在日本結婚,婚後第二年,感情深厚的兩人便生下了一個女兒。
女兒剛出生時,跟著他們夫妻倆生活在日本,直到女兒6歲時,為了讓女兒接受中國的教育,不忘根,王侃讓妻子帶著女兒回到了上海生活,他則繼續留在日本發展事業。
雖然那時候王侃的重心並不在演藝圈,可他並沒有徹底捨棄演員的身份,他偶爾會受邀參演一些影視作品,過一過戲癮。
五、
2006年,思鄉心切的王侃,為了回到祖國發展,他毅然轉賣掉在日本的全部生意,同年回到了上海發展。
回到上海後,他最初選擇的依舊是他擅長的行業,在一家日本企業擔任副總經理,負責服裝方面的運營工作。
同年,王侃進入了上海電視臺,和林棟甫、周立波一起合作了《三人麻辣燙》這檔滬語節目。
2007年,歸國第二年,王侃在上海參加了《色·戒》的試戲,因為多年在日本生活,日語說的非常好,加上演技可圈可點,他被導演李安相中,獲得了參演該片的機會。
王侃在片中扮演了男一號梁朝偉的保鏢兼司機一角,儘管戲份並不多,但因為該片的大火,加上他的表現非常出色,他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時的王侃,已經47歲,這時候才開始走紅的他,恰恰印證了他父親牛犇當年說他40歲以後才能走紅的那番話。
憑藉《色·戒》這部影片在演藝圈嶄露頭角後,王侃後來陸續參演了《辛亥革命》、《亂世三義》、《扇娘》、《英雄祭》、《X特工》等一部部影視作品。
由於他在日本生活多年,熟悉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和形象,善於刻畫日本人角色,因此他在大多數作品中扮演的都是日本人,尤其擅長扮演“大佐”這樣的角色,走紅後,他還被譽為“大佐專業戶”!
2013年,王侃接拍了《零下三十八度》這部影片,該片需要再哈爾濱連續拍攝3個月,為了不耽誤拍攝,王侃毅然辭去了在日企的工作,專心撲在演藝事業上。
在這之後,王侃和他父親牛犇一樣,成為了全職演員。
六、
近些年來,王侃一直活躍在演藝圈,中年走紅的他,儘管成名比較晚,可他卻一直在用心的經營他的演藝事業。
從《琅琊榜》到《顫抖吧,阿部!》,再到《東北老炮兒》、《城市的邊緣》、《舌尖上的心跳》、《閃亮的軍號》、《從前慢,白首要相離》、《夢想森林》、《南湖兒女》、《東北球王》、《繁花》等等。
雖說他在這些影視作品中扮演的幾乎都是配角,戲份都不多,可每次他只要已出現,都能讓觀眾眼前一亮,給觀眾帶來驚喜。
在他的不斷努力下,他如今雖然不算大紅大紫,但也被廣大的觀眾所熟知,成為了大眾喜聞樂見的好演員。
和大多數的星二代不同,很多星二代進入演藝圈後,父母都會想方設法的去捧他們,例如帶著他們去拍戲,甚至為此不惜毀壞自己的好口碑。
王侃卻不同,從出道至今,他一直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發展,從來沒有藉助父親的名氣去吸引外界的幫助,而他父親也同樣沒有去幹涉他的發展,可以說,王侃能走紅,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和打拼。
不得不說,和那些只會靠父母的支援去發展的星二代相比,王侃的清醒真是實力打臉了他們!
2024年,王侃已經64歲,年過花甲的他,仍在演藝圈追逐他的演藝夢想,給喜歡他的觀眾帶來好的作品。
在拍戲之餘,和妻子相伴多年的他,用心的經營著彼此之間的感情,把生活過得溫馨幸福。
看到他如今在事業和生活方面都收穫滿滿,在他父親牛犇心裡,他已經成為了對方心裡的驕傲!
友情提示:創作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文章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