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最後一天,上海天氣不好。
去年火熱的街頭玩梗,無法再現。
魚叔被迫,只能回家看電影。
好在,重溫了一部30年前的神仙片兒,滿意十足。
它是聖誕片單中必被提及的一部,也是影史留名的動畫經典。
豆瓣8分+,至今被很多影迷津津樂道。
其濃烈的哥特風格,一直被很多人誤認為是蒂姆·波頓導演的。
蒂姆·波頓的確是這個故事的最初創意者,也是電影專案的製片人和主要推動者。
由於名氣大,電影海報上也掛上了他的名字。
但實際執導的,是定格動畫大師亨利·塞利克。
他後來還拍過《飛天巨桃歷險記》《鬼媽媽》等定格動畫。
塞利克的這部片還被認為是蒂姆·波頓的《殭屍新娘》的風格雛形。
就像很多網友說的,雖然已過去30年,這部電影卻常看常新。
不僅樹起審美和創新標杆,在今天也能激起許多反思和共鳴。
趁著節日氛圍未散,今天不如一起再來看看——
《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影片採用陶土模型定格拍攝,總共耗時三年完成。
正是這種精雕細琢的手工質感,賦予了影片不可替代的哥特美學。
陰森扭曲的建築。
怪誕的角色造型。
獨特的陰鬱氛圍。
暗黑卻不乏可愛,神秘中透著天真。
每一幕都讓人移不開眼。
影片講述了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成人童話。
主角傑克,也稱南瓜王。
他是一個細長的骷髏人。
住在萬聖鎮,也是鎮上絕對的核心人物。
因為,他每年都在鎮上節日「嚇人比賽」中穩奪冠軍。
儘管,萬聖鎮的居民都是些駭人而怪誕的鬼怪。
有躲在樓梯下的巨大沙蟲,床底紅眼尖牙的魔鬼,睡在棺材裡的吸血鬼,還有熱衷於黑魔法的瘋狂科學家……
這些居民整日無所事事,每年只為最重要的一天做準備。
但即便如此,年年冠軍都毫無懸念地屬於傑克。
傑克是一個創意十足,對什麼都充滿好奇的人。
他厭倦了年年如此的生活。
毫無懸念的冠軍寶座,讓他深感無敵的寂寞。
一次節日結束,他獨自遊蕩到森林。
卻意外發現一棵不尋常的樹。
樹上有一扇畫著綠色松樹的神秘之門。
這扇門將他引向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聖誕鎮。
和陰森、冷峻的萬聖鎮完全不同,聖誕鎮是一個明亮溫暖的世界。
到處是紛飛的雪花、閃爍的彩燈和洋溢著幸福笑容的居民。
更讓他訝異的是,小孩扔的居然是雪球,而不是人頭。
與此同時,萬聖鎮因為傑克消失而深感不安,動員所有居民快點找到傑克。
因為,距下個節日只剩365天了!
兩個鎮子的對比剪輯,呈現出視覺風格上的鮮明反差。
一冷一暖兩個世界各成體系,相互隔絕。
卻也由此開始有所關聯,拉開了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巨大張力。
傑克很快就被這個新奇的聖誕鎮所吸引。
回到老家後,他依然念念不忘。
他將所有聖誕元素深入研究了一番,對節日習俗文化也都有了清晰的把握。
他召集萬聖鎮所有人,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感。
展示禮物、雪花和聖誕樹,感嘆聖誕鎮的美妙之處。
但他很快發現,不親身體驗一番,根本無法真正體會。
他決定,要在聖誕節夜晚,帶所有居民親臨聖誕鎮,讓所有人感受聖誕節的真正魅力。
說幹就幹。
他綁走了聖誕老人,自己扮演起山寨版。
給所有居民也分配了各自的角色。
還用黑魔法,仿造了麋鹿和紅色雪橇。
就這樣,聖誕夜當晚,傑克帶著所有居民出發了。
一群「怪物」烏泱泱湧入聖誕鎮,賣力玩起角色扮演。
像模像樣地給每個家庭分發禮物,送上真誠的聖誕祝福。
在他們看來,熱熱鬧鬧,好不快活。
但殊不知,在聖誕鎮的居民眼裡,這簡直是一場災難。
他們只看到,一群骷髏頭在天空飛來飛去。
拆開聖誕禮物,裡面不是嚇人的頭顱,就是血腥的玩具。
聖誕鎮的居民被嚇得魂飛魄散,舉報電話都打爆了。
影片在此達到了一個矛盾的高潮——
聖誕鎮居民無法接受萬聖鎮居民費心準備的「祝福」。
當局開始封殺萬聖鎮居民,將這個另類的慶祝行為視為威脅。
甚至直接開槍射擊傑克。
傑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但他也相當委屈。
他只是想要體驗聖誕鎮的文化,想用自己的奇思妙想製造歡樂,也順便釋放萬聖鎮的魅力。
怎麼反而被排斥、被驅逐,到了要被趕盡殺絕的地步呢。
這一幕,如今看來真是諷刺意味十足。
重溫這部電影會發現,此片不僅故事有趣,內涵也頗具當下性。
可以說,它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文化錯位帶來的隔閡與誤解。
一般認知中,溫馨的聖誕節是主流。
但,影片則以傑克為主角,以他背後暗黑的世界為主調,反轉了這一認知,幫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雖然在聖誕鎮,傑克和他的朋友是被排斥的異類。
但最初在萬聖鎮時,聖誕節才是聞所未聞的小眾文化。
萬聖鎮居民看到聖誕裝飾物感,都大呼好醜。
這說明了主流與小眾的界限本就是人為建構的,基於一種認知上的錯位。
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和誤解,也來自這種認知差異。
就像片中會發現,傑克雖然對聖誕節充滿熱情,但也並沒有完全理解其文化內涵。
他將聖誕老人讀作「生蛋老人」,還擅自做出一番妖魔化的解讀。
導致他的文化溝通帶著強烈的誤解色彩,也難怪會被聖誕鎮居民拒之門外。
小眾和主流,異類和正常的故事,其實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體現。
就像《怪奇物語》中,異能少女小11和她的智囊團夥伴,是每次冒險中絕對的主角。
但一旦危機消失,他們迴歸普通人的生活後,反而會陷入迷茫,會被當作怪胎。
就是因為很多人完全不瞭解他們眼中的世界。
蒂姆·波頓的很多電影中,也有類似的故事。
像《陰間大法師》《剪刀手愛德華》等片裡的主角,都是受到主流人群排擠的怪咖人物。
《聖誕夜驚魂》的故事,多少帶有蒂姆·波頓自己的影子。
他早年進入迪士尼動畫部,完全融入不了當時的動畫製作。
因為他偏愛的畫風,與迪士尼主流審美格格不入。
他曾獨立做了一部動畫短片《文森特》,但因為畫風過於黑暗另類,被封存了起來。
直到他成名後,作品才被解禁放出。
當年,這部《聖誕夜驚魂》的製作也受到很大的阻力。
最初迪士尼公司認為這部作品風格太過陰鬱、怪異,擔心觀眾難以接受如此另類的小眾題材,改由旗下的試金石影業出品。
卻沒料上映後大受好評,迅速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還掀起了哥特動畫的潮流。
加之蒂姆·波頓名氣越來越大,此片才被重新納入迪士尼品牌之下。
今年的《陰間大法師2》也面臨相似的問題。
華納之前覺得這種題材的票房不會太好,想直接上線流媒體。
但蒂姆·波頓堅持要進院線,為此他努力壓低成本,才換取了華納的院線發行許可。
結果,票房爆了,狠狠打臉華納。
這些例子也印證了,另類小眾的題材並不代表沒市場,不能拍。
觀眾的興趣和接受度,受限於文化背景和了解程度。
有了深入的瞭解,就會自然地被其獨特的魅力所吸引。
就像電影中的「聖誕鎮」與「萬聖鎮」。
遙遙相望的兩個世界,本就蘊藏著變化與交融可能的文化景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