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要在澳門開演唱會,澳門本地粉絲還沒來得及“下手”,票就被大陸粉絲搶光了。9秒鐘,2萬個座位被一掃而空,澳門歌迷估計連“確認支付”都沒點完呢。有人說刀郎的票搶得跟春運火車票似的,甚至還有一大批粉絲為了這場演出跑去辦了港澳通行證,硬是要去現場聽刀郎那深情厚重的聲音唱出平凡人心中的故事。
刀郎在華語樂壇算得上是個獨特的存在了。比起那些滿世界跑綜藝刷臉的明星,他幾乎是“隱居”狀態。就靠幾首質樸的歌,像《2002年的第一場雪》和《西海情歌》這樣帶著生活痕跡的作品,刀郎悄悄積累了無數擁躉。他不追流量,不玩社交媒體,連演唱會都是隔好幾年才開一次,保持著一種“稀缺感”。這年代不愛露面的明星不多了,刀郎反而成了特例,越是低調,粉絲越覺得珍惜。對他的歌迷來說,能親耳聽他現場唱歌,簡直像一場“朝聖”——得拼了命搶票。
而這場演唱會,對澳門的旅遊業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澳門文旅部門顯然也看出了刀郎的巨大號召力,為了這場演唱會的宣傳可是下了血本,線上線下一起推,內地平臺上更是鋪天蓋地,讓人不管想不想去澳門,都不由得對這場演出心生好奇。結果就是一批批刀郎粉絲奔著演唱會而來,順便帶動了澳門的旅遊業。畢竟從大陸過去一趟,不可能光看個演唱會吧,吃喝玩樂總得安排一下,這無形中就拉動了澳門的消費。
可以說,刀郎這場演唱會,成了澳門吸引內地遊客的一個絕妙噱頭。平時或許沒多少人會特意跑去澳門看一場演出,但只要打上“刀郎”的名字,粉絲就像是上了發條似的,自己掏錢辦通行證,搶票、訂酒店,一條龍服務做得比旅遊團還利索。澳門文旅部門這次無疑是“借雞生蛋”,一場演唱會帶動了整個城市的關注度。很多內地網友透過這場活動對澳門產生了新的興趣,甚至開始規劃澳門遊。
反觀當下的娛樂圈,像刀郎這樣用作品說話、不借綜藝炒作的音樂人真是不多了。他憑著幾首歌就能引得粉絲不遠千里去“朝拜”,而那些天天出鏡的流量明星,恐怕還要琢磨琢磨:到底是紮紮實實唱歌更吸引人,還是天天刷臉搞噱頭有用?刀郎的成功,給娛樂圈投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嗎?還是說觀眾的心底,真正想要的,還是一份原汁原味的情感?
那麼最後筆者想問:刀郎式的“樸實無華”,是否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