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愛人》最新一期,麥琳吸引了所有火力,網友把對楊子的關注都轉移到麥琳身上。
麥琳一開始的人設是全能家庭主婦,在家裡照顧孩子,老公,穩定大後方。後面還參與到李行亮的工作中,每天忙不完的事。
但最新一期中,麥琳做導遊把導遊手冊弄丟2次,行李箱也不會收,需要李行亮幫忙,自熱鍋也不會泡,簡直是人設大翻車。
麥琳一直認為自己不強勢,但從她的角度看楊子覺得對方非常強勢,她也很理解楊子認為自己不強勢。
黃聖依指出來其中的bug,“那你不是自相矛盾嗎?”
麥琳當場愣住了沒有說話。
網友都在同情李行亮:太可憐了,趕緊離婚吧。
我一開始也認為麥琳非常強勢,直到仔細看了張泉靈和麥琳的對話,才發現,原來她才是婚姻中弱勢的一方。
01,
早上出發的時候,其他人都早早起床,只有麥琳睡到11點。把買早點的任務交給了葛夕跟李行亮。
她問李行亮,“我配擁有一杯咖啡嗎?”
一旁的黃聖依建議她直接說出來,麥琳最後才追上去告訴李行亮“幫我帶杯咖啡。”
很多人對她說出這句話不理解:你想要為什麼不直接說?
我覺得這是她習慣性地放低姿態,好讓李行亮能夠更加重視自己。
說出來就不是愛了,如果你愛我就應該能懂我想要什麼,我真正想表達什麼。
透過這種猜謎的遊戲,證明對方很愛自己。
麥琳和李行亮談戀愛不久,就辭職跟著他從深圳到北京發展。
李行亮寂寂無名的時候,她在網上賣首飾來負擔兩個人的日常開銷,日子艱苦拮据。
結婚有了孩子後,又做了全職太太,照顧一家人生活起居。
她起初覺得很開心,驕傲且自得。
隨著時間推移,開始慢慢積攢了委屈和抱怨。
根源就是麥琳在家庭裡沒有獲得價值感。
家庭主婦不是沒有價值,而是這個價值獲得跟平常我們熟悉的工作獎賞體系完全不同。
你每天面對的都是重複,瑣碎,耗費心力,甚至吃力不討好的各種小事。
難過時沒有人給你安慰鼓勵,做得好也沒有人為你鼓掌。
更不要提金錢,title,名聲這些。
麥琳有2個孩子要照顧,請了保姆也只是減輕了一部分家務的壓力,孩子的事情更加勞心勞力。
美國社會學家霍克希爾德提出,照顧老人,孩子這些跟人打交道的行業都屬於情感勞動。
它有很大的價值,只是暫時沒有被金錢全部衡量。
所以家庭主婦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的,它需要你有著堅定的核心,以及充分自洽。
這個認知需要一定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真正轉變。
很顯然,麥琳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能力。
加上她平時被家庭瑣事包圍,沒有太多時間去反思和思考。
她的內心是空虛的,這個價值感就只能向外尋求。
最明顯的就是跟李行亮發牢騷抱怨,時刻要對方證明對她的愛。
02,
麥琳所有的話語都在強調我有多好。
第一站導遊負責人就自動認領,放下大話“交給我就對了”。
可實際行動過程中是李行亮做得更多,其他對賬,安撫大家的情緒,買早餐等等。
她也總是強調自己為家庭的付出,她的辛苦。
在李行亮面前,麥琳說“我以前不乏人追求,選擇其中一個就可以讓我過上衣食無憂的富太太生活”
潛臺詞就是,我原本很有價值,但是為了你做出了犧牲。
她辭掉工作做家庭主婦,把家裡的所有事都大包大攬,所有人都照顧得僅僅有條。
可以幾年不買衣服,節省到摳門的程度。
都是透過讓自己做得好,好到別人不能對她說任何批評的話,率先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
這樣,就可以理直氣壯去指責對方。
包括她的強勢,都是透過外在的方式,來凸顯她的強大。
一個人越在乎什麼,就會越強調什麼。
走在半路上讓李行亮拍照,李行亮不願意,她態度強硬一定要拍。
家裡所有大小事情都要最後她來拍板決定。
還有對李行亮穿衣吃飯的干預。把他像小孩子一樣照顧對待,由她來決定吃什麼東西,穿什麼衣服。
你要聽我的,我說的你就應該聽,否則就會讓我覺得我是弱小的,你不在乎我。
這會反過來更加刺激她的自尊心。
麥琳對所有事情的反應也都是這個原則:我是沒錯的。
張泉靈問家裡的事情誰說了算。
麥琳說,李行亮說了算。
張泉靈問,錢在誰手上。
麥琳說,錢雖然在我手上,但大的事情還是李行亮決定。
然後拿出買房的事情,讓大家評理,因為她覺得這件事是李行亮做錯了。
透過把自己摘出來,甩鍋的方式,讓自己感覺自我良好:錯誤是你犯得,跟我沒關係。
包括各種前後言行不一致,這種對自己很大的認知偏差。
最終的目的都是可以讓自己好過,減輕她在家庭中沒有價值的挫敗感。
但是這些事情仔細去看都是很普通的,正常人肯花心思就能做到的。所以她的內心知道這些跟世俗意義上的工作相比沒什麼價值,就會感到不安全。
03,
麥琳看起來很強勢,但內在的姿態非常低。
感情裡誰是需求最多的那一個,誰才是真正的弱勢方。
她把自己套在了傳統女性的指令碼中,不願意走出來,或者她根本沒有意識到還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她喜歡照顧人,覺得這是她應該做的。
這很可能是從小被規訓,或者父母婚姻就是這樣的模板,自然而然認為自己也應該這麼做。
包括省錢,也是從整個大家庭出發。
她的出發點都不是個人,而是家庭。
透過剝削自己,來期望對方可以更好地愛她,否則你就是對不起我。
但在這個過程中,她是有委屈感的。
麥琳把他們之間的問題歸結為“你不夠愛我”,等於是把問題轉移了。
這本來需要她自己來解決的問題,現在轉嫁給了另一半,變成了對方需要負責的問題。
麥琳是三個女性中,唯一沒有自我意識覺醒的人。
她所有的嘮叨,抱怨,逼迫,都是自我問題的外顯。
而她所有的行為方式都是向外求。
婚姻體檢的時候,她問李行亮,“你希望我怎樣改變?”
她的關注點永遠在對方,從對方身上尋求答案,和自我的價值。
她始終沒有認識到自己本質的問題,沒有意識到她想要的婚姻的樣子。
04,
透過她跟張泉靈聊天可以看出,她其實是個認知淺薄的,俗氣的人。
張泉靈讓她去試著瞭解李行亮的內心世界。
她覺得了解對方就等於完全認同他,但是我不願意認同,而且我對他的音樂不感興趣,我也不想假裝認同。
愛一個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對方。
哪怕你不那麼喜歡對方喜歡的事物,也可以透過這個過程對他有了更多的瞭解。
麥琳卻不認為愛一個人需要做到這個地步。她認為不需要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只需要在物質層面得到滿足就夠了。
所以她見到閨蜜老公一直買東西,心裡就很羨慕。
張泉靈問她想要什麼,她說其實沒有想好,就是這個動作讓她覺得被愛。
再三追問下,她承認說“當下我想要個包包,因為可以讓我有面子”。再馬上解釋說“其實我也沒有具體想要的”。
當初她喜歡李行亮,就是因為看到他的住所幹淨整潔,認為這個男孩非常勤奮堅韌,是個能居家過日子的人。
其他的,對她來說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