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愛人》最新一季開播了,麥麥和李行亮是四季節目邀請的嘉賓裡,唯一一對在一開始雙方都表示絕不離婚的夫妻。
但看完最新一期節目,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麥麥和李行亮的婚姻想要變好,首先得接受離婚這個選項。
麥麥說,自己只想要李行亮的關心和愛,李行亮說,自己有努力在給,但似乎給出的都不是麥麥想要的。
送出去的禮物被退掉——
精心準備的生日驚喜,換回一句“就還好”;
專門從北京飛上海,買麥麥愛吃的青團,等待他的是一頓抱怨;
那麥麥到底要什麼樣的關心和愛呢?
她覺得李行亮應該懂。
李行亮自己給這種溝通模式取了個名字,叫“鬼打牆”。
單純從節目資訊來看,麥麥和李行亮在關係裡,一個步步緊逼,有恃無恐;
一個不斷滿足,小心求全;
於是,從麥麥、李行亮夫妻開始,到嘉賓、到觀眾,我們陷入了集體無力、完全無解的漩渦裡。
我覺得癥結在於,“不會離婚”這四個字。
一段永遠不會分開的關係,會讓人失去分寸。
阿蘭·德波頓說:“陌生人令我們保持言辭明智、禮貌得體;而只有愛人,令我們全身心地篤信自己可以肆無忌憚、不可理喻”。
面對那個永遠不會離開的愛人,我們似乎有了一些更為升級的愛的非理性特權。
我們隨意發洩怒火,我們無端指控,我們滿腹牢騷,我們彼此抱怨,我們把對方傷的傷痕累累,卻吝嗇於去給他一個擁抱。
全因我們篤定,這段關係固若金湯,就如親子關係一般。
所以你就可以理解麥麥為什麼提出問題,卻不解決問題,冷眼旁觀地看著李行亮一次次做錯題,再給與更多的抱怨。
不是不在乎,只是不那麼怕。
不會離開,四個字,就像是一種隱秘的權力,讓我們肆無忌憚。
但是我們忘記了,親密關係,更需要分寸,因為我們都把內心最柔軟的一面暴露在愛人面前,一個不小心,傷到的,都是要害。
一段永遠不會分開的關係,也會讓人失去邊界。
因為不會分開,所以你的健康、你的工作、你的情緒,都跟我深深地繫結,我把我排在了你後面,也同時,把我綁在了你後面。
所以麥麥說,李行亮每次說自己沒吃飽,她都會焦慮。
而李行亮的工作,也自動成了麥麥最操心的事。
而她的焦慮,又變成了李行亮要面對的問題。
你的情緒是我的課題,我的需求是你的課題。互相糾纏,分不清你我。
但明明,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尊重對方需要什麼,這是兩個獨立個體首先要有的意識。
很多人喜歡《再見愛人》的飛行嘉賓麥子和黃覺夫婦,是因為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了保持獨立又充滿愛意的邊界感。
黃覺:“別吃了,涼了,你吃了會胃疼。” 麥麥:“你是為我好嗎?是為我好,但我現在想吃這個,我要承擔接下來的胃疼,是我的事兒,我有吃這個東西的權利。你愛我,你等下在我胃疼的時候幫我遞杯熱水。”
最後,一段永遠不會分開的關係,還會讓人失去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叫做自我。
黃執中在節目裡對麥麥的“鬼打牆”行為有個解讀,他覺得,麥麥想要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李行亮的內疚感。
只要你一直虧欠著我,我的付出就有價值,我就有價值。
所以,你送的禮物,我要退掉;你的心意,我不能滿意。
因為一旦我高興,你的虧欠感就消失了,我的價值就隨之消失了。
在這個邏輯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最終會過得好。
一起看《再見愛人》的時候,我老公忽然跟我說,謝謝你這些年,經歷了那麼多艱難時刻,你也沒放棄自己,總是興致勃勃地生活,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好。
因為你活得好,帶領著我們一家人也都在好好活著。
這對我來說並不容易。我花了很長時間走到這一步。
我在很年少的時候,曾覺得,自己的情緒是別人的責任,我也把自己完全寄託在別人身上,期待對方幫我彌補我內心的洞,彌補我的缺失。
於是我死死抓住一些錯誤的關係。
限於一次一次失望和衝突,被滿足,又失望的無限迴圈中。
我忽然意識到,為什麼我的價值,我的情緒,要依附在另一個人身上。
這對我來說是很危險的,這意味著,別人有權力掌控我的人生。
這對他來說是很有壓力的,這意味著,他要承載我的人生。
是從那個時候,我開始學習,找到自我。
然後你會發現,我活得清澈,我變得強大,該來的,該得到的,會自己走過來。
而且,我們彼此互不勉強,心甘情願。
一段可以分開的關係,首先是各自獨立的。
我愛你,前提是我有愛自己的能力。
我出於愛照顧你,前提是我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我出於愛跟你在一起,前提是我有獨自活好的能力。
其實我們早晚會分開,生老病死,隨便一項,都會讓我們分開,我們以為一生很久,但其實分別只是一瞬。
只願所有在親密關係中的人們,不要在那一瞬間,充滿懊悔:我本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祝你在世上
體驗只屬於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