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宿敵》帶著廖凡和朱珠的重磅陣容在騰訊影片首播。按理說,這樣一部聚焦現代諜戰的作品本應充滿緊張刺激的對抗,然而開播的三集讓不少觀眾大失所望,居然是個“注水”劇本。觀眾期待的正邪博弈呢?想看的驚險劇情呢?全都在大量“成長故事”裡被稀釋殆盡。現在問題來了,《宿敵》到底犯了哪些“不可饒恕的錯”?
開局三集:軟故事太多,硬故事去哪了?
諜戰劇的魅力就在於緊張的對抗和高密度的情節推進,劇本需要寸土寸金。硬故事、軟故事怎麼分?硬故事就是那些直接推動主線劇情的,比如正反派的對決、情報博弈等;軟故事則是支線情節,作為點綴增加豐滿度,但絕不能喧賓奪主。可《宿敵》呢?竟然在前面三集裡,給男主廖凡的成長經歷留足了篇幅,什麼“被冤枉入獄”“突然失蹤”等一大堆回憶鏡頭堆上來,結果觀眾要看的核心情節被拖成了“泡麵劇”。
這麼一來,想看的正派與反派的對峙不見了,觀眾卻要在男主的冗長背景故事裡摸索情節,感覺就是“我點的是諜戰劇,你上的是慢煮劇”。諜戰劇該有的張力全被拖沒了,開局就跑偏,怎麼看得下去?
敘事手法:一位配角視角,反覆講男主的“前史”
更讓人心累的是,《宿敵》選擇用一個配角的調查視角,以拼圖似的敘事方式去展示男主的過往。整整三集,一個接一個的敘事段落,用這個配角不斷地挖掘男主的往事,結果就是男主的“前傳”倒成了主線。諜戰劇觀眾可沒耐心看這種拉拉扯扯的劇情,好比買票看一場武打戲,結果還沒打上,反倒來了一堆套路回憶。
說句實在話,這種“機械化敘事”是諜戰劇的大忌。按理說,諜戰劇的魅力在於緊湊的節奏,故事的懸疑感和緊張感是靠情節的迅速推進營造的,而不是讓觀眾們去啃這三集還沒完的“男主簡歷”。開局三集要用快短狠的手法把故事核心甩出來,拉住觀眾。這樣的敘事方法怎麼看都像在給劇本硬加水,拖長劇情時長。
情節邏輯不通:科研所的絕密檔案為何非原件不可?
別的不說,《宿敵》的劇情設定上也是槽點滿滿。一場反派混入科研所盜取機密的情節,眼看我方已經提前布控準備抓個現行,誰知用的居然是原件檔案。這是什麼道理?在諜戰邏輯裡,這類情節通常會採用假檔案或備份檔案,釣出反派再順藤摸瓜。而且,劇情還設計了反派去癱瘓科研所網路以便行動順利,結果花大價錢整的竟然是網路癱瘓,掐電源這種簡單直接的操作被放棄了,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觀眾的疑問是:編劇難道不知道情報站的反間策略嗎?就算後續劇情來個反轉是“假檔案”,這掐頭去尾的情節設計也太拖沓。想看邏輯嚴密的對抗劇,編劇卻上了個硬塞邏輯的小插曲。
男主“黑化反轉”太老套:反轉不是翻轉套路
《宿敵》明顯想給觀眾一個“驚喜”——讓人以為男主有黑化嫌疑,後來再揭示其實是“深入敵營的臥底”,好讓劇情來個180度反轉。但老套啊,這種反套路橋段在同類諜戰劇中出現過太多次了,觀眾眼睛一轉就能猜出背後的套路。編劇以為自己給觀眾“賣關子”,實際上早就被人看穿,搞得劇情反轉還沒發生就已經被觀眾“劇透”,懸念感頓時沒了。反轉如果是這種人人皆知的套路,那可真是越看越尷尬。
廖凡“苦情戲”無功無過,女主朱珠乾脆“隱身”
演員方面,廖凡本來是戲骨級別的,按理說演技紮實,但這回他被劇本的“個人成長”注水戲拖得沉悶無趣。照理說,諜戰劇裡角色該有的硬氣感、決斷力全被這種注水成長故事磨掉了,整個表演無法帶動觀眾情緒。更離譜的是,女主朱珠壓根在前三集裡沒有露臉,按常規來說,女主角通常會在前三集裡完成亮相併鋪墊出關鍵劇情。朱珠這“隱身式”出場方式更讓人懷疑:她的戲份是不是就是個花瓶擺設?
觀眾好奇的是,編劇究竟想傳遞什麼?如果朱珠只是點綴,那她的角色存在感基本可以忽略了。
諜戰劇核心是什麼?合理性是底線
一句話,《宿敵》看似大製作,實際卻把觀眾繞進了“成長故事”裡,諜戰題材的核心全被削弱了。作為一部諜戰劇,編劇似乎沒有考慮劇情的邏輯性和緊湊度,反倒加入一大堆冗長背景讓主線“稀釋”了。編劇是不是有點搞錯了?觀眾要看的是真刀真槍的對決,而不是拿著放大鏡去瞧“成長故事”。
真正的諜戰劇,需要角色在複雜形勢中展示靈活應變,嚴密設計的情節推動事件節奏,合力形成劇情的張力。這部劇的問題在於,不僅對諜戰的核心認識不夠,還用一種注水式寫法讓情節缺乏連貫性。總而言之,《宿敵》不應該是一部“前情提要”版的諜戰故事,而應該是一場步步為營、邏輯嚴密的故事。
總之,《宿敵》開局表現平平,觀眾期待看到的是邏輯線上、緊湊有力的諜戰故事,而不是充滿注水劇情的“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