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這瓜越大,才越香!”最近,德雲社的“瓜”不但越來越大,簡直長成了個“地瓜”,讓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楊議先生,這位敢怒敢言的“楊老五”,最近的表現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他直接給郭德綱連送綽號,一個比一個精彩,什麼“郭五一”“郭太抖”“小黑蛋”……大家夥兒還沒笑完,楊老五一句“郭德綱是我兒”又炸響了網路。看得出來,這“德雲社大戲”才剛開始!
話說這事兒是怎麼鬧起來的?都源於一個叫鄭好的年輕人。江湖人稱“鄭洗腚”,光是聽這外號,民間老百姓就知道,這位不是什麼善茬。起初,鄭好是個小角兒,沒啥名氣,後來硬是“罵”出了一番名堂。他學著郭德綱的“毒舌”風格,不僅對同行冷嘲熱諷,甚至公開炮轟德雲社的粉絲群體“鋼絲們”,一句比一句“辣嘴”,把自己擺成一副“誰都不放在眼裡”的姿態。彷彿在他眼中,全世界只有他才會說相聲,其他人全是門外漢。
而德雲社呢?卻對鄭好的這類言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下可好,楊議就看不下去了。人家直接在線上發聲:德雲社這是給自己找事兒呢,郭德綱本事再大也經不起這種消耗!大家夥兒見狀,不免替楊議豎起大拇指——這才叫真性情!誰說“相聲界無人敢碰郭德綱”?楊議這真是拿出“頂天立地”的勇氣來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可是激動了。“吃瓜”群眾紛紛趕來圍觀熱鬧,有人支援楊議,覺得他說出了大實話;也有不少人覺得他是“蹭熱度”“博眼球”。而這一來二去,事件的討論熱度更是節節攀升,連網上的段子手都上場了。
一位網友調侃:“郭德綱和楊老五這場‘罵戰’簡直是相聲界的春晚,讓我們過足了癮!”另一位更狠:“楊老五這是打破了德雲社的鐵飯碗,懟得郭德綱無言以對,簡直是現代的‘千里走單騎’啊!”當然,也有人對德雲社的現狀感到惋惜:“昔日的德雲社曾是我們心中的相聲聖地,如今卻被內部搞得烏煙瘴氣,郭德綱難道真的不明白嗎?”大家似乎把對相聲界現狀的不滿都藉機發洩了出來。甚至有老一輩的“相聲迷”惋惜道:“想當年,相聲界是多麼團結,如今卻變成了一場誰也不服誰的大戲!”
德雲社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說到底,是江湖規矩和新潮流的碰撞。我們不妨拿“春晚”舉個例子,多少老藝術家起初對小鮮肉上春晚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戲子誤國”,可是觀眾的“審美”變了,市場也變了。就連“老一代”也不得不接受“流量為王”的現實。德雲社在相聲界的地位就如同當年的春晚一樣,曾是無數觀眾的精神家園。然而隨著流量文化、粉絲經濟的入侵,內容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陪襯。
現在的相聲,少了些傳統的味道,多了些“娛樂至死”的影子。德雲社能有今天,確實離不開郭德綱的努力,但不代表德雲社的粉絲可以盲目地捧場。相聲是一門藝術,不是娛樂工具,若放任內部搞“抹黑”“互撕”的把戲,最後只會讓觀眾離心離德。
此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其實就是“家醜不可外揚”。德雲社作為一塊“金字招牌”,如果僅僅停留在一時的流量爭奪上,那麼長遠來看必然會失去人心。相聲界需要的是創新,但更需要底線和道德。楊議敢怒敢言,正是給了德雲社一個警示——內部管理亂套,遲早是要出問題的。
作為觀眾,我們可以熱衷於“吃瓜”,但更期待的是德雲社重新找回相聲的本質。如果郭德綱真的像外界所傳言的那樣“給臉不要臉”,那就意味著德雲社在大部分人心中的形象可能也會逐漸走向崩塌。所以,德雲社要想長遠,還是要拿出一點“家國天下”的胸襟,把相聲藝術當成文化瑰寶來傳承,少一些爭鬥,多一些真誠。正如一句老話:“人走茶涼”,觀眾給的熱情不是無限的,“戲子”終究是需要靠本事來立足的。
有句話說得好:“人無完人,水至清則無魚。”郭德綱再有才華,德雲社再火,若沒有清晰的方向和底線,也會迷失自我。希望這次“楊老五懟郭德綱”事件,能讓德雲社深思未來之路。要知道,觀眾們在乎的從來不只是熱鬧,更是相聲的精神。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對於這場“相聲界大戲”,你們怎麼看?是支援楊老五的“敢言”,還是覺得德雲社也有自己的難處?留言區就是你們的舞臺,歡迎各位來聊聊你們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