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演員來說,再怎麼中肯的評價,也不如一個獎盃來得實在,然而,今年的金雞獎還沒開獎,就已經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尤其是對評委席上的“水貨”,產生了巨大的爭議。
這導致一些網友心生不滿,直言這些評委自己都沒得過“金雞獎”,有什麼資格來當評委?還是說,這根本就是一場“表演”?如果這樣下去,金雞獎,到底還能飛多遠?
圖片取材網路
“水貨評委”從何來?
每年的金雞獎,除了提名名單和獲獎名單,最備受關注的應該就是評委名單了,只不過這一次的評委名單一公佈,就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一些與金雞獎幾乎毫無關聯的演員,赫然出現在評委席上,不禁讓人質疑:金雞獎的評委席,究竟有多少“水”?
首當其衝的就是吳越,她的演技不用多說,懂的都懂,近年來更是憑藉《縣委大院》《繁花》等作品獲得了不少關注,然而,在電影領域,她卻鮮有建樹。
雖然她曾提名過金雞獎最佳女配角,但結果卻不怎麼理想,哪怕演技再好,在獎項上沒有體現,怪不得出現在評委席上之後,受到了這麼多網友的質疑。
畢竟吳越幾乎沒有怎麼演過大女主的戲,那些誇她演技好的,也都是一些配角,僅僅以為這些,就能擁有評判電影優劣的資格,這背後的邏輯,實在讓人費解。
與吳越相比,陳坤的入圍更顯得荒誕,這位曾經的“頂流小生”,近年來作品數量並不多,關鍵是口碑也一路下滑。
哪怕是在在口碑還算不錯的《封神第一部》中,他的表現也乏善可陳,短短几分鐘的戲份,讓人感覺如同“打醬油”。
當初,“總管”的小說《雪中悍刀行》翻拍的時候,主角“徐鳳年”呼聲最高的人選就是陳坤,甚至在網友自制的影片中,陳坤幾乎“演完了”這部作品。
然而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陳坤並未參演,雖然張若昀的演技尚可,但對於“徐鳳年”這樣一個活躍在讀者腦中的人物,差的還是有點多。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劇本與原著相差比較大的緣故,沒看過小說的覺得還行,看過小說的就不敢苟同了,因此有不少人說幸虧陳坤沒參演,不然會毀了自己心中“徐鳳年”的形象。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作品好壞,如果陳坤能夠應廣大網友要求出演,那麼他的人氣一定會再上一個臺階,不過現在的他坐上金雞獎評委的席位,沒有人氣支撐的他,受到質疑也就算不得什麼意外了。
其實除了金雞獎,其他獎項的評委陣容同樣令人擔憂,比如北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中,朱一龍、馬麗、屈楚蕭、於適等流量明星赫然在列。
這些演員大多缺乏代表作,甚至連一部拿得出手的電影作品都沒有,卻能夠與資深電影人平起平坐,參與國際電影節的評選,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因此有人說,評委席的“水”,並非偶然現象,這背後,是資本和流量的操縱,畢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一些流量明星憑藉粉絲基礎和商業價值,強行擠進評委席,以提升自身地位和影響力。
他們並不關心電影藝術的發展,只在乎自身的利益,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電影獎項的公正性,也敗壞了電影行業的風氣。
如果說評委席的“水”讓人擔憂,那麼提名名單的“流量狂歡”則更讓人絕望。
提名名單,流量的“狂歡”
比如範丞丞,憑藉《飛馳人生2》的“厲小海”一角入圍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可他在《小巷人家》中面癱式的表情,僵硬的動作,毫無感染力的臺詞,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位專業演員的表演。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演技“拉胯”的演員,卻獲得了金雞獎的提名,這背後,是什麼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被大家吐槽也就不足為怪了。
與範丞丞相比,王一博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三級跳”,可惜的是,他的演技並沒有明顯的提升,關鍵是,他的文化水平,更是被網友稱為“絕望的文盲”。
在《熱烈》中,他的表演依舊青澀,缺乏層次感,這樣一位演技平平的流量明星,卻能夠與沈騰、雷佳音等實力派演員同臺競技,這隻能說明,金雞獎的評選標準,很有可能已經不單單是演技了。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她就是馬麗,她的入圍,同樣引發了爭議,雖然馬麗在喜劇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她的作品大多以商業片為主,缺乏藝術性。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她和沈騰的搭檔,為中國電影行業貢獻了不少票房,但從個人能力上來看,她的表演功力如何,還有待商榷,不過人氣倒是居高不下。
可以說,正是因為流量明星的“狂歡”,讓金雞獎的提名名單備受爭議,一些真正有實力的演員和作品,卻因為缺乏流量和關注度,很有可能錯過本該得到的榮譽。
金雞獎本應是表彰優秀電影作品和演員的平臺,如果真的淪為了流量明星的“秀場”,這無疑是令人痛心的。
甚至連《熱辣滾燙》《周處除三害》等優秀電影作品,也未能獲得金雞獎的提名,這些作品,無論是題材、製作還是演員表演,都堪稱一流。
然而,不光是電影行業,現在的娛樂圈到處都充斥“不合理”。
“半瓶子”的由來
自從這幾年各種綜藝節目的爆火,各種各樣的“評委”也是層出不窮,有的人在行業里根本就是個“半吊子”的水平,卻大搖大擺坐在評委席,對錶演嘉賓進行點評,有一些甚至還是娛樂圈的前輩。
比如丁太升,這樣的人能被稱為“綜藝混子”,就是因為他自己沒什麼作品,卻對薩頂頂、張韶涵這樣的專業歌手點評論足。
這還不算,他還公開嘲諷張傑的音樂“土”,還說刀郎的作品是粗糙的、簡陋的,哪怕後來他被全網封號,也依然不改變自己的觀點。
除了他之外還有“法師”華晨宇,不可否認的是華晨宇確實有一些不錯的作品,但他在做評委時,對毛不易的點評讓很多人看不懂。
就連李誕都曾經質問:“你這麼多年,寫過一首像毛不易這麼好聽的歌嗎?”結果嘛,不言而喻。
其實仔細想想,就連劉德華和張學友這樣的頂級唱將,都不願參加音綜節目充當評委,理由就是他們覺得自己“實力不行”、“資格不夠”。
兩相對比之下,大家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音樂人,什麼才是真正的“綜藝混子”了吧,娛樂圈出現在那種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人,其實是挺悲哀的。
只是沒想到,現在這樣的風氣已經開始蔓延到電影頒獎的舞臺,不知道在這樣的爭議之下,金雞獎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結語
金雞獎的困境,並非個例,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評委席的“水”,提名名單的“流量狂歡”,似乎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潛規則”。
但不要忘了,只有迴歸藝術的本質,這些獎項才有意義,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為流量買單,因為更多人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充滿優秀作品的電影生態圈,你認為呢?
資訊來源:新京報2024-10-28《沈騰、雷佳音、王一博等提名金雞獎最佳男主角,11月16日頒獎》極目新聞2024-10-27《遺憾!他們無緣今年金雞獎》上游新聞2024-11-14《他差點毀了一部神劇,卻被金雞提名最佳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