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一檔名為《》的電視節目走紅。節目直接把山東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領導請到演播室,現場提問題、現場解決問題,被稱為“山東史上最硬核綜藝”。更令人意外的是,今年以來,節目中的不少名場面被截成短影片在網上傳播,收穫巨大流量的同時也收穫了一批年輕粉絲,成為可以與“下飯神劇”一較高下的影片類節目。
嚴肅的輿論監督何以出圈?一個很重要原因,在於節目透過主持人犀利的“問”,與領導幹部應試似的“答”,營造出緊張感和“對抗性”,增加了節目的戲劇性和內在張力。而這種戲劇性又和普通綜藝的“劇本”不同,是在真正推動解決民生問題,因此又格外真實,也更加吸引受眾。這帶來的啟示在於,不管是輿論監督還是主流媒體制作的其他節目,首先要把握好受眾心理和期待,在形式上多下功夫,真正吸引大家愛看、願看,才能實現傳播和引導的效果。
圖源網路
這檔節目吸引人的另一個原因,就在於每一名觀眾都當了回領導幹部的“考官”。面對一個個詰問,有的領導幹部思路清晰、回答流暢,有的領導幹部現場安排解決、雷厲風行,也有的領導幹部表現得如芒在背、如鯁在喉。但不管怎麼樣,只要態度是認真的、解決問題是實實在在的,觀眾反而很能共情。有網友就說,被追問的這些領導幹部,像極了在工作中遇到難題的自己。畢竟,面對棘手的問題,誰會不緊張、不冒汗呢?
近年來,也出現過少數領導幹部在鏡頭前回避問題、顧左右而言他,甚至答非所問、鬧笑話的情況。這除了是由於這些領導幹部缺乏“鏡頭感”,不會與媒體溝通、與群眾交流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面對矛盾不坦誠、面對群眾不真誠。只要是實心為民辦事,給大家解決問題,即便有些窘迫,即便如熱鍋上的螞蟻,大家又怎會不理解、不認可?
更重要的是,這類創新的輿論監督類節目,把很多本來只為“吃瓜”的觀眾,尤其是很多年輕觀眾,變成了關注社會問題、推動問題解決的建設性力量。面對發展中的各類矛盾問題,面對現實中不盡如人意的事件、現象,不是隻有“冷眼旁觀”或“歇斯底里”兩種選擇,而是可以在熱切的關注、理性的討論、建設性的圍觀中,推動問題妥善解決,逐步扭轉各類不良風氣和現象。
改革發展、基層治理、民生改善,需要黨員領導幹部身先士卒、全身心投入,也需要無數網友、群眾的積極參與。你一言我一語,你一舉我一動,大家同心付出,換來的必然是更美好的生活,更加欣欣向榮的中國。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