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晚已經落下帷幕,在這分秒必爭的春晚節目之中,卻有著一個人的獨唱舞臺,沒有舞美、沒有任何的聒噪,她直接靜靜沉默了45秒,卻沒有人反感,硬控全國人民——王菲《世界贈與我的》在前奏人聲部分沉默了25秒,而尾奏人聲再度沉默20秒,這足足產生了45秒的人聲空白。但是王菲登臺後,春晚的收視率引來了高峰。
12年前,王菲以一首《傳奇》成功的科普了全國級別的聲樂藝術美感展示,告訴了所有人歌手可以唱的讓人具有歎為觀止。而此次舞臺大機率是王菲最後一次登上春晚演出。從聲樂角度出發,此次王菲的《世界贈予我的》獨唱,堪稱是整個流行唱法之中情景感塑造最好的留白唱法,其中技術極多,具體音樂細節如下:
1:王菲的唱功:脫離了炫技層次,具有了音樂情緒氛圍塑造,和藝術昇華能力。格外注重哼鳴的人聲共鳴氛圍情緒,邀請每一個聽眾,一同走入自己的個人化音樂世界,小小的休息一下。王菲登臺,整體的節目氛圍從極致的熱鬧,極致的複雜舞美的大場面空泛情緒,轉變為個人化、與你我相關的純粹安靜、獨處獨唱的傾聽期待。這是因為她透過唱功,完美的共享了自己音樂世界。
這種瞬間讓人從春晚熱鬧的空泛大眾情緒,進入個人化的音樂私人聽感體驗能力,是非常罕見的音樂天賦。在整個華語音樂之中,只有王菲能做到,包括周深在內的很多頂級歌手都無法做到。原因在於三點:完美的技術、高超的專業度、以及純粹的音樂思考
王菲的演唱不是單純的表演,而是在思考,如何透過歌聲向聽眾發出邀請,來到自己的音樂世界。方向就是:情緒共鳴。方法就是:歌唱的腔體共鳴。王菲的咬字、音域、音色、音樂型別、腔體邏輯、聲帶閉合、發音位置,都是基於頭聲共鳴的優勢,來構造的唱功體系。這意味著著:王菲她的演唱,不會出現一種單純的頭聲炫技,而是每一句話都具有極高的泛音空靈聽感,這樣的鋪墊就意味著中低音和高音之間的壓力共鳴差別,會導致情緒的推動。王菲的頭聲共鳴泛音,是所有歌手內最清晰、最穩定、最好聽的歌手。泛音,在中國古代的古琴之中被稱之為天音。泛音是主要的空靈感源頭,天然擁有一種古代血脈的文化加持。並且從高音區往下的中低音輻射,王菲的音色泛音感是最強烈的。不僅僅是在高音區,中低音區的尾音延音上,王菲的頭聲共鳴依舊驚人,遠遠高於其他職業歌手。
基於頭聲哼鳴的體系細節如下:
咬字——中文單音化咬字後,全部歸韻到哼鳴上,延音極多,這就讓頭聲泛音舞臺最大化,氛圍感拉滿。也是留白的關鍵,咬字清晰給與歌詞的聽感意義,但是最終會透過哼鳴的歌唱來昇華咬字的情緒,而這就是音樂的留白思維。
音色——普遍點觸咬字+哼鳴尾音化,咬字的音頭提供顆粒度和明亮度,音尾同樣作哼鳴的弱化處理。類似於河流這條河流一直在持續,而橋樑就是點觸。依舊是在鋪墊氛圍感。核心反而由音色轉為了共鳴。思維完全不同,其他歌手還在糾結咬字,她已經具有藝術氛圍思考。音域——普遍集中在C4-D5,整體的音區其實偏高,因為頭聲啟動的聲部是很難低於中聲部的,但是也不會超過D5,頭聲超過D5之後,就無法咬字,所以實際上最好的音區都是集中在A4-D5之間。腔體——核心中的核心,要求通道一定要開,足夠開放,才能有持續的共鳴泛音聽感,一旦哼鳴斷了的話,實際上王菲的唱功就會崩盤。所以腔體才是王菲唱法支撐的核心。但是實際上王菲已經偏向於CD錄音室型歌手,她的現場很難唱出這種效果。
基於這兩點和體系的細節,用大白話講就是:王菲的唱功體系,是她自己給自己設計的一套完美個人唱法邏輯,以頭聲泛音的空靈感,來表達音樂情緒的留白,是純粹的東方藝術思維。王菲她不同於其他歌手去學習聲樂技巧,比如說:強混、弱混、咽音、聲帶邊緣化等等技術。王菲她對於音樂的理解是:這種唱法可以表達我對於音樂的理解,我就死磕這種唱法。至於說什麼倒嗓不倒嗓不重要,誰不會老?重要的是我現在是否可以做自己?這就是王菲的魅力。
流行音樂的藝術邏輯是:極致的個人化,極致的標籤化,才是最高的時尚和商業寵兒,也是一個人堅持自我理解的人格魅力。而王菲的聲樂留白,是基於如下聲樂細節:
王菲的歌唱體系是哼鳴體系,而不是張學友等人的咬字型系。唱法體系是基於頭聲泛音為核心,但是泛音的音量極小,普遍無法在中低音表現出較高的空靈感。而在聲樂歌唱之中:哼鳴是可以解決泛音不足,空靈感和情緒氛圍不足的問題。簡單說就是:王菲在20年前,就理解了當下單依純的專業級別:哼鳴才是歌手演唱的本質,可以提供極強的沉浸感。
王菲的咬字位置十分靠前,目的在於:力求頭聲通道完美。很多人會說王菲的咬字很奇怪,甚至於認為王菲的唱功體系也是基於和張學友一樣的咬字思維,但實際上是本末倒置的。王菲的咬字是一個典型的聲樂技術表達:抬蘋果肌的微笑咬字是可以極好的釋放頭聲通道,代價是咬字有點咬牙切齒,發音點靠前,同時音色很薄,很脆。音色的聽感變化會很大。
但不會出現割裂感,因為:王菲屬於哼鳴體系,哼鳴提醒的情緒邏輯並不是在傳統的音色技巧上,而在腔體上。當王菲需要低沉的時候,她不需要更高咬字位置,只需要擴大胸腔的共鳴,就可完成情緒的鋪墊,也就是說:哼鳴才是情緒根本,而不是音色。
王菲深諳此道,所以本質上王菲的唱功,之所以空靈、感染力強、能夠讓人瞬間抽離的原因是,她的所有處理,全部都是在鋪墊情緒,穩穩抓住共鳴能力。
2:基於完美的人聲氛圍獨唱能力,王菲的舞臺團隊做到了留白的暴力美學。
我們知道了王菲的唱功是可以支撐起一場大型演唱之後,他的團隊基於這一點,做出了完美的舞臺搭建,細節如下:
音樂型別是慢板,完美契合人聲的展示空間。《世界贈予我的》速度是62BPM,典型的慢板抒情歌手。慢板的優勢在於歌手的情緒非常綿延,有一種傳統文化內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同時慢板對於歌詞天然具有一種思考暫停的優勢,可以很好的讓聽眾擁有時間去理解音樂和歌詞之間,以及歌手的表演是否具有聯動和情緒統一表現。
作曲之中長音很多,長音旋律是抒情核心,也是聲樂的共鳴核心。抒情歌手也有很多切分較多的曲目,而此次《世界贈與我的》在作曲層次上完全是以讓王菲展露人聲舞臺為根本方向,而設計的旋律。編曲之上,全程留白,釋放人聲舞臺空間。這一次的編曲,就一個鋼琴,在王菲人聲出現的時候,整個伴奏只有一架鋼琴。這是一個傳統聲樂思維,在聲樂比賽之中,通常只有一個鋼伴,近似於清唱。而副歌給了很薄的絃樂。全都是以人聲為構造的編曲選擇。
基於以上所有的細節,王菲才能做到讓春晚給他一個足足45秒的沉默。這45秒的沉默之中發生的事情是:讓觀眾情緒冷卻下來,抽離此前的喧囂,最好傾聽我的準備。而王菲報以最高的唱功情緒和音樂氛圍娓娓道來,完成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表演。最終依舊安靜的退場。
這種沉默,放在春晚的舞臺上,其實是一種非常極致的聽感暴力美學。強烈的對比之下,會具有強化聽感和人聲美感的效果。希望未來王菲有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