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六部電影,各自提前個把月摩拳擦掌,意圖打響開年的第一槍。據電影局統計,新年第一天總票房破18.05億,創造了新的單日票房和觀影人次記錄。
到大年初三,徐克執導的《之俠之大者》累計票房已達4.65億。
涉及金庸名著改編,爭議自然不小,但“徐老怪”的名號在外,又有頂流肖戰的票房號召力,慕名前去電影院一探究竟的人不在少數。
影片不足之處是有的,囿於時長,大體量的故事壓縮成一個多小時時長,很多情節一筆帶過,不少人物成了徹頭徹尾的工具人,個別地方的處理沒看過小說的根本看不明白,故事顯得有些支離。
但大醇小疵,優勢也明顯的。
像是影帝暴改的“歐陽鋒”,和他的團隊承包了影片所有的笑點,學了個假教材《九陰假經》囂張狂妄,卻在城頭被郭靖打的落花流水。
待國師問起二人交手誰贏時,他的嘴比功夫更硬,戰術性停頓了一下:彼此彼此,可以說是我……險勝。
蒙古籍演員巴雅爾圖飾演的大汗形神兼備,彷彿從歷史書中走出來的一般。
有了這些影帝級別的大咖保駕護航,整體方向偏不了。
但這部電影,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扮醜的梁家輝,不是扮糙的肖戰,不是外形差點意思的莊達菲,不是開始演母親的港姐蔡少芬,而是華箏的扮演者張文昕。
在電影上映之前,張文昕這個名字大家從未聽過,華箏是她的處女作。她可太有靈氣了,一出場就一鳴驚人,讓黃蓉一部片子白演了。
徐克向來擅長拍女性角色,美豔不可方物的林青霞在他的鏡頭下更具韻味,王祖賢、張曼玉等,無不是在他的電影裡將風情發揮到極致。
他擅於發現女演員的美,以及她們身上的特性,張文昕戲外看起來五官寡淡、身材瘦弱,無甚特色,在徐克的鏡頭裡,卻至情至性,驍勇豪爽。
若繼續上演華箏、黃蓉與郭靖小情小愛的“三角戀”,勢必會落入窠臼。
徐克大膽改編,給“蓉箏”來了一條友誼線,二女雖愛上同一個人,但皆獨立灑脫,自信從容,誰沒成官配都讓觀眾遺憾。
黃蓉受困,不是男主從天而降英雄救美,而是華箏踏馬而來。
華箏不再是以往《射鵰》版本里為情為困的傻白甜形象,而是英姿颯爽的草原公主,看向的一個眼神就有絕對的威懾力,用蒙語說出“走”更是張力拉滿。
這才對味嘛,那可是成吉思汗的女兒,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草原雛鷹。
帶黃蓉去自己的蒙古包裡給她清理傷口,聽說她從中原而來,因為心上人郭靖的原因,她對黃蓉也莫名親近,就差成為姐妹。
後來得知她的身份,兩人要比武較量,可見黃蓉一腳踩空,她還是會下意識地叫她小心,心底終歸是柔軟善良的,哪怕之於情敵。
影片裡刪除了很多她西征的戲份,那些她穿盔甲戴氈帽驚豔觀眾的颯爽形象只出現在宣傳影片裡,無緣上大熒幕。
而脫下戎裝,她也不過是個正值芳華的少女,有稚嫩的臉龐,青澀的眼神裡藏著對於心上人的滿滿愛意,以及愛而不得的隱忍無助。
所愛之人,定會努力爭取,借“大汗想你做金刀駙馬”說出自己心中所願。
但得知他去了一趟中原已經有心上人,沒有哭哭啼啼、撒潑打滾,而是一句“我不是非你不嫁”,勒起韁繩,瀟灑轉身,只留給郭靖一個決絕的背影。
這一版是對“靖箏”單向愛情的最好註腳,無數觀眾看完電影后都表示這是唯一一版看完後覺得郭靖應該選華箏而非黃蓉的《射鵰》。
也是第一次在男主視角的電影裡看到如此鮮明的女性角色,張揚,熱烈,灑脫,堅韌而自信,徐克果真是會拍女人的。
當然,張文昕也是有靈氣的,徐克曾在採訪中說過選新人張文昕的原因,他說每個人物都有很特別的性格,一眼看下去就記得她是故事裡的什麼人物。
簡而言之:有辨識度。
張文昕進組前就提前學了騎馬,當她輕鬆上馬的那一刻,已經贏了一半。
172的高挑個頭,眼神裡有未沾染娛樂圈名利場的清澈,扮上華箏的造型已經讓人眼前一,又有帶感的人設,完全秒掉了黃蓉的風采。有人說華箏是這部影片最完整、最出彩的角色,甚至可以說是唯一。
徐克用這個新人證明了自己寶刀未老,挑人的眼光一如既往地老辣。而隨著這部電影的熱映,張文昕也正式以一個漂亮的筋斗雲翻進了演藝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