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啊,確實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你不得不承認,她的嗓音,曾經是無數人心中的天籟。可惜,這一晚,儘管她的名字依舊能讓人激動,但似乎沒有帶來任何突破性的“出圈”表現。更讓人關注的,倒是她那看似滿含深情的鞠躬和雙手合十——這一幕,立刻被樂評人“聲理學”直指為“作秀”。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吐槽:“怎麼能那麼輕易就看出慈悲和虔誠呢?人家假唱,結果卻被贊成瞭如此美好的表演,簡直不可理喻。”
說實話,能在這麼大場合上做出假唱,已經不再是什麼稀罕事了。尤其是春晚,觀眾多,壓力大,大家能不能一心一意唱好,誰都知道,舞臺上的聲音並不完全代表著歌手的真實表現。我們都能理解,尤其是對於一些演員和運動員來說,能在春晚這個舞臺上順利演出,已經不容易,假唱成了他們規避風險的一個“聰明選擇”。
不過,講真,春晚這個舞臺,真得對得起“春晚”三個字嗎?這麼多年,它確實成了不少明星實現財富和名聲的跳板,但與此同時,它也漸漸變得像一場商業化色彩濃厚的“聯歡會”。當下的春晚,不再是最初那個專注純粹藝術的舞臺,而是變成了一個“無數藝人和團隊精心策劃、提前排練”的大聚會。面對如此環境,誰還敢冒險真唱呢?
不過問題來了——當這些現象變成了常態,尤其是春晚這個舞臺越來越注重娛樂化,而忽視了舞臺表演的嚴謹性時,難免會有人對歌手的真唱能力提出質疑。網友們可不樂意看到明星們的這種“不尊重”表現,尤其是王菲這樣一個已積累了無數輝煌成績的歌手。有人甚至表示,春晚不僅是一個節目,它代表了某種文化和歷史,一些草率的表現不僅會破壞觀眾的期待,也會對年輕一代的藝術創作風氣帶來負面影響。
對此,樂評人“聲理學”又開炮了,他繼續怒斥:“怎麼能在春晚這種場合,信口開河地歌頌假唱現場?這是對藝術的不尊重。”他的憤怒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春晚可是全國直播,這個舞臺代表的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假唱的風氣若蔓延開來,未必對整個音樂行業是好事。
但說到“假唱”這一話題,我們是否也應該換個角度看?許多人強調,“春晚是個聯歡會,不是歌唱比賽”。這個觀點倒是值得我們思考。畢竟,春晚是全中國人關注的最大綜藝之一,歌手們的“真唱”能力,未必能夠與演技、肢體語言、甚至臨時編排的舞蹈相提並論。在那樣的緊張氣氛和巨大壓力下,誰又敢保證不犯個小錯誤呢?若假唱能避免這種失誤,或許也不失為一種更成熟的舞臺處理方式。
然而,不管如何,作為觀眾,我們還是更希望看到的是歌手們真實的演繹。假唱歸假唱,假作歸假作,總得有個底線吧?特別是對於那些如王菲一樣的天王天后,我們當然不希望她的舞臺魅力僅限於“合十鞠躬”的一瞬,而是希望她能用那份天生的聲音感染每一位觀眾。
畢竟,不論真假,舞臺上的每一分表現都關乎歌手的風格,關乎他們對音樂的尊重。而每個人的態度,也都對映出了他們對藝術的理解。王菲的春晚表現,如果說是“作秀”也好,“真誠”也罷,都無非是她給這個舞臺增添的一份獨特色彩。我們可以在其中品味出不同的解讀,但不必因此過於苛刻。
總之,春晚的假唱風氣似乎是一種“不得不為”的選擇,但它是否會改變整個音樂行業的演繹標準?在這個“表演至上”的時代,難以給出確切答案。不過,如果我們能從更多的角度去理解這些舞臺上的歌手,或許會更加寬容一些。畢竟,唱歌不全是關於音準和技巧,有時候,舞臺的魅力,也來源於你如何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如何用你的肢體語言、你的表情傳遞出情感的共鳴。
春晚的舞臺,需要的是“尊重”與“真誠”,而這些,正是每個藝人應該帶給觀眾的最基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