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上映了,買票的時候那叫一個詭異。我當時就納了悶了,明明顯示沒剩幾張票,結果到了電影院,好傢伙,廳裡沒幾個人!都快開場了,好位置居然空著,沒辦法買了個最好的位置進去,結果整個廳就七八個人。這是演的哪出戏啊?
直到我潛入某主演的粉絲群,才見識到什麼叫“賽博盡孝"!群檔案《購票兵法》第一條赫然寫著:"優先買邊角票保住排片率,黃金座留給路人撐門面(雖然根本不會有人來)"。大粉頭子激情開麥:"姐妹們!哥哥的票房就是咱們的電子功德簿!現在不衝,難道等哥哥去直播間跟網紅PK喊謝謝老鐵嗎?"這操作讓當年"鎖場"的前輩都直呼內行。00後粉絲們左手花唄右手白條,硬生生把午夜場買成"陰間包場"。有學生黨在哭窮"這個月只能吃土了",立馬被群嘲:"連50張票都衝不起,算什麼生命粉?建議眾籌給你眾籌個黑粉籍!"更離譜的是有人曬出網貸截圖,評論區清一色"為哥哥負債是福報"——好傢伙,釋迦牟尼看了都要連夜改PPT!
最玄幻的是平臺資料:午夜場顯示"滿江紅",實際放映時檢票小哥撕票撕了個寂寞——全程就進來只野貓,蹲在VIP座位上看完了整場。經理老王掐著人中算賬:"電費都比票房高!這群粉絲是來給我影院搞碳中和的吧?"想起《西遊記》裡小妖們給大王湊生辰綱,粉絲還在玩這套"賽博上供"的把戲。只是苦了那些被網貸催債的粉絲,和對著空蕩蕩影廳懷疑人生的保潔阿姨。有粉絲在豆瓣曬出"為哥哥買票餓出低血糖"的病歷,評論區居然刷起"血糖換票房,功德+10086"——建議直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字就叫《當代肉身佈施圖鑑》。
"當資料需要100%造假時,粉絲就敢掏空六個錢包"。孔夫子要是活到今天,怕是要把"過猶不及"刻成應援手幅發給狂熱粉——追星追到借網貸,這哪是捧角兒,這是給閻王爺送KPI啊!想起《史記》裡那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如今倒成了"天下刷刷皆為資料狂"。粉絲們把邊角票買成護城河的模樣,像極了《圍城》裡說的"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只不過這座資料圍城裡,困著的全是自我感動的韭菜精。建議以後電影片尾加播《勸學篇》:"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資料也",橫批:"水能載舟,亦能煮粥"!奉勸各位:莫學精衛填資料海,要當大禹治洪水票。古語有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虛假繁榮的泡沫再大,也扛不住市場這根定海神針一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