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紙枕書
編輯|酒醬紫
69億!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的累計票房已經突破69億,預測內地總票房將達到108億。
這是在整個中國電影影史上都沒有過的紀錄,國漫真的崛起了,並且迎來了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
不僅如此,電影早已走出國門,超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票房成績,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這就是實力的體現。
當然,一部電影火爆之後,必然會引起多方的破防,比如某些外國人就開始嘲諷《哪吒2》是除了中國,沒有人關注的10億美元級別的電影。
這種現象並沒有讓觀眾感到意外,畢竟當初《戰狼2》躋身全球電影票房百強的時候,也有人質疑票房的99%都來自於中國大陸。
對此,吳京的回應——
“所以呢,不是錢嗎?”
這句話懟得太好了,同樣適用於《哪吒2》的現狀。
因為無論外國人承不承認,中國市場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中國電影達到新的level,不服不行。
與此同時,我們也更直觀的感受這部影片對於當下春節檔有多麼重要。
01 拯救春節檔
如果沒有《哪吒2》的上映,我想象不到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市場該有多麼慘淡。
不信?先來看最受期待的影片《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上映11天后票房才突破10億,距離第一部的成績差了一大截。
烏爾善與演員們在路演現場被觀眾指著鼻子痛罵,路人緣直接崩壞,第三部的票房都不容樂觀了。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第二部的製作太粗糙。
前期宣傳說製作多麼用心,投資將近10億,結果殷郊法相的設計還不如網大看著有質感,再加上劇情注水,配角加戲,讓觀眾只覺得如坐針氈,更心疼自己的電影票錢。
看來烏爾善這一次真是搬起石頭砸到自己的腳,白瞎了觀眾們的信任。
而另一邊《紅海行動》的續作《蛟龍行動》本來也得到了不小的關注,博納對此高度重視,結果當下累計票房才3億出頭,賠得底褲都不保了。
這也不怪觀眾不給主旋律影片面子,實在是官方的操作過於迷惑,放出來的物料裡中國演員們讀劇本都要防著外國演員,弄這麼一出反而顯得做作又尷尬。
而且對比第一部,第二部以流量演員為賣點,這就屬於自降逼格,也難怪達不到之前的成績。
還有肖戰主演的《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因為徐克導演親手操刀,原本還讓人升起一絲希望,然而該片同樣差評滿天飛,浪費了經典題材,粉絲刷票房的行為也導致排片少得可憐,成績不如意也是活該。
事實證明,不是餃子導演需要春節檔,而是春節檔需要餃子導演。
而且他也用實際行動給中國電影的創作提了一個醒,只有將錢花在正地方,才能拍出真正的好電影。
02 國漫站起來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於《哪吒2》的期待也沒有太高,畢竟在這部影片之前,這些年國漫水平的提升不算太顯著,受眾群體自然有限。
然而餃子導演的創作讓觀眾看到了國漫更多的可能性,其中三大突破不能忽視。
其一、製作上的突破。
電影沉澱五年之久,主創們在這段時間沒有躺平,而是真的進行了全面升級。
以哪吒的形象為例,皮膚上的小絨毛、肌肉運動的方式、服裝刺繡紋理都有著精心設計。
更不用提影片中讓人耳目一新的場景,對此餃子導演表示:“要做好作品,必須打磨呀,這個時間是省不了的”、“要把作品做好才是第一位的。”
努力總會得到回報,你看,《哪吒2》的用心就被觀眾看在眼裡。
其二、核心上的突破。
在傳統動畫電影中,主角的思想核心其實都比較模式化、套路化,久而久之,連觀眾的思維方式都已經固定。
而餃子導演在電影中就打破了這種套路,申公豹、石磯娘娘、土撥鼠妖怪等看似反派的角色都秉性純良,真正的“惡人”反倒是自詡為正派仙家的無量仙尊,何其諷刺?
同時,哪吒對於神、魔、妖身份的反思也體現出導演想要表達的一種突破規則與限制的精神,這一點也無疑是讓觀眾感到豁然開朗的設計。
而中國電影也需要像餃子導演這樣的人,多思考、多創新,用熱愛發電,用作品說話。
其三、態度上的突破。
現如今的中國電影創作者,很少有像餃子導演這樣踏踏實實去做電影的人了。
更多的導演都離不開商業價值、流量紅利等,創作初衷只剩下了眼前的利益,這樣的態度是無法真正做好電影的。
所以餃子導演憑藉《哪吒2》封神,這種情況本身就能給予小導演們激勵,也狠狠扇了一些大導演的耳光。
而這一切都是立足於觀眾的,正如採訪中他所說,“預期已經拔得那麼高了,動用那麼多資源,人力物力去做《哪吒2》,機會是不能糟蹋的!”
若是中國導演都有這個認知,何愁沒有好電影?
03 結語
《哪吒2》目前的票房漲勢依舊是一騎絕塵,其實它已經創造了奇蹟,但腳步仍未停歇,還將繼續重新整理紀錄,為國漫爭光,絕對是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給觀眾們的最大驚喜。
而成功也將伴隨爭議,從網上一些不合時宜的評論也能發現這部影片讓許多人感到破防,這正是市場所需要的火藥味。
沒錯,中國電影想要長期發展,勢必要感受到危機感,某些養尊處優,只知道割韭菜的導演們也是時候認識到觀眾想看的到底是什麼了。
我們不缺好的電影,我們缺的是願意做好電影的人。
希望未來還有更多的“餃子導演”用實力說話,為觀眾帶來一部又一部的封神之作。
那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