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于波用260萬買下雍和宮旁邊的兩座,幾年後,朋友對他說:“我出6個億,買你一個院。”于波搖了搖頭:“我對錢沒啥興趣。”“是是是,要不你當初也不會不聽我們勸阻執意購買了,事實證明你的堅持是對的。看著你現在住的這麼舒坦,我是真羨慕啊。”朋友來回在四合院中轉著,語氣中是滿滿的羨慕。于波也只是聳肩一笑,他也覺得自己當初還真是賭對了。要知道當時買這兩座小院子的時候,于波手中的錢也不是很多。他買下兩座小院子,幾乎耗盡了手中全部積蓄。親朋好友無一不阻攔他,只不過沒有攔住而已。在當年來看,兩座面積不大的破院子,根本就不會有人買,更何況價格也屬實不低,大家更傾向於購買漂亮、敞亮的樓房、別墅。相較於大眾思維,于波顯然更加理智。他明白自己作為一個沒啥野心,而且一沒背景二沒資本的男演員,自己的“花期”以及星途事業充滿了不確定性。在娛樂圈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哪怕是爆火的明星,可能很短的時間就會面臨過氣。買房子是為了有個固定的居所,讓自己在異鄉有個歸屬感,更方便工作和紮根。如果用全部的積蓄去購買超出能力的東西,尤其是房子這種大額固定資產,顯然風險很大。于波是一個慾望很低的人,他想舒適的生活,並不想做出超能力範圍的消費。作為一個東北人,于波因為機緣巧合進入了演藝圈,為了事業想要定居在北京。骨子裡,無論是他還是千千萬萬正在北漂的人們,誰不想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房子呢。拍了很多戲以後,看著手中逐漸豐滿的錢包,于波第一時間就想買房。在哪買、買什麼樣的房子,一度讓他陷入苦惱和糾結中,直到這兩座小院子的出現。地理位置處於市中心,房子雖然破敗一些,但是買什麼房子不需要自己裝修啊,花錢捯飭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就好了麼。在北京這座大城市,不僅有了房子還有了院子,簡直就是于波的夢中情房。如今在看于波的生活狀態,偶爾接接戲,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事業下滑確實戲不太多了,同時也有了更多的屬於自己的時間,他就可以窩在家裡舒服的擼貓、喝茶、曬太陽。二十年前的那個大膽決定,讓他後半生都生活的更加滋潤。當然,于波之所以過成如今的模樣,主要是源於他的性格。身處複雜的演藝圈,他依舊能夠說出:“我是一個沒有圈子的人”。足以可見於波的純粹,不會被繁華迷失了雙眼,安安靜靜過自己的生活,這才是幸福的本質。同樣作為影視明星,大多數的人不會選擇“安於現狀”,都會想盡辦法去“曝光”自己,增加知名度。畢竟有了名氣才能掙更多的錢,有更多的機會,過上更好、更舒適的生活。其中,也不乏真有些人確實很熱愛表揚這個事業。不過,像于波這樣能心平氣和接受自己“過氣”的演員確實不多。在這個被動“卷”起來的時代,無論是各行各業都不可避免被卷。有些人一把年紀了,為了生存,是的不是生存而是生存,依舊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上。沒戲可拍的時候,沒有人認識他們的時候,事業一度面臨崩塌,他們同我們一樣面臨生活壓力。于波能清楚看清自己的位置和處境,他力所能及的滿足自己喜好,還能滿足自己生活所需。這一點來看,他就已經完勝了很多人。人們之所以羨慕于波現在的四合院,只不過看到了四合院“升值”了,看到了它優渥的地理位置和舒適的環境。換個角度看,這何嘗不是一種理智的回贈呢。減少焦慮和攀比,理智的看待自己和生活,才更容易收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