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電才
近幾日,國內預製菜龍頭安井食品成為了股民心中“人人喊打”的物件。
起因來自於一則公司計劃赴港上市融資公告。1月20日,安井食品在公告中稱,為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及海外業務佈局,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根據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及運營需要,公司擬在境外發行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此公告一出,週一開盤,市場隨即給了安井食品一個跌停板,並讓公司在此後三天繼續放量大跌,四天累計跌幅達到16.91%,總市值則跌超40億人民幣。這無疑給了安井食品股民們當頭一棒。
再仔細深究,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安井食品賬面上還躺著約52.31億元的現金,公司快到期的1.2億閒置資金也不打算贖回。而自公司上市以來,安井的股東們累計減持套現已經超過63.36億元。安井食品缺不缺錢尚且無法蓋棺定論,反正股民們的心理防線,是徹底崩塌了。
01 融資為減持還是為擴張?
安井食品成立於2001年,最初主要從事速凍米麵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後來將業務拓展至速凍火鍋料製品,近幾年又開拓了預製菜賽道。
因為業務的不斷擴張,自2017年於A股上市後,安井食品進行了數次大大小小的融資。其中,2017年2月上市募集了6.01億元,2018年7月發行5億元可轉債,2020年7月發行可轉債融資9億元,2022年3月非公開定向增發56.75億元,四次融資總規模達到了76.76億元。
對比之下,IPO後安井食品累計分紅八次共計僅有12.5億元,且其中有近一半流入了原始股東的錢包。
不僅如此,安井食品還頻頻出現大股東與高管減持的現象。資料顯示,公司控股股東福建國力民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套現超30.74億、董事長劉鳴鳴套現超14.56億、總經理兼董事張清苗套現超9.34億、副總經理黃建聯套現超4.09億、副總經理黃清松套現超4.27億,合計套現超63.36億元。
公告顯示,安井食品的融資用途基本上是產能擴張。2017年至2022年,安井食品的產能從32.8萬噸擴張至94.4萬噸,翻了兩倍多。前幾年所募集的資金還有切實地用於產能擴張,但2022年那次56.75億的定增實際上卻只用了20多億。
2017年至2023年Q3,公司現金佔總資產比例分別為16%、17.4%、13.3%、11.7%、13.1%、34%和31.3%,近兩年的現金佔總資產比例明顯上升。
在現金流比較充沛的情況下,安井食品還有繼續在港股上市融資的打算,令不少股民覺得太過貪得無厭。尤其是在被問及海外業務具體有何佈局計劃時,公司含糊其辭的態度,更令股民加深了大股東們不過是想融資套現的想法。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對《電與店》表示:“目前國內的預製菜賽道仍然有不小的市場增長空間,雖然這個行業是比較卷,出海有一定可行性,如東南亞等華人較多的市場與國內飲食習慣較為接近,但在賬面還有不少資金的情況下赴港融資,哪怕專款專用,還是顯得太著急了。”
“去年國內減持新規出臺,對股份減持行為有了更嚴格的規範。A股上市公司想要減持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監管壓力與輿論壓力。在港股上市的話,如果公司股東申請H股全流通,那麼就可以在港股減持,降低一些來自監管的壓力。”上述券商研究人士補充道。
02 市場風格不吃香了?
事實上,自上市後,安井食品也確實稱得上是一支不錯的成長白馬標的。從業績上來看,2018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從42.59億元增長至121.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0%;淨利潤則從2.7億元增長至11.0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42%。公司的股價,也從2017年上市到2021年最高點,大漲約20倍。
尤其是自2018年便開始佈局的預製菜業務,儼然已經成為安井食品最為亮眼的新增長點。透過自產+併購+貼牌的方式,安井食品形成了“B端為主,BC兼顧”模式,並推出了大單品策略,如小龍蝦製品等。2019年至2022年,安井食品菜餚製品業務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38.13%、23.26%、112.41%和111.61%。
預製菜賽道的火熱,加上安井食品自身的經營能力,讓公司也收穫了不少機構青睞。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Q3,安井食品的機構持倉家數達到了161家,總持倉佔流通股比例達到52.81%。
但就是這樣一匹成長白馬,股價從2021年最高點至今,已經跌去70%。但從近幾年的業績來看,安井卻仍然處在一個增長的狀態中。
“這其實也與市場風格有關。2020年至2021年中,市場會比較青睞這種消費成長大白馬。在全球貨幣寬鬆的週期,以安井食品為代表的消費大白馬們承載了過量的資金湧入,造成短時間股價與估值齊飛,過度消耗了此後需要緩慢發展的估值。在美聯儲加息收水的過程中,安井這類消費大白馬又不得不經歷殺估值的過程。”上述券商研究人士對《電與店》分析道。
目前,安井食品的股價已經下降至15倍多,但市場的爭議與分歧依然巨大。“從估值來看,安井的估值確實降了不少。但現在大部分行業已經進入存量經濟時代,高成長帶動股價大幅增長將越來越少。既然賺不了股價增長的錢,自然是那些高股息的企業以後會成為市場主流。”上述券商研究人士補充道。
在這種市場風格偏好下,不少企業都開始紛紛提高股息率。但安井食品似乎並沒有加大分紅力度的打算,仍然延續了之前高成長的思路,希望將利潤用來不斷擴張市場。在一個依然處於成長期的賽道,這或許無可厚非,但卻在當下整個二級市場環境中顯得格格不入。
週五,經過四天大跌以及股民瘋狂吐槽後,安井食品釋出公告稱,控股股東國力民生自願承諾自告知函出具之日起5年不以任何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面對這顆姍姍來遲的“定心丸”股民們也看法不一。股票社群中有人認為“非常有誠意了,不要過分挑剔了,人無完人”,也有人依然表達不信任“這個承諾如果不具有法律效應那就是空頭支票”。
信任不是一天建成的,安井食品的自證之路,還有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