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鋒鋰業(01772)再遇“滑坡”。
1月30日晚間,贛鋒鋰業披露了2023年全年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將出現大幅下滑,同比下降69.76%至79.52%。在鋰行業正處於下行週期之際,贛鋒鋰業顯然也逃脫不了“週期影響”。
據悉,在全球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背景下,鋰行業近年來經歷了顯著的繁榮期。然而,隨著市場的逐步飽和和競爭加劇,鋰行業的週期性波動開始顯現。贛鋒鋰業作為鋰業龍頭企業之一,自然受到了行業週期性波動的直接影響。
後續,如若鋰價繼續下行,贛鋒鋰業還會遭遇業績滑坡嗎?
業績“縮水”明顯
贛鋒鋰業的業績縮水,顯然是整個鋰電產業鏈“承壓”的縮影。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30日,已有10家鋰鹽、鋰礦上市公司公佈了2023年業績預告,業績均大幅下滑,其中三家公司預計由盈利轉向虧損,7家預計淨利潤大幅下降。
舉例來說,2023年全年,雅化集團預計歸母淨利潤下降逾90%,盛新鋰能、西藏礦業、融捷股份歸母淨利潤則預計下降超80%,鹽湖股份歸母淨利潤則預計下降超40%。而江特電機、威領股份則由盈轉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分別於2.5億元~3.7億元、1.9億元~2.5億元。
贛鋒鋰業作為鋰業龍頭企業之一,覆蓋產業鏈上下游,自然也在這一次“業績下滑潮”中首當其衝。
今年第三季度,贛鋒鋰業實現營收75.37億元,同比下滑43%;實現歸母淨利潤1.60億元,同比下滑98%;扣非歸母淨利潤為2.39億元,同比下滑96%,整體業績低於市場預期。
以此計算,這也也意味著Q4的淨利潤預計將出現大幅虧損,預計在-18億元至2億元之間。這表明贛鋒鋰業在第四季度面臨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也凸顯出行業週期性波動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嚴重影響。
對於業績大幅下滑,贛鋒鋰業表示,2023年,受鋰行業週期性影響,終端需求增速放緩,鋰鹽產品價格大幅下降,鋰礦原材料價格跌幅小於鋰鹽及下游產品價格跌幅,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此外,公司根據會計準則對相關資產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故公司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在業績下降的影響下,港股贛鋒鋰業股價從最高130.805港元/股,跌至2024年2月1日的21.25港元/股,股價累計跌幅超過83%%,市盈率TTM也跌至不到4倍,贛鋒鋰業創始人李良彬也在2023年失去了江西首富的寶座。
而若更進一步探究,贛鋒鋰業顯露下滑趨勢,則早有預兆。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贛鋒鋰業是鋰電產業鏈龍頭,佈局了鋰電上游鋰礦資源,中游材料,包括金屬鋰以及鋰電化合物等,以及也佈局了終端電池產品,從結構上看,上游主要為資源內供,基本不貢獻業績,中游佔收入比重最大,超過八成,而下游產品近幾年才發力,業績貢獻較低,不過動力電池行業對公司業績影響最大。
下游需求端依賴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2020-2022年新能源汽車基本保持三位數的複合增長,2023年有所放緩,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增長也隨之放緩,而動力電池產能增速遠遠高於新能源車的產能增速,導致出現了產能過剩。根據EVTank統計資料,2023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293.6GWh,而同期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僅為152.1GWh,相當於半年攢了141.5GWh的庫存,產能過剩比率達到48.2%。
截止2022年,全產業鏈的動力電池庫存164.8GWh,加上今年上半年未消化的量,累計達306.3GWh,按照2022年力電池裝機量/新能源產量算,每一輛車配動力電池45.9千瓦(度),庫存量相當於要667萬輛新能源車去消化,即便未來每輛車配的電池度數提升至100度,300萬輛去消化,可見行業已過分透支。
然而,雖然市場過剩趨勢顯著,但贛鋒鋰業目前仍在積極擴張——一方面公司繼續拓展上游優質鋰資源專案,拓寬原材料的供應渠道;另一方面,公司透過不斷擴張鋰鹽深加工產能,長遠 規劃於 2030年之前形成總計年產不低於 60 萬噸 LCE 鋰鹽供應能力。 此外,依託上游鋰資源供應及全產業鏈優勢,公司還積極佈局消費類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板塊,預計2024年有望形成年產約 60GWh的鋰電池業務產能。
顯然,對於業績陷入下滑瓶頸期的贛鋒鋰業來說,現階段積極擴張的舉動也不知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了。
鋰價正值下行週期
而如冰凍非一日之寒,鋰價下行之勢亦並非“一日之寒”。
回顧碳酸鋰市場價歷史行情,不難發現,碳酸鋰市場價的走勢主要是圍繞在10萬線“起-落-起-落”。
2016-2017年,國補刺激下需求快速增長,而上游供應難以匹配導致鋰價迅速拉漲至15萬元/噸以上;2018-2019年,供應端產能滯後釋放,同時需求端增速放緩,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下行至10萬元/噸以下;2019-2020年,受國補大幅退坡及疫情影響供需雙弱,價格一度跌至4萬線以下;2021-2022年,終端需求快速增長,供應端再次反應不及,鋰價迅速拉漲一度接近60萬線;2022-2023年,前期投建產能集中釋放,終端市場雖維持高速增長,但增速未及預期,全產業鏈庫存高企,鋰價頹勢漸顯,來到10萬線以下。
據智通財經APP獲悉,截至2024年1月30日,碳酸鋰價格已經跌至9.75萬元/噸,距2022年11月的高位60萬元/噸跌幅超83%。
(圖片來源:華安期貨)
究其原因,2023年的碳酸鋰市場價不斷下行,主要是與供需節奏的錯配息息相關。
上游來看,碳酸鋰的產能釋放週期從鋰礦勘探到生產需10-15年,而下游正極材料企業擴產最短僅需6-10個月,疊加碳酸鋰主消費領域的發展速度較快,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增速受到政策補貼等因素影響波動較大,碳酸鋰供需節奏的錯配故而造成了價格的劇烈波動。
當然,這其中亦不乏資源端的暴利和讓利、需求端的心態和預期等多重因素共同促成。
比如,在經歷了過去三年鋰價的大幅波動,下游在鋰價下跌的過程中偏向謹慎,在鋰價上漲過程中提前消費,這一“買漲不買跌”的行為也變相加劇了價格的波動。再或者是,期內碳酸鋰期貨上市,產業鏈透明度的增強和價格的理性化推動鋰價重回下跌週期。
正所謂“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鋰價正處下行週期已經是擺在明面上的事實,但鋰價後市走勢又將如何,能否觸底反彈助力企業修復利潤端呢?
價格上看,當前碳酸鋰市場價已步入8-10萬元/噸的低位區間,期貨經過半年的同步調整也進入了波動趨穩的正向市場階段。
供需來看,自2022年起資源端逐步釋放的大量產能難以得到有效消化,據預測,碳酸鋰在2024年將全面進入過剩階段。而2023年三、四季度下游需求低迷,進一步加速了過剩階段到來的同時也印證了市場對供應過剩的預期。
終端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韌性較強,但已逐步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巨幅增長或成為歷史。據乘聯會預計2024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可達1100萬輛,淨增230萬輛,同比增長22%。2023年動力電池裝車量雖維持增長態勢,但同比增速較前兩年明顯下降。2023年動力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約35%,而這一數字在2021,2022年分別是212%和100%。
成本方面,全產業鏈在2023下半年經歷了一輪降本。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激烈,行業已現尾端出清加速現象。電芯電池及材料環節利潤受擠,多數企業以消化庫存為主。鋰鹽生產環節因成本分化較大,在當前價格下約有半數虧損,主要集中在外採礦提鋰企業及部分雲母提鋰企業。
綜合來看,鋰價目前缺乏明確的上行因子助力,或仍將維持區間震盪,而行業目前復甦力較弱之際,贛鋒鋰業後續業績恐繼續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