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市場全天衝高回落,創業板指領跌,三個交易日跌超9%。截至收盤,滬指跌0.21%,深成指跌1.91%,創業板指跌2.35%。
板塊方面,石墨電極、銀行、鋼鐵、房地產等板塊漲幅居前,智譜AI、軟體開發、遊戲、鴻蒙概念等板塊跌幅居前。
全市場超4200只個股下跌,逾200股跌超9%。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76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688億。
緊接上週的下跌後,今天市場傳遞出兩個重要訊號:
一是,大盤未能止跌。截至收盤,主要指數紛紛下探至30日線。
個股方面,不僅總體跌多漲少,跌停家數也反超了漲停家數,創近期新高。
二是,市場風格發生了較大變化。
既可以說是大盤股走強、小盤股偏弱,也可以說科技成長風格走弱,破淨股、紅利資產走強。
如果你沒有“押中”今天上漲的一邊,或許不必太懊惱。因為這兩天行情確實有點難做;而且比起誰領漲,當下更重要的其實是先穩住指數。
只有指數穩住了,各種風格才有輪動表現的機會。而這,可能才是監管層樂見的“慢牛”“長牛”。機構認為,待指數健康調整後,市場仍有進一步上行動能。
上漲率一度超97%破淨股為何扎堆漲停?
昨日推送中我們提到,上週末市場十分關注證監會發布的正式版“市值管理14條”,即《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
持倉決定立場。有人認為其去掉了“釋出股價異動公告”,也有人認為這是誤讀,於是引發了週末的一波討論。
還有一部分人,找到了最直接、最核心的受益板塊——破淨股。當市淨率小於1時,意味著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其賬面價值。
《指引》明確,長期破淨公司應當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計劃,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應當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
雖然個股破淨總有各自的理由,也許有的“活該”破淨,有的是被錯殺。但既然有了政策支援,加上本身夠便宜,短線上漲確實順理成章。
同花順資料顯示,“破淨股”板塊今日共有402只成分股。
截至上午收盤,剔除ST股,市場可交易的破淨股數量為349只,其中,僅有8只個股下跌,其餘個股均大漲,上漲個股數佔比約為97.7%。
午後隨著大盤迴落,該板塊內也有不少個股翻綠,部分漲停股尾盤炸板;但總體仍漲多跌少。
資料進一步顯示,破淨股主要集中在銀行、房地產、基建等傳統行業,相關板塊紛紛領漲。不過,這些板塊此前的標籤更多是“高股息/紅利資產”“偏防禦屬性”。
財信證券研報指出,市場健康調整,應關注長期破淨及化債方向:
一是從9月24日以來多部委、高規格、多頻次的密集發聲表態,佐證了政策已轉向刺激。雖然本次財政政策重點在大規模化債,但預計政策仍將視國內外情況進一步加碼發力,繼續對A股市場形成支撐。
二是市場賺錢效應已經啟用、上行趨勢基本確定,目前市場日均成交額仍維持在2萬億元上方,市場交投情緒依舊活躍。在上行趨勢中,市場對經濟、政策、海外突發事件的容忍度都將提升,更容易出現“市場逢利空而不跌”的情形,投資的勝率將提升。
三是疫情及地產衝擊迄今,居民收入增速及財富效應均有所承壓,“資產價格與經濟增速”有負向強化的風險。9月底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並強調“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其預計,房地產止跌回穩的重點在於“保量”,地產收儲將是地產政策重點;而提振資本市場的重點則在於“保價”,預計資本市場將在居民財富保值中發揮更重要功能,指數上行空間或將進一步開啟。
四是當前市場對“遊資風格”持續性有一定擔心,監管對“直播薦股”開始規範性整頓,但監管規範的目的在於“呵護慢牛長牛市場”,營造健康可持續投資生態,而非使指數上行動能停歇。
綜上,目前政策刺激取向不變、市場上行趨勢基本確定、資本市場地位明顯抬升、監管積極呵護“慢牛長牛市場”、市場整體估值仍相對便宜,維持“近期指數走向震盪、呈現結構性機會的機率較大”的判斷。等指數健康調整後,市場仍有進一步上行動能。
大盤連續3日午後跳水科技成長風格還有機會嗎?
看到銀行、地產拉昇,部分老股民可能已憑經驗,預判了今日科技線將走弱。結果來看,市場連續第3個交易日午後走弱。
上週逆勢走強的多數題材,今天都登上了跌幅榜;熱門科技股也大面積、大幅調整。
為什麼市場內會有這樣的“共識”呢?這裡分享一則來自光大證券的研報。
該研報認為,在“經濟現實”及“市場情緒”兩個變數的影響下,市場投資風格可分為4個象限。
其中,“經濟現實”的強弱透過影響業績預期,決定了順週期板塊能否獲得更好表現;
“市場情緒”主要反映了投資者的心態,情緒高時投資者更注重遠期空間追求成長,反之淡化空間尋求確定性。
不同風格下,對應了不同的適合投資的具體行業。
具體來看,適合均衡風格投資的行業數量相對較多,涉及的行業主要分佈在成長、週期、金融地產等;適合在主題成長及獨立景氣風格投資的行業主要集中在TMT及週期;適合在防禦風格投資的行業數量相對最少,主要以穩定及高股息行業為主;適合在順週期風格投資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消費及銀行。
依照該研報的底層邏輯,當我們討論“科技成長風格還有機會嗎”時,其實是要判斷,當下市場風格是不是完全切換了。
財信證券研報表示,往後看,鑑於A股指數上方暫時面臨強壓力位及密整合交區,政策端對市場短期強勢上攻的支撐減弱,但此前市場賺錢效應又持續吸引場外新資金入場,短期指數大幅調整的機率也很低,預計短期市場將以反覆震盪換手為主,後續建議輕指數、重個股,關注結構性機會。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行情軟體截圖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彭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