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實習記者 李佳屹 陳詠騏 記者 姜鑫 2024年1月25日,廣東柏堡龍股份有限公司(002776.SZ,以下簡稱“*ST柏龍”)八年多的資本市場之旅畫上了句號。
儘管在這一天上證綜指重新站上了2900點,但*ST柏龍的行情曲線不再顯示了。
由於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條件,這家昔日的服裝設計第一股被深交所摘牌,沒有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直接進入了全國股轉中心退市板塊掛牌轉讓。
與此同時,昔日的深市珠寶第一股*ST愛迪也在退市摘牌的過程中,這家集珠寶首飾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品牌連鎖為一體的珠寶品牌企業也將因為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而退市。
這並不是2024年最早揮別A股的企業,就在1月9日,溫州首家A股主機板上市的民營企業華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華儀”)同樣因為面值結束了自己的資本市場之旅。
1月19日,在證監會開年的第二場新聞釋出會上,證監會上市司司長郭瑞明介紹了退市新規實施以來的情況,退市制度落地三年以來,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強制退市,強制退市數量是改革以前10年的近3倍。
而回看那些揮別資本市場的公司面孔,其中不乏昔日的明星股,也有頂著“上市第一股”的行業龍頭,更有在市場縱橫捭闔的資本集團,名聲響亮的大型房企……
面值退市是重災區
對於A股來說,2020年是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創業板註冊制正式落地,A股註冊制向前再邁一步,更加嚴格的退市制度落地實施。
在此輪退市制度改革中,滬深交易所全面修訂了財務指標類、交易指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標準,被市場稱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
Wind資料顯示,自1999年以來,共有237家企業退出A股。而退市制度實施三年以來,就有128家企業退市,其中2021年、2022年退市企業數量分別為17家、42家。
2023年A股退市公司數量達到45家,其中43家公司觸及強制退市,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創歷史新高。從板塊來看,這45家退市公司中,34家來自滬深主機板,佔比75.56%。此外,創業板退市公司有9家,科創板退市公司有2家。
自2023年年初以來,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83點,跌幅5.935%,其間最大回撤20.32%,2024年初至2月2日,上證指數跌幅為8.23%。隨著市場波動的加劇,面值退市的公司開始增加。2024年以來,ST鴻達、*ST博天等公司也釋出了退市風險提示公告。
郭瑞明表示,2023年面值退市的數量接近全部退市公司的一半,市場優勝劣汰的自我調節機制開始形成;此外,重大違法類退市增多,2023年8家公司因達到重大違法標準進入退市程式。
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發現,*ST華儀(退市)、*ST華儀(退市)、*ST海投(退市)、*ST弘高(退市)、ST陽光城(退市)、*ST天潤(退市)、*ST搜特(退市)、ST泰禾(退市)、*ST紫鑫(退市)、*ST嘉凱(退市)、*ST宋都(退市)、ST粵泰(退市)、ST美置(退市)、*ST中天(退市)等多家公司都因為面值原因退市。
從上述名單中不難發現,退市企業中不乏知名房地產企業。近兩年來,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部分上市房企更是面臨退市風險的挑戰。
2023年8月16日,ST陽光城公司股票正式被深交所摘牌,公司股票在2023年5月15日至6月9日期間,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因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2023年8月4日,昔日千億房企泰禾集團,同樣因此原因離開A股。
同為房企,曾有“四川一哥”之稱的明星房企,也於2023年6月6日因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低於1元終止上市。
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顯示,自2002年6月以來,已經先後有10家房企因為面值在A股退市。
昔日“第一股”們黯然離場
1月9日,上交所釋出《關於華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決定終止*ST華儀股票上市。公司股票於1月16日終止上市暨掛牌,成為2024年A股退市“第一股”。
作為老牌風電企業,*ST華儀還是溫州首家A股主機板上市的民營企業,公司在2007年借殼蘇福馬重組登陸A股市場。但由於涉嫌信披違規,*ST華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浙江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顯示,*ST華儀2017年至2022年的年度報告均存在虛假記載的情況。因此,業績不真實的*ST華儀觸發多項強制退市條件,最終因最先觸及的面值退市原則而被動離場。
在退市名單中,有不少類似*ST華儀一樣的公司,他們都頂著行業“第一股”的名頭,如今慘淡收場不免令人唏噓。
再如上文提到的*ST柏龍,公司昔日被追捧為A股“服裝設計第一股”,於2015年6月26日上市,股價最高曾達到85.75元。
再如曾經的“區塊鏈第一股”*ST易見,公司股價一度達到30.33元,因2015年至2020年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於2022年5月18日被上交所強制退市。
再如昔日被稱為“中國版ZARA”“女裝第一股”的服裝品牌拉夏貝爾,也沒有逃離退市的命運。由於連續兩年上市公司的股東淨資產為負值,拉夏貝爾A股股票於2022年5月24日被上交所予以摘牌。
而同為服裝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商贏環球股份有限公司,也於2022年6月30日終止上市暨摘牌。商贏環球股份有限公司於1999年7月7日上市,旗下的APS專注於高階運動產品的生產,主要客戶有安德瑪等。
兩企業涉嫌重大違法被強制退市
澤達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澤達”)、廣東紫晶資訊儲存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紫晶”)則是存在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多項違法行為,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其也成為科創板首批退市企業。
*ST紫晶於2010年成立,是全產業鏈產品技術的光儲存科技企業。公司於2020年正式開始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交易,是梅州高新區(廣梅產業園)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時,*ST紫晶頭頂“光儲存第一股”的光環,上市僅三年,就淪為“首批科創板退市公司”。2023年7月,*ST紫晶被上交所終止上市暨摘牌。
透過證監會對*ST紫晶的調查可以發現,從最初的招股書開始,*ST紫晶的財報就是一場“騙局”。*ST紫晶透過虛構銷售合同、偽造物流單據和驗收單據入賬、安排資金回款、提前確認收入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利潤。同時,*ST紫晶《招股說明書》未按規定披露的 2016年末、2017年末以及2019年上半年末對外擔保餘額分別為1000萬元、1000萬元、7500.12萬元。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ST紫晶未按規定披露對外擔保餘額合計13500.12萬元。
上市後,*ST紫晶繼續透過財務造假的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利潤且未按規定披露對外擔保。作為市場上並不多見的欺詐發行同時資訊披露違規案例,*ST紫晶被給予了嚴重的行政處罰,而服務其上市的中信建投等中介機構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同時,中信建投以及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容誠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廣東恆益律師事務所四家涉案中介機構還簽署承諾認可協議,交納承諾金合計約12.75億元。
*ST澤達則是繼*ST紫晶之後,第二家遭立案調查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公司2020年6月23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其業績造假橫跨上市前後,長達六年,直至2022年3月董事長林應、財務總監兼董秘應嵐被調查。
2023年4月,*ST澤達因在公告的證券發行檔案中隱瞞重要事實、編造重大虛假內容,在披露的年度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應退盡退
回顧中國資本市場34年發展歷史,A股退市生態經歷了一個前期平淡、後期逐漸熱烈的演變。
華泰證券研報認為,自“退市新規”釋出以來,A股年化退市率翻倍增長,然而與境外發達市場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市場對於“A股進出動態平衡/優勝劣汰”生態的需求愈發迫切。華泰證券深入剖析英美日韓等境外市場的退市生態發現,成熟市場中退市現象更普遍,2020年退市新規以來A股年化退市率翻倍(0.8%),但與美股(2018年以來平均8.5%)相比依然較低。
在談及市場上關於“A股退市率不高”的觀點時,郭瑞明稱,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堅持“應退盡退”,在退得下的同時還要退得穩,也並不是退得越多越好。以美國為代表的境外市場退市是以私有化、被其他上市公司吸收合併為主,是自願退市為主,有些市場自願退市佔總退市比例超過90%,真正強制退市的比例也不高。這些公司退市是自身公司戰略考量,主動作出的市場化選擇。A股強制退市的公司不少,但重組退市、主動退市案例大幅度少於境外市場。
郭瑞明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援透過吸收合併等方式有效整合資源,推動完善破產重整制度。同時,嚴格執行退市規定,堅持“應退盡退”,嚴厲打擊退市過程中伴生的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惡意“保殼”行為,維護退市制度的嚴肅性。堅決防止“一退了之”。公司及相關方違法違規的,即使退市也要堅決追責。
版權宣告: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映象,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姜鑫經濟觀察報記者
金融機構新聞部資深記者
關注證券、新三板、保險行業與上市公司相關領域。擅長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