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金融交往逐漸回暖的大環境下,中國跨境電商巨頭SHEIN再次被傳出將在美股IPO。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道稱,多個訊息源顯示,SHEIN在北京尋求監管部門批准其上市計劃。
此前也有媒體稱,SHEIN已於去年11月向中國監管機構提交了計劃在美國進行 IPO 的檔案,同時也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秘密提交了 IPO 申請。
SHEIN沒有回應觀察者網的置評請求。
秘密遞交IPO申請,是美國等多地資本市場近年來流行的IPO方式,可以讓企業在正式釋出招股書之前避免過早地披露敏感業務資訊,這對於初創企業和麵臨激烈競爭的企業非常有利。觀察者網注意到,近年來Twitter、Spotify、Mobileye等海外科技企業都是以秘密遞表的形式進行IPO,而最近登陸美股的中國企業也多采用這一形式。
SHEIN恰恰就是一家受到各方高度關注的企業。SHEIN在海外市場增長迅猛,據《金融時報》去年2月報道,其營收目標是到2025年翻倍。但其堅持將供應鏈放在中國的做法,引起了一些美國政客對於SHEIN損害美國製造業競爭力的擔憂,並尋找理由阻礙其增長。去年曾有24名美國眾議員聯名向SEC致函,要求SHEIN在IPO前證明自己不涉及所謂的“強迫勞動”。
而在商業層面,拼多多旗下Temu進軍美國以來,自然也需要尋找國內優質的跨境電商供應商,同SHEIN構成了明顯的競爭關係。去年以來雙方曾多次互相提起訴訟。
此外,SHEIN的快速增長嚴重挑戰了Zara、優衣庫等海外快時尚巨頭的市場地位,後者也試圖動用法律層面的武器來對抗SHEIN。
在此背景下,秘密遞表無疑是SHEIN的最佳選擇。
另一方面,中國監管部門對SHEIN赴美IPO的態度也一直受到外界關注。
2023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需要向證監會備案。
對於境內企業的認定,《辦法》遵循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既包括在境內登記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也包括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
後者的認定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一)境內企業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總資產或者淨資產,任一指標占發行人同期經審計合併財務報表相關資料的比例超過 50%;
(二)經營活動的主要環節在境內開展或者主要場所位於境內,或者負責經營管理的高階管理人員多數為中國公民或者經常居住地位於境內。
儘管SHEIN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海外,但是觀察者網獲悉,其供應商幾乎全部位於國內,管理團隊和1萬餘名員工也以中國人為主。《金融時報》稱,SHEIN“認為他們必須請求中國證監會的批准”。
2020年以來,由於美國在跨境審計規則上加強對中國企業的針對,中概股赴美IPO一度暫停,中美經貿關係也受到嚴重影響。不過到2022年8月,中美達成新的審計監管合作協議,雙方關係已經顯著回暖。
2023年全年,已經有36家中概股企業成功在美IPO,首發募資總額超9億美元,另有11家企業選擇透過SPAC方式在美股上市。
2023年11月,吉利集團旗下的極氪正式釋出了赴美IPO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其2023年上半年營收達到212.7億元人民幣,又身處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賽道,有訊息稱其目標估值高達180億美元,募資金額可能超過10億美元,有望成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中概股IPO。
值得一提的是,極氪據悉也是採取了秘密遞表的方式,在其釋出招股書之前甚少有資訊透露。
SHEIN則是更大的那條“魚”。有報道顯示,去年5月SHEIN曾經以66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甚至有媒體稱其IPO估值高達900億美元。《金融時報》指出,SHEIN有望成為2019年的Uber之後,整個美股最大規模的IPO。
儘管美國通脹和消費者購買力有所降溫,但據《金融時報》報道SHEIN今年計劃實現近 600 億美元收入。
無論如何,SHEIN的IPO如果能夠成行,將成為中美金融交往進一步回暖的標誌性事件,對於有海外融資需求的中國企業而言也是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