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了,先恭祝所有讀者新春快樂。
藉著春節,我想跟大家分享分享咱們的經濟到底是咋回事兒。
1
為什麼今年剛開始,整個資本市場依然延續去年的勢頭拋售股票爭奪債券?
為什麼這兩年,我們看起來出了很多救市之招,可仍然沒有看到明顯好轉?
為什麼M2那麼多了,需求仍然沒有起來,通脹仍然低位徘徊?
這一系列現象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經濟目前最緊迫的一件事兒又到底是什麼,理論上會怎麼解決,如果沒有按照節奏走又會怎麼樣,我們又該怎麼做?
要想弄明白上述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必須要追問,我們經濟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債務風險還是流動性不足。
我的答案是,流動性不足才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怎麼解決?
與其一波又一波的放水,還不如一次來波大的,把大壩沖垮,讓水漫向田間地頭......普通人也能受益一些。
我知道這個想法可能容易被人罵,“難道還嫌水不夠多,還嫌錢貶值的不夠快?!絕對是大一個,是反賊!”。
傻逼
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上面的建議跟“把利率降到0、把赤字率提高3%以上”本質上是一樣的,也都是大部部分人夜夜期盼的大招。
只不過前者是貨幣政策的極端寬鬆,後者是財政政策的再加碼。
難道那些學者是真的,不知道結構性改革(或者說市場化改革)才是當前的核心,提出這種建議多招人待見啊,為什麼竟然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大放水、提出把通脹搞到6%?
傻逼
帶著這些問題,我想談一談我的看法。
2
要想弄明白這些“”建議的背後,我們就必須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流動性不足才是當前最大的問題!!
傻逼
那麼什麼是流動性不足?
大部分老百姓手裡沒錢、錢少,或者很難賺到錢,沒法滿足需求就是流動性不足。
金融系統因為資產端縮水,需要不斷地補充資本金(做生意的本錢),而獲得資本金的價格昂貴就是流動性不足。
某些地方因為債務巨大被限制發新債籌錢而制約薪資、補貼等就是流動性不足。
相信,後兩種情況大家沒有什麼感覺,第一個大部分都有這種感覺。
針對這種情況,用官方說法叫內需不足,用民間說法叫信心不足,但是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卻並不統一。
官方認為是我們的投資效率太低才導致債務膨脹太快,經濟總量上不去才引發的需求不足。所以應該產業轉型,應該引導金融資源多向高階製造流入,逐步減少對房地產和基建的投資,並且收緊地方無序擴張的債務。
整個過程採取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收緊債務、去債務風險(或者說金融風險)、一個是看到某一階段經濟收縮就降準降息、臨時加大財政支出來補充市場的流動性。
民間則一部分人樸素地認為M2都這麼多了還放水,放水也流不到我的口袋,堅決抵制放水,一部分則認為靠舉債帶來的收益越來越低,不能這麼搞了,確實應該收緊債務,還有一部分認為此刻我們陷入了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無效,應該依託於財政政策進一步加碼......
總之,每個說法都各有各的道理。
然而,債務收緊與流動性不足的對立卻根本沒有人提出解決的方案,每個人都只希望錢少印一些還能把經濟趕緊搞起來。
畢竟,流動性不足就需要貨幣增加,而貨幣增加則必然伴隨著債務擴張而非收縮。
除非,有什麼辦法能強制讓手裡有錢的人投資和消費,讓沒錢的人借錢也要投資和消費,以此增加貨幣的流動速度來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顯然,這是不可能且危險的舉動——因為它必然涉及暴力、涉及強迫!
3
所以,針對債務風險與流動性不足的矛盾我是這麼看的:
解決流動性不足,就像把昏迷的病人救醒,先讓他自身的各項系統能工作,它是表。而債務問題,則更像病人身體的瘤子,是常年累月過度低效投資而釀成的,它需要病人各項指標達標後透過結構性改革(包括體制改革)才能出處理,它是裡。
經過這兩年的實踐檢驗,“表、裡”同時治療效果顯然不明顯。
為何如此?
因為化債讓水流的渠道受阻,才致使上游的水根本無法自上而下的流,導致每個環節似乎都面臨著流動性不足的局面。
而越是這樣,上游越怕負債越少花錢,下游就越沒錢越不敢花越少花。物價持續低迷,企業利潤上不去也不敢擴張,就業上不去,普通打工人更難獲得收入去消費,“工資——通脹”螺旋持續下移,保守情緒越來越重。
所以,我認為流動性不足和債務風險的處理急需重新審視。
否則,堵著上游不但讓下游沒有水,而且下游沒有水也會透過名義經濟增長上不去而讓上游的堤壩(債務/名義GDP)越來越脆弱。即使債務增長放緩似乎取得了一些成果,上游水庫水位升的沒有那麼快,但是這種局面持續下去遲早也會因為下游乾涸、莊稼旱死而失去意義。
也因此,我認為解決流動性、讓居民手裡有錢才是眼前最最重要的事情。
4
怎麼解決?
物理學有一個不同頻率的光子照射實驗,說的是能量低的光子即便不停地照射金屬板也無法讓金屬板的粒子逃逸,而只能是單個光子能量特別高的才行。
放到現實,假如將人們的信心當做金屬板的粒子,而政策每一次發力當做光子。光子若想讓金屬離子逃離金屬板,最有效的手段是一次能量給足,而不應該是遇到問題釋放一個粒子。
所以,我認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起碼不能再哪裡不足補哪裡了,而要全方位地一次性行動,一次行之有效的實際行動要表明扭轉趨勢的決心,讓市場的信心先起來。至於化債,可以搞,但上頭的財政支出要對沖掉地方的不足。
具體到貨幣和財政兩大宏觀經濟調控手段,貨幣政策應該一次性適應市場所能接受的利率水平——也就是將實際利率壓到2019年的水平,財政政策應該進一步擴張,將預算能提多高提多高,直到經濟徹底擺脫低通脹,然後將支出適度縮減慢慢退出。
唯有此,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才能得以解決,信心才能得以提升,企業才能盈利才能擺脫股市熊債市牛的不健康格局,居民才能從中接到水,滿足消費不足的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我去年一直說化債的堵點不通暢,單純一次又一次採取溫柔的政策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投資就應該謹慎就應該持債而輕股。
現在情況還沒有實質性變化,但邏輯上我認為下半年會有鉅變,下半年才是我們普通人可以博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