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大熱的電動車市場,實則已經在降溫,業務前景黯淡。因此大眾、等跨國車企紛紛暫停旗下電動汽車業務IPO計劃。大眾汽車集團已決定暫緩其電池部門PowerCo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在同一時間雷諾也取消了電動汽車業務部門Ampere的上市計劃。
過去幾年電動汽車在歐美市場上的快速增長曾給傳統汽車製造商帶來了巨大的信心,但現在這股發展勢頭似乎正在放緩。這一變化可能預示著消費者購車意願和市場動態的深刻轉變。面對市場變化,主要汽車製造商開始重新評估其電動車戰略。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減緩電動車專案的投資步伐,重新考慮產品線和市場定位。
純電車市場需求下降
大眾汽車集團在2022年就將全球電池業務併入新成立的公司PowerCo,這家新公司是大眾汽車100%控股的子公司,在德國已經擁有40GWh的生產能力,真正的優勢在於標準化,已經將其電池設計標準化,並將生產電池的工廠標準化,從而減少了建設成本和啟動時間。早前大眾汽車集團透露將會推動PowerCo上市。
雷諾旗下軟體部門Ampere也是原計劃在今年上半年上市,曾經雷諾還表示Ampere估值能夠在80億歐元至100億歐元之間,接近或持平雷諾百億歐元的市值。
但是這兩家汽車巨頭都表示推遲IPO計劃。其實大眾汽車集團和雷諾汽車只是汽車市場的縮影。強如特斯拉,掌舵人馬斯克也曾經表示會推遲在墨西哥投資10億美元建廠的計劃,通用汽車也推遲了在底特律郊區一家工廠擴大電動皮卡生產的計劃,福特也宣佈計劃削減12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投資計劃。
國內車企在電動車領域的積極性也有所下降,廣汽埃安、極氪等新能源品牌的IPO節奏也有所放緩。主要原因之一是與資本市場對電動車細分領域的投資熱情有所降低。由於利率上升,2023年IPO是十年來最糟糕的一年,大家的投資熱情驟減。
還有一個因素是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有所放緩。2023年歐洲的電動車滲透率為20%左右,同比增幅僅為5%。其實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純電動車也出現這種情況,電動車的市場需求量也是在持續下降,混動車的銷量卻在持續增長。公安部交強險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達725.4萬輛,同比增長38.6%。其中純電動車終端銷量492.4萬輛,佔比達68%,相比2022年下降8%;得益於比亞迪、理想等車型銷量的高漲,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包含增程)終端銷量達233萬輛,佔比超32%,相比2022年上漲8個百分點。
電動車存在續航和補能焦慮,無法給使用者帶來便捷的用車生活,加之企業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很多新能源車企難以實現盈利。由於補貼消失、充電基礎設施缺乏和電動汽車價格高昂,車企的電動車訂單也正在放緩,因此資本市場對電動車的前景沒有太強的信心,最終反映到車企方面就是在電動車領域放慢了步伐,IPO計劃緩慢推進。更早前豐田章男也表示純電動汽車最多隻能達到30%的市場份額,剩下的車將由混合動力、氫燃料汽車和燃油車佔據。
現金流充足就無需IPO
電動車存在不足是不爭的事實,短期來看電動車的發展在全球多個汽車市場也是遭遇波折。但是長期來看電動車作為清潔能源和新技術的代表,依然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現在很多混動車的設計也在往電動車方向靠攏,10萬元-20萬元級別的插電混動車型已經開始向更大容量電池、更長純電續航的方向發展,純電工況續航短則100km,長則超過300km。說明了車企已經捕捉到消費者更喜歡電動車用車質感的需求,消費者對電感行駛已經有一定的依賴,更靜謐的行駛質感,更低的用車成本,均能比帶有發動機的車型更有吸引力。
新能源車使用者對純電動車行駛質感有依賴,相關政策也在鼓勵純電動車快速發展,編者以中國汽車市場為例,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已經明確提出。力爭經過15年的努力,我國純電動乘用車成為主流,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我國進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
純電動車的產品體驗更好、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體驗感越來越認可,加之政策在鼓勵發展,未來純電動車成為市場主流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電動車的市場規模正在持續擴大,替代燃油車的趨勢不可逆。大眾汽車集團和雷諾汽車都將會積極擁抱電動化,但是兩者的擁抱方式不同,大眾汽車集團PowerCo公司在計劃擇機上市,表示投資者們依然對PowerCo有很強烈的興趣,仍在為2024年及以後的投資做準備。雷諾汽車的態度與大眾汽車集團不同,表示有足夠的資金來推動專案的發展,而無需進入股票市場。
其實雷諾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的資金儲備都不差,雷諾汽車曾預測2023年盈利將在7%至8%之間。去年上半年雷諾汽車自由現金流更是高達高達18億歐元,較2022年上半年增加了8億歐元。作為全球汽車巨頭的大眾汽車集團,淨現金流也維持在數十億歐元的高位,僅2023年第三季度營業利潤就高達53.7億美元,同比增長14.9%,表現僅次於豐田。強悍的資金實力都給足了大眾汽車集團和雷諾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發力的底氣。
但是海外車企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影響力和技術與我國車企有著不小的差距,製造電動車所需的資金也不少,雷諾汽車現有的資金能否支撐其在電動車領域征戰到底是一個未知數。或許大眾汽車集團依靠資本的強大力量發展電動車業務才是理想的選擇。
百姓評車
電動汽車需求放緩,資本市場投資熱情趨冷,是全球所有車企都要面臨的問題。電動車市場的當前波動僅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短期來看混動車的銷量增幅高於電動車,但長續航插電混動會出現純電動轉移的趨勢,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用車體驗也是高度認可,長期來看未來的新能源車市場很有可能出現燃油、插電混動、純電動逐層替代的格局,即混動車只是過渡,純電動車才更有希望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全球汽車行業的持續變革,未來將呈現更多元化、智慧化的發展趨勢,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大眾汽車集團、雷諾汽車,以及其它車企推遲IPO計劃只有調整戰略,保證自身強悍的競爭力,否則很容易被時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