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33年、8年、5年,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州GDP每躍升1萬億元所用的時間。時間間隔漸次縮短,背後是廣州產業經濟的厚積薄發、產業動能轉化提速成效漸顯。
2024年1月25日,廣州市統計局公佈2023年廣州市經濟執行情況,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0355.73億元,同比增長4.6%,廣州正式邁入GDP“3萬億俱樂部”。
拆解廣州3萬億元GDP,背後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外貿仍然扛著“大梁”。與此同時,傳統產業“換擋提速”、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龍頭企業、重大專案、創新之苗,紛紛瞄準廣州這片工業沃土增資加碼。
“三駕馬車”互為推力
工業基本盤韌性依舊
拆解廣州3萬億元GDP,作為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以電子、汽車等為主導的工業順利實現“爬坡過坎”。在傳統燃油車市場遇冷、消費電子週期性下行的壓力之下,2023年廣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其中,合計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近四成的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全年實現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和0.4%,對工業企穩發揮支撐作用。工業投資同樣韌勁十足,2023年,廣州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1.4%。其中,民間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0.6%,佔全部工業投資的比重接近一半。
作為“三駕馬車”之一,2023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12.62億元,同比增長6.7%,已連續3年保持在萬億元以上。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發展和城市規劃中心主任彭堅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作為千年商都,廣州一方面以多種不同型別的展會帶動產品銷售,從而拉動產業發展;另一方面,以多個全國知名的專業大市場吸引全國各地的商家到此採購,有力地支撐了當地的消費市場。
穩投資、穩消費的同時,廣州的外貿也在經歷疫情的波折之後開始企穩。據廣州海關統計,2023年廣州市外貿進出口約10914億元,增長0.1%。其中,出口6502.6億元,增長5.8%。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出口正從傳統勞動密集型拉動向高階製造業拉動轉型,以汽車為代表的車船製造業成為廣州出口增長新動能。廣州市商務局給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汽車、汽配、船舶出口均出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其中汽車和汽配出口分別增長1.9倍和13%,對全市外貿出口貢獻率約達29%,新能源汽車出口更是增長4.7倍。
此外,廣州外貿新業態不斷湧現,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市場採購等新業態出口佔全市出口的比重約三成。跨境直購也已成為廣州出口拉動效應最強的貿易方式之一。
“三駕馬車”相互促進、互為推力,產業為外貿和消費提供基礎,消費新形勢也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外貿走出低谷、強勢走紅的重要推動力,正是得益於產業結構與時俱進的調整最佳化。
產業動能轉化提速
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
以汽車、電子、石化為傳統支柱產業的廣州,一度受到新能源汽車競爭與行業週期的影響,經濟一度大幅放緩。但隨著“製造業立市”等戰略的陸續推進,智慧網聯汽車、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廣州產業動能轉化中的新支點。
廣州市發改委方面對記者介紹,2023年上半年,廣州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均較2020年有所提高。截至目前,廣州共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製造業產業叢集和7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現代服務業行業,新一代資訊科技、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3+5”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0%。
以汽車產業為例,在廣汽埃安的“燈塔工廠”專案裡,25種車色定製化混線生產,每53秒便能下線一輛定製化新車,質量管理逼近0缺陷。去年12月,該工廠入選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燈塔網路”,成為全球僅此一座的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
廣汽埃安方面對記者介紹,“燈塔工廠”專案憑藉鋼鋁車身柔性生產、數字化自主決策、互動式定製、能源綜合利用這四大優勢,在工業4.0時代助力的技術創新和產業鏈最佳化,助力廣州汽車產業結構升級。
這是廣州傳統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取得的階段性碩果,與此同時,廣州汽車產業還抓住了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關鍵機遇期,加速向萬億級“智車之城”的目標邁進。“我們在廣州不斷擴充套件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的邊界,應用場景覆蓋出行、貨運和環衛,形成了自動駕駛出租車、小巴、貨運車、環衛車、高階智慧駕駛等五大產品矩陣。”從矽谷到廣州,文遠知行深耕L4級自動駕駛,公司副總經理黃燁華表示,廣州在智慧網聯汽車方面佈局較早,在產業政策、道路開放、場景應用等方面積極鼓勵和支援企業技術創新及應用落地。
無論是廣汽埃安的“燈塔工廠”,還是智慧網聯汽車,抑或多家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都是廣州從“製造”邁向“智造”的一個個縮影,轉型的背後“底氣”十足。首先,廣州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其次,廣州及周邊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再次,廣州有豐富的產業要素聚集,“比如,廣州的汽車產業鏈、富集的醫療資源等,都為其產業數字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彭堅說。
實際上,廣州新舊動能之間並非簡單的轉換關係,更是一種聯動發展、互相助力。廣州市新型工業大會強調,要把握好“新與舊”的關係,傳統產業是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的重要基礎,新賽道往往是由舊賽道延伸拓展而來。當前的廣州,正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小芽變大樹”、未來產業“種子快開花”。
多方合力
夯實現代產業體系
繼“3萬億”之後,廣州又提出了“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不低於5%”的增長目標。支撐這一目標的背後是一份長長的專案清單: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增芯科技12英寸先進智慧感測器及特色工藝晶圓製造、TCL中環工業4.0智慧工廠……“專案為王”的廣州,2024年將繼續一手夯實產業結構的“中流砥柱”,一手加快佈局新興產業,鍛造發展“新引擎”。
龍頭企業“頂天立地”挺起產業脊樑,中小企業“鋪天蓋地”搶佔新興賽道。作為支撐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中小企業,在更多細分領域中,正燃燒起星星之火。
2023年,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掛牌,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突破1.3萬家和2.1萬家,雙創歷史新高。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5家,實現翻倍增長。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廣州還推動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專案、技術和供需對接,鼓勵“鏈主”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和產品配套,推動產業鏈最佳化升級。足以可見,高成長性的民營企業已成為推動廣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
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補位,廣州現代產業體系根基更加牢固,金融資本的加持也讓廣州產業經濟駛向發展的“快車道”。據悉,廣州正加快推進更多優質科創企業上市融資。2023年7月,廣州提出力爭3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75家,新增首發及再融資募集資金1200億元。每年稽核期、輔導期擬上市企業數量動態保持在70家左右,擬上市後備企業動態保持在300家左右。
推動企業上市,離不開科創資本助力。去年2月廣州宣佈設立兩大母基金,據廣州產投方面介紹,廣州產業母基金已發起設立了5個專項基金,合計規模達460億元。母基金投資佈局半導體與積體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與汽車、先進製造、商業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創投母基金則發揮“以投促創”作用,注重加強對早期種子、天使投資的支援,聯合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重在推動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據介紹,近兩年來,廣州產投累計投資招引近30個重大專案落地廣州,為廣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搶佔未來新興產業高地增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