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巴車,火了。
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一批特別定製的K9電動大巴承擔起奧運村與運動訓練中心的穿梭任務,這些紅色大巴以其醒目的亮色線條和BYD字樣,成為巴黎的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不只是大會定製, 根據荷蘭諮詢公司Chatrou CME Solutions的資料,2023年,歐洲前12大客車製造商共售出5107輛電動客車,其中近三分之一由中國的宇通客車、比亞迪、比亞迪與英國客車製造商Alexander Dennis的合資企業,以及中通客車製造。
其中比亞迪電動大巴的足跡已經遍佈荷蘭阿姆斯特丹、英國倫敦、比利時布魯塞爾、義大利都靈、挪威奧斯陸等歐洲20多個國家、超過100多個城市。
但其實僅僅幾年前,中國大巴在海外還受到過冷落甚至是嘲笑。口碑反轉的背後,是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蛻變。
1、中國大巴,從邊緣到中心
早期,中國的大巴嘗試進入國際市場時遇到了諸多阻力和質疑。
2013年,比亞迪在美國長灘市(Long Beach)初次試水,只拿到10臺車的訂單,卻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比亞迪遭到洛杉磯勞工局的指責違反勞動法規,其辦公場所甚至遭到了突擊檢查,引發公眾抗議,有示威者要求中國公司“離開加州”。在公眾輿論的壓力下,比亞迪不得不取消與長灘市的交易。
2019年,美國參眾院曾透過《國防授權法案》,禁止使用聯邦政府的資金購買中國的巴士及列車,這直接影響了比亞迪大巴車在當地的政府採購訂單。
不過到了今天,比亞迪在全世界都建立起了獨屬於自己的工廠、分公司和資料中心,純電動大巴足跡遍佈歐、美、日、韓在內的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個城市,實現全球六大洲佈局。
進入2024年,比亞迪大巴(商用客車)迎來大爆發。
除了前面提到的奧運會和歐洲盃,年初,比亞迪在正式宣佈推出面向日本市場的中型電動巴士J7,2024年1月1日開始接受預定。
5月21日,比亞迪在英國倫敦釋出BD11型全新雙層電動客車,這意味著比亞迪商用車向全球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進行進一步拓展。
7月初,比亞迪成功中標亞塞拜然政府的電動大巴採購專案,贏得160臺12米電動大巴K9UD的銷售訂單。7月底,比亞迪南非分公司與南非知名巴士運營商金箭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成功斬獲120臺大巴訂單。
8月,印度最大的純電動巴士製造商Olectra主動找到了比亞迪,再度續簽650臺純電動巴士底盤訂單。這是繼之前訂了800臺12米純電動城市公交巴士底盤D9RA、200臺9米純電動城市公交巴士底盤D7R、100臺12米純電動城際旅遊巴士底盤D9RD之後,雙方簽訂的又一筆大單。
9月,比亞迪在匈牙利的電動大巴工廠迎來了第700臺純電大巴正式下線並交付。9月底,比亞迪向烏拉圭最大的電動公交運營商CUTCSA交付100臺純電大巴。
“聲量”不斷攀升背後,是比亞迪大巴在全球市場實實在在的市佔率。在歐洲市場,比亞迪的純電動大巴市場佔有率超過13%,在各大客車廠商中位居榜首,特別是在英國倫敦市場,比亞迪的市佔率超過80%。Olectra和比亞迪合作的電動巴士,在印度電動巴士市場的市佔率已達到26%,位居市場第一。在美國市場,比亞迪在電動大巴市佔率也在50%以上,並拿下了許多重量級的訂單。在日本市場,比亞迪純電大巴的市佔率更是達到70%,成為日本消費者公認的“電動大巴首選”。
網路上有句話叫“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句話在比亞迪身上似乎有了很好的體現。
其實,並不是比亞迪多麼“高攀不起”,而是整個中國客車產業經過二十餘年海外耕耘後,實現了海外市場全面鋪開,步入品牌出海新階段。比亞迪也只是抓住了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
2、風靡全球的“秘訣”
2023年,中國出口整車接近500萬臺,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客車出口量為43515臺,比2022年同期多出12708臺,同比增長41.25%。
今年則延續了去年的勢頭,據中國客車統計資訊網資料顯示,今年1-8月,大型客車累計出口20523臺,同比增長29.35%;中型客車累計出口7500臺,同比增長79.64%;輕型客車累計出口8909臺,同比增長34.37%。
出口大漲的背後,是各大客車品牌優異的產品表現,以比亞迪為例:
在技術層面,比亞迪大巴具備先進的電池技術、電動驅動系統等,能夠提供高效、可靠的效能。2016年起,比亞迪K9電動客車開始在新加坡投入運營後,燃料消耗成本較同類型產品下降超2/3,每年可節約使用成本23萬元人民幣。而在英國倫敦推出的電動雙層巴士Enviro400EV,配備了兩個比亞迪電機以及比亞迪磷酸鐵電池,車載功率為375或382千瓦時,可容納87名乘客,規定的航程可達160英里(約257公里)。
在產品質量層面,比亞迪大巴早已獲得國際認可。2013年1月,比亞迪電動大巴就獲得了獲得歐盟整車認證,即WVTA認證。2014年、2021年,比亞迪電動大巴K9、K8M,分別透過美國交通運輸署“煉獄”級Altoona測試,拿到美國市場的“通行證”。2019年5月9日,人民日報第三版刊登了一篇名為《中國電動大巴贏得了好口碑》的文章,文中稱比亞迪為“這是印度目前最好的巴士”,“為中國贏得了好口碑”。去年10月24日,美國加尼福利亞州州長加文·紐森訪問深圳。在深圳巴士集團場站,試駕了比亞迪最新的電動大巴和仰望U8等產品後,給出了高度評價並提出了引進意向。
在高效融合和本地化方面,比亞迪也有一套方法論。
以英國為例,比亞迪用“合資公司”的思路打開了英國市場。2015年比亞迪與ADL達成合作協議,2017年雙方成立合資公司BYD-ADL,二者共同推出的純電巴士幾乎壟斷英國市場。
除了實現生產本土化以外,比亞迪還針對產品進行了本地化調整。如歐洲人對乘坐的舒適性和便利性要求較高,比亞迪就在大巴上安裝了更舒適的座椅、車內氛圍燈、USB充電口以及隔音地板革等。北美洲地區氣候多樣,部分地區炎熱潮溼,部分地區寒冷多雪。比亞迪大巴針對不同的氣候條件,對車輛的空調系統、加熱系統等進行了調整和最佳化。拉美地區各國的交通法規和政策各不相同,比亞迪大巴在進入拉美市場時,根據當地的法規要求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例如,在哥倫比亞,一開始推廣的低地板大巴不符合當地法規,比亞迪便定製化開發了一系列滿足市場和法規要求的大巴,包括9米、12米、18米、27米等不同運量車型。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多國道路較為狹窄,人口密度較大,對車輛的尺寸和空間佈局有特殊要求。針對這些市場,比亞迪對車輛的尺寸進行了最佳化,推出了更適合亞洲城市道路的車型,並對車內空間進行了合理佈局,在保證乘客乘坐舒適性的前提下,提高車輛的載客量。
多番努力,才換來了比亞迪大巴今日在全球的影響力。比亞迪大巴的成功,是中國製造在新能源領域的一個縮影,它證明了中國品牌完全有能力在全球汽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3、去海外再造一個“中國市場”
客車行業作為弱週期行業,需求上漲主要得益於公共交通、旅遊、商務活動及固定路線接送等(如企業班車、機場或高鐵巴士)。
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大巴車的訂單需求十分依賴城市化率。參考中國城市化率與大巴銷量的關係可知,60%的城市化率是基準線。
2005-2017年中國城市化率從40%提升至60%,大中客車銷量翻了三番。而城市化率超過60%後,這種需求會出現調頭向下的局面,如果城市化率進一步提高,私家車、地鐵、高鐵等出行方式佔據更大市場,以公交車為主的大巴車需求進一步降低,需求拉動也變為替代性需求。
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把大巴車出海的目標地區劃分為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城市化率較高(普遍超過60%),客車市場往往為存量市場,客車需求多為存量客車更新需求和燃油車轉換新能源需求。欠發達地區城市化率較低(普遍低於60%),客車市場是增量市場,客車銷售多為公交系統建設需求拉動。
在這樣的目標地區劃分原則下,中國新能源客車具備獨特的“雙重優勢”,既可以滿足發達地區的燃油車轉換新能源需求,又可以滿足欠發達地區大規模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的公共交通建設系統需求。
這進一步推動客車行業成為“風頭最勁”的出口細分市場之一,相關企業均取得不錯的業績。
財報資訊顯示,今年上半年多家客車公司業績迎來上漲,其中海外業務成為增長的主因。今年上半年,宇通客車實現營業收入163.36億元,同比增長46.99%,公告稱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海外新能源需求的增長和國內市場的更新置換成為新增量,上半年出口量為6500臺,同比增長58.27%。中通客車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為27.55億元,同比增長66.26%,其解釋稱上半年海外市場及國內客車市場的持續增長帶動公司客車銷量增長。安凱客車今年上半年也實現扭虧為盈,其中海外收入從去年同期的佔比27.58%增長到今年的37.96%。
東吳證券認為,2023年是客車新一輪大週期向上的起點,國內回暖、出口高增的行業紅利下,客車行業充分受益,尤其是出口方面,油車和新能源車共振,2024年出口量有望實現進一步增長。
事實上,客車的海外盈利能力要高於國內。以宇通客車為例,2023年,公司海外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元,海外業務毛利潤達到32.94億元,佔公司毛利潤比例接近五成。
比亞迪也不例外,其大巴車在海外的售價顯著高於國內。如在亞塞拜然,比亞迪K9電動巴士售價約合人民幣240萬元,到了英國該車型售價飆升到368萬元,如果想在日本和美國買到一臺K9則需要花費約400萬元,而在國內該車型的售價只有約220萬元。
當然,這個高售價本身包含著比亞迪針對不同市場做“定製”的成本,既然是“定製”,價格高一些也能理解。
雖然價高,但車子並不愁賣。因為這些訂單都是與當地公共交通部門或大型企業簽訂,一單可能就是數百臺,而且幾乎不存在跨國拖欠貨款的情況。
展望未來,東吳證券預計,客車出口有望“再造一個國內市場”。並預計2027年客車出口額有望爬上8萬輛以上臺階,國內銷量與出口銷量比重達到1:1。
4、總結
天時地利人和驅動下,中國大巴車把握機遇,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出海之路”。
所謂天時,是指其符合國家“中特估”大方向,符合全球“碳中和”大趨勢;地利則是因為國內新能源客車產品代際領先,傳統燃油車具備價效比優勢;人和是指行業價格戰步入尾聲,國內外共振,龍頭企業率先走出盈利拐點。
早先被美國刁難的比亞迪,如今已經在加州蘭卡斯特建立了北美地區最大電動大巴工廠,年產能達1500臺。就連工廠門口的那條街,都被改名為“BYD Blvd”(比亞迪路)。
其他品牌在海外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2023年宇通客車出口10139輛,佔比31.5%,成為國內大中客出口龍頭,廈門金旅、蘇州金龍、中通客車、比亞迪、廈門金龍等品牌出口量超過2000臺,“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逐步形成。
說是“鹹魚翻身”也好,說是“守得雲開”也罷,中國大巴車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增長的“密碼”。
作者 | 杜飛
出品 | 燈塔社Global
參考資料:
[1] 《中國客車出海專題報告:天時地利人和孕育世界龍頭》,東吳證券
[2] 《客車系列深度三:客車出口年度覆盤及展望》,東吳證券
[3] 《汽車全球化系列之八:客車出海,劍指巔峰》,長江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