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房產大利好來了!能買房了嗎?
上週,財政部提出最近會有樓市相關稅收政策。
不到一週的時間,三部共同釋出了《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速度是真的快!
分別降低了契稅、增值稅,整體算下來,力度還是挺大的。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此次政策實施的目的,對樓市有哪些影響?
以及房子後續價格會上漲嗎?當下房子是否還具備投資屬性呢?
政策分析
此次降稅的具體內容,相信大家已經瞭解了,詳細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契稅方面,只要面積在140平以下的,降至1%;140平以上的首套契稅降為1.5%,二套降為2%。
算下來,優惠力度最大的一線城市140平以下的二套房了,直接下降了2%。
其他情況,也會相應降低0.5-1%左右。對於單價高的房子,還算是省了不少錢的。
再看增值稅方面,以前在一線城市買二手“非普通住宅”,即使房子已經滿了兩年,也必須交增值稅。
雖說是賣家出,但實際上多數都轉嫁給買家。
現在,將不再區分普通或非普通住宅,並且滿2年即可免徵增值稅。
這樣兩個加起來,對於一線城市動輒上百萬的房子來說,至少要省下十幾萬。
總結下來,這次利好,優惠力度最大的,就是140平附近的二手改善房。
回到重點,為何這次政策會如此之快,以及目的是什麼?
歸根到底,還是為了穩住樓市。
說起來今年對於樓市,每隔一兩個月就釋放一次利好。
比如取消限購,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貸款利率等等,針對住房剛需和置換人群。
確實短期內成交量會有所回升,特別是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效果最為明顯。
以上海為例,十月份二手房交易量達到2.4萬套。
當前這種情況,勢必要乘勢追擊的。
而各種貨幣政策調控空間所剩無幾,只能透過降低稅率,這種財政政策來推動樓市止跌回穩。
看下來減稅力度以及影響還是比較廣泛的,其中屬北上廣深的二手房力度最大。
最終目的呢,就是想以一線城市作為根基,帶動全國樓市的回暖。
那是不是意味著,後續房市價格會上漲呢?
我覺得這個定論還有言之過早,畢竟房子啥行情,從上到下,大家都知道。
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止跌回穩。
目前來看,政策逐一落實,房子的行情只是逐漸被穩住而已,想要再步入上漲行情,可能還需要一段的時間。
畢竟依託政策只是起到短暫的效果,真正能帶來逆轉的,除利好政策外,基本面還是流動性和經濟。
現在我們看到流動性起來了,至少交易量有。
那麼下一步,要等到環境變好,大家願意去消費,房子才能起來。
畢竟房子透支的是未來二三十年的預期,不可能靠單一政策就逆轉的。
所以我對房子的行情結論不變,還是需要一陣子的緩和期。
大城市,好地段的優質房產,依舊有持有的價值。
其餘城市,不是稀缺房產,可以再觀望一下。
下面呢,我就和大家分享下,我得出這樣看法的原因。看看其他國家,在低利率、房價下滑的時代,資產配置上有什麼變化。
資產配置的邏輯——房產轉向金融資產
我以幾個都處過低利率時代的國家作為對比。
先以日本為例。判定下,對我們房地產市場有什麼啟示。
在1990年之前,日本視房產為神話,對此有信仰。
所以呢老百姓,會把2/3的資產,都投之於房產中。
後面呢,隨著房價暴跌,這一比例呢就出現顯著的下滑。
比如我找了下,日本不同年份,資產配置比例的對比。
1994年,日本家庭大部分投資,還是在房產上。
而到了2021年,房產就只佔20%左右了。
隨著上升的,是存款、保險,這兩個品類,也都佔據了較高的比例。
這裡面,有一個需要補充的要素。
就是在1991年開始,日本央行為應對經濟困境,開啟了大幅度的降息。
讓日本國債利率,在四年內,從百分之六點幾,降至零點一附近,直接開啟了零利率時代。
而且這個利率一持續呢,就是近三十年。
最近幾年,日本加息,讓很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頗為震驚。
因為他們生平第一次見到存款利息有回報,雖不多,但至少是正收益。
那為啥利率降至零,日本的家庭還選擇存錢呢?
一方面是當時日本處於資產荒,把錢留住比投資還賺。
另一方面,是日本當時處在低通脹、通縮的狀態。
什麼商品,價格都趨於降價。以房產為首的,價格下跌。
這個時候,買了就是虧。不買立省好幾成,那還不如把錢攢著,等房價跌下來再買。
這是日本的情況,我們再來看下,其他國家,比如美國,房產在家庭整體資產的佔比。
以2019年為例,美國房地產佔20%多,金融資產則要佔到70%。
而我們呢,則正好反過來,房產要佔到70%以上,絕對的大頭。
在低利率時期,2007-2015年這個階段。
美國的房價持續下降,導致房地產在家庭配置佔比,也持續下滑。
從2007年的30.5%逐漸下降,到2014年降至24%。
當房價快速下滑的時候,相應的,人們就會把這筆資金,投資到金融資產。
就是存款、債券、股票或保險中。
只是不同國家,國情和經濟環境不同,由此大傢俱體投的品類不同。
比如我舉日本、美國還有歐洲為例。
其中日本老百姓還是偏重於穩健型別的資產,大部分都會放到存款、保險中,這部分要超過8成;
歐美呢,則偏重於股票基金,投資風格比較激進。
但無論怎麼配置,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隨著房價降低,利率走低,國外普遍會把房產換成金融資產,是大勢所趨的。
那房產為何會被拋棄,不再視為優質資產了呢?
最根本的就是,房子如果不增值的話,不能像其他資產那樣,無需持有成本,房子的持有成本還是挺高的。
比如說,我們把錢存進銀行,就算是利率比較低的話,也不會產生維護費,還是能賺錢的。
但房子可不一樣,是真真切切的實在維護和持有成本的。
給大家算一下,如果我們額外有一套房,持有成本到底有多高。
首先呢,買入房子的話,可能涉及到貸款的費用。
比如說,100萬的房子,就算只貸30萬。
那按照3.4%的貸款利率,貸30萬,需要還47.9萬,利息就多了17萬多。
房子不漲不跌的前提下,都需要如此高的成本,若房子跌個20%,那來回就快搭進去一半了。
更不必說,購房過程中呢,還要付額外的費用。
比如中介費、稅費(雖降了,但還是有1%契稅),裝修費等等。這些都是房子實際產生的費用。
100萬的房子,這些附加的費用,加起來15萬都算少的了。
而房子作為實體資產,維護的費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說,很多朋友買完房子,是用於出租的。
畢竟房子閒置挺虧,租出去呢,能定期賺一筆現金。
租房的話,不同城市會有較大的差異,但租售比基本上都在2%左右。
就是100萬的房子,每年租金在2萬。
當然,這是理想情況下,不考慮租金下降、空置等情況。
在租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出現折舊,折舊費用必須考慮。
按照每年2%折舊來算,租金都未必能賺回折舊。
這筆錢,若不買房,就算存銀行,只能1%的利息,那也是淨賺,不會出現房子這種,額外付出維護、持有成本。
更不用考慮,若出租的時候,要面臨空置啊、房租降價這些雜七雜八的外界影響。
以上我說的邏輯,都建立在房價下行週期,用房子投資,房子產生的額外持有成本,這都是真實存在的。
之前房子之所以被視為紅利,最重要的是,除房子的居住價值外,附帶了很多額外的價值。
比如說當地戶口、生活便利,學校等等。
但現在,當區域紅利沒那麼稀缺,而房子供需關係改變以後,房子真實行情出現,我們就必須考慮, 房子的持有成本。
畢竟,現在這個階段,房子作為金融工具,它的流動性,真的是挺差的。
想要把房子賣出去的變現難度,絕對要遠超其他金融資產。
諸如股票、基金、黃金這些,即便虧錢但不影響流動性。
但房子不同,買不買房,並不單純看他的外觀,要實地看房,這一週期,就被無形中拉長了。
以上種種便是我覺得,房產現階段,不具備投資價值。
我們可以依照其他國家的經驗,逐漸把房產轉變為金融資產。
具體資產佔比呢,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配置。
對於多數人,我其實都建議參照日本國民的資產配置,就是穩健類拉滿,定存、國債、保險,佔大頭,額外再考慮基金、股票、黃金等等。
如果對於樓市,或是此次利好政策還有哪些想法,也可以留言,我們互相交流,大家週末愉快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