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要對來自中國製造的商品“至少加徵60%關稅”嗎?還未正式進入白宮的,就改變主意了嗎?
剛剛,多家權威媒體報道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出來的訊息卻似乎在“優待中國”,僅在原有基礎上加收10%的關稅,反而對來自加拿大、墨西哥的商品加徵25%關稅。
事情,出現什麼岔子呢?
特朗普及其團隊沒有給出更多訊號,只是強調:明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履行美國總統的職責後,將立刻簽署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關稅所需的所有檔案,適用於他們向美國出口的所有產品。
還聲稱這是特朗普“入職”後要簽署的第一批行政命令,態度似乎比掀起和中國的貿易戰更加積極。加拿大是美國的親密盟友,與墨西哥、美國都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同時還是美國的前兩大貿易伙伴。
居然首先被拿來開刀了,而排在加拿大、墨西哥之後,美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咱們中國,雖然出口至美國的商品也要加徵關稅,但特朗普在社交媒體說出來的是“加收10%”,而不是之前多次提到的60%。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宣稱“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很多國家在和美國的貿易中都是順差,他認為:美國的前三大貿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中國都在貿易中佔了美國便宜。
還說歐盟也在佔著美國的便宜,在和美國的貿易中“他的歐洲夥伴從美國這邊能獲得每年2000億美元左右的順差”。於是就高調宣揚,不管是哪個國家制造的商品,想進入美國,就得徵收更高比例的關稅。
除了對來自中國製造的商品加收關稅的力度“不及預期”外,特朗普已率先表態要拿美國前三大貿易伙伴開刀了,這完全是從“特朗普內心中認為的經貿層面開始的”,絲毫沒有顧及盟友的感受。
南生注意到,特朗普的“內心”
外媒報道稱,中國製造的芬太尼,正從墨西哥轉運至美國,特朗普說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難道給墨西哥更高比例的關稅,是在懲罰這種國際上較為常見的“貿易中轉站”現象嗎?
商品流動是“隨機”的,只要商家願意,可以繞著地球走一圈。新加坡、阿聯酋、荷蘭等國都是全球知名的“中轉貿易區”,加拿大與墨西哥也是很多國家商品進入北美地區的中轉站。
還是之前的那句話,特朗普傳遞出來的訊號是:在他的眼睛裡,追求美國利益,強調美國利益必須是優先的,全球所有國家,包括美國自己的盟友,也得給美國“再次強大”迦納賦稅。
在這個首要目標下,特朗普會無視之前政府簽署的各種協議,各種群都可以退,北美自由貿易區也可以成為“高關稅門檻區”。他的貿易戰,是不分對手的,典型的唯我獨尊思維,大家都得靠邊站。
在特朗普強調首先要對來自加拿大、墨西哥、中國的商品加徵關稅的同時,歐洲方向傳來了希望和我國緩和關係的訊號。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宣佈:
之前透過的“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加徵高額關稅的決議”將會被取消。他在接受德國電視臺採訪時明確表示,歐盟在特朗普入主美國白宮後,必須要重新調整對外政策。
全球經貿格局及背後存在的製造業供應鏈預計在特朗普執政的這四年時間內發生“更加明顯的改變”,非美市場之間的粘合效應,與特朗普利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美國,來逼迫他國就範。
之間的博弈會更加激烈,不排除部分國家為了進入美國市場而低頭,做小伏低,但更多國家將會疏遠美國。即使他們不願鮮明地站在“去美元化”位置,但只要中立,就有利於多極世界。
對我國而言是有利也有弊的,中美之間的貿易糾葛會更加激烈,但中國商品將在東南亞、中東、南美、非洲、原蘇聯地區甚至是西歐地區獲得進一步的拓展,市場更加多元化。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分享和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