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日系車企的時間不多了。
據多家媒體報道,最近日產汽車正在到處尋找新的投資者,原因是賬上的現金只夠支撐12-14個月,如果沒有新的投資人,到時候日產必死無疑。
作為一家成立92年,在日系車中排行前3的巨頭,日產已然走到了懸崖邊緣。
日產汽車為何走到今天的地步?日本汽車到底發生了什麼?日產汽車被傳破產的背後,是整個日本汽車的大危局。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日產破產危機
日產汽車的破產危機早有端倪。
根據日產汽車披露的第三季度財報,今年第三季度,日產的全球銷量是80.9萬輛,同比下跌2.8%。
具體來看,北美和歐洲市場銷量分別下跌了0.2%和5%,中國市場的銷量是17.2萬輛,暴跌12.5%。
銷量下跌2.8%,看起來也不算很差,為何就鬧破產了?
原因是財務指標崩了。
今年二季度,日產汽車的淨利潤同比下跌99%,從1286億日元降到了9.95億日元,等到3季度,更是直接虧了93億日元。
眼瞅著車子賣不出去,日產汽車只好第二次下調全年預期。
營收從14萬億日元下調到了12.7萬億日元,營業利潤也從5000億日元下調70%到了1500億日元。
與此同時,賬上資金緊張,日產汽車還決定削減全球產能的20%,裁員9000人,大規模壓縮公司的銷售和管理費用。
甚至連日產汽車的CEO內田誠,都帶頭削減50%的薪酬,還賣掉了三菱汽車10%的股份,換回686.4億日元的現金,來緩一口氣。
對於當下的破產危機,日產汽車給出的理由是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日產汽車在日本、北美等地區的銷售情況不佳。
但事實上,不光是日產汽車,整個日系車幾乎都面臨著相同的命運,集體掉隊了。
日本汽車大危局
今年上半財年,豐田、本田、三菱和馬自達的淨利潤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日系車不光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同比下滑了25%,美國市場也同比下滑了10%。
其中就連“世界第一車企”豐田的營業利潤都下降了20%,來到1.16萬億日元,日本汽車的形勢可見一斑。
過去8個月時間裡,豐田全球銷量連續下滑,9月份豐田在美國的銷量下降20%、產量下降14%,中國的銷量下降9%,產量下降19%。
豐田表示,銷量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受到了來自中國汽車製造商的競爭等影響。
更嚴重的問題是,一旦日本汽車遭受重創,那麼日本經濟也將遭遇重大危機。
汽車產業是日本經濟的絕對支柱,光直接就業就高達550萬人,佔到總勞動人口的8%以上,帶動周邊和服務就業的崗位更是高達1000萬人以上。
隨隨便便在日本大街上抓幾個日本人,裡面可能就有汽車行業的相關從業者。
日本汽車崩盤,會導致日本就業崗位大幅減少,失業率增加,日本經濟也將出現顛覆危機。
之前豐田董事長就說過,日本有550萬人從事汽車行業,其中包括那些長期從事發動機相關工作的人,如果電動汽車成為唯一選擇,那麼這些人的工作將會丟失。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汽車危機實際上是日本經濟的危機,對日本而言,汽車產業丟不得。
究竟發生了什麼?
其實從豐田章男的表態裡我們也能發現,日本汽車遭遇危機與現在的電動汽車浪潮有很大關係。
日系汽車銷量暴跌的背後是什麼?
是中國車企的高歌猛進,新能源汽車的大蛋糕,已經被中國車企吃到嘴裡了。
電動化、智慧化的浪潮來勢洶洶,但日本汽車依舊停留在過去的輝煌中,手裡握著功勞簿不撒手。
比如豐田,過去幾年時間,豐田章男曾無數次對著電動汽車開炮,表示電動汽車不會成為汽車行業的未來。
按照豐田章男的說法,未來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最多將達到30%,剩下的份額會被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油汽車瓜分。
但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已經改變了大家的消費需求,很多年輕的消費者,早已經不再吃日本車皮實耐用省油那一套了。
另外,日系汽車的矛盾之處在於,雖然嘴上喊著電動汽車不會是汽車行業的未來,但面對來自中國車企的競爭壓力,又不得不被迫加大對電動汽車的投入。
而這意味著,做了上百年的日系車企,被中國車企拉進了一個幾乎全新的賽道,並且在電動汽車賽道里,中國車企才是技術的集大成者,有更大的優勢。
這就是真正的彎道超車,日系車遭遇現在的局面屬於必然事件。
最近日產汽車表態,稱預計2026財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8款新能源汽車,可後知後覺的日產汽車,乃至於整個日系汽車,還能熬過現在的危局嗎?
日產汽車破產危機,日系汽車在全球市場都在迅速滑落。
電動化、智慧化的新能源汽車時代,日系車的壓力越來越大,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深入瞭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