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交易裡只有賣方是需要繳納保證金的,這是因為在期權的規則中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不一樣的。買方呢,就像是買了個“選擇權”,付了權利金之後,他就有權利在未來某個時間買或賣標的資產,但他不一定要這麼做。所以,買方除了權利金,不需要再交其他保證金。
賣方呢,就有點像是個“承諾者”。他收了買方的權利金,就承諾在未來某個時間,如果買方想行權,他就得按合約來履行。為了保證這個承諾能兌現,賣方就得交保證金。
這個保證金,不是隻交一次就完事的。如果市場有變化,比如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大了,或者期權離到期時間近了,賣方的風險就會變,那保證金也得跟著調整。這就是追加的維持保證金,也叫補充保證金。要是賣方把合約平倉了,那保證金就會退給他。
那保證金到底是怎麼算的呢?
期權的保證金計算公式有點複雜,不過不用擔心,交易所和券商的軟體都會幫你算好。不過,咱們還是簡單瞭解一下大概是怎麼回事。
以股票期權為例,認購期權(就是買股票的權利)的保證金公式是這樣的:
(前一晚的結算價 + 最大的那個數(12% × 股票前一晚的收盤價 - 虛值部分,7% × 股票前一晚的收盤價))× 合約單位。
認沽期權(就是賣股票的權利)的保證金公式是:
最小的那個數(前一晚的結算價 + 最大的那個數(12% × 股票前一晚的收盤價 - 虛值部分,7% × 行權價格),行權價格)× 合約單位。
其實不用太糾結這些公式,只要知道保證金是根據風險大小來定的就行。風險大,保證金就高;風險小,保證金就低。
在實際交易的時候,不用自己去算這些複雜的公式。交易所和券商的交易平臺都會幫咱們算好保證金金額,咱們只需要看看賬戶裡有沒有足夠的錢就行了。
總之,期權保證金就是為了保證賣方能履行合約而交的錢。它的計算過程雖然有點複雜,但咱們只需要知道個大概原理就行了。實際交易中,交易平臺會幫咱們算好一切,讓咱們交易起來更省心。